从“治水”到“驯水” 南山打造水环境治理城区典范
读特记者 严佳颖
2020-08-27 15:15

深圳湾畔万鸟齐飞,大美沙河碧波荡漾。南山这座城区,河流水清岸绿,连片沙滩湿地孕育生机,呈现水城相融、和美宜居的独特气质。自2016年启动治水提质大会战以来,从污水横流到水清岸绿,从局部治理到全流域治理,南山区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新征程上探路“先行”,采取“源头减污、管理控污、末端治污”的全流域系统治水模式,实施流域水环境和近海岸域综合治理,探索出一条创新型水污染防治绿色发展之路。

2020年恰逢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南山区建区30周年,也是水污染治理效果巩固管理提升年。南山区以目标为导向,举全区之力,先后投入60亿元全力推进水污染治理,全区水环境质量显著改善,重塑了山-湖(库)-河-湾-城生态系统,打造出“治水、活水、利水、保水、亲水”五水一体的城市生态景观和“安全的行洪通道、健康的生态廊道、秀美的休闲绿道、绿色的产业廊道、独特的文化驿道”五道一体的滨水空间,奋力打造水环境治理城区标杆,为深圳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典范”做出新贡献。

升维“蝶变” 南山打出治水组合拳

南山区共有5条黑臭水体——建成区后海河、桂庙渠(南山段)、铲湾渠(南山段)、双界河(南山段)、白石洲排洪渠等5条,塘朗河、双界河安乐支渠等2条小微黑臭水体现在已全面消除黑臭水体,地表水水质总体好转明显,水质优良率提升显著,主要河流提前达到了地表水V类水或以上,成为深圳治水标杆。由北向南贯穿南山区的大沙河,全长13.7公里,是深圳极为重要的景观河流。近年来,南山区贯彻治水为民理念,坚持治水融城,治水与治城结合,高标准打造“五位一体”滨水空间;坚持源头治理,推进雨污分流全覆盖;坚持点面结合,全面推进面源污染管控,推进大沙河调蓄池建设,高标准提升水环境。目前,大沙河已成为深圳新晋“网红碧道”,沿线不仅有活力水岸、城市森林等设施景观,栽植了许多特色开花乔木,在宽阔清澈的河面上举办的龙舟赛和赛艇比赛,让大沙河成为了深圳又一张城市名片。今年五一小长假期间,大沙河生态长廊两次登上央视,通过直播向全国人民展示了大沙河、“生态南山”的独特魅力。

▲大沙河成为深圳新晋“网红碧道”

大沙河治理只是南山区治水工作的一个缩影,全区坚持系统治水思路,完成了1046个小区雨污分流改造和49个城中村雨污分流改造,减少12万吨污水入河入湾;实施西丽水库水质保障相关工程,对水库实施“铁桶式”保护,大力推进白芒河、大磡河、麻磡河流域综合整治工程,开挖丽水河和燕清溪,大幅降低西丽水库入库污染,有效提升水库水质保障率。

经过有效治理,南山辖区水环境质量明显好转。治水工作也早已由“重建轻管”向“建管并重”“以管促建”逐步转变。今年是水污染治理成效巩固提升年,南山区突出质量管控,强化精细管养,瞄准世界一流标准,推进质量兴水。推行河湖长制为依托,全区27条河流、7座湖库全面建立区-街道-社区三级河长体系,发挥河湖监督员作用,形成河湖水体管控合力。全面推进排水管理进小区,加大污染源管控力度,全覆盖专业化运维管养,实现污水零直排、全收集、全处理。

▲水质清澈的深圳湾吸引了大批候鸟栖息

南山区打出治水组合拳,推动深圳湾水质明显好转、重现碧波荡漾,与南山段海岸线、人才公园湖滨、大沙河与后海河河岸等滨水景观资源,互联互通,展现出水城共融的城市特质,打造河-湖-湾高品质滨水公共开放空间。此外,碧道建设的全面铺开,进一步推动工程治水向生态活水、产业兴水、市民乐水转型升级,让市民在水清岸绿中切实增强获得感和幸福感。

节水“标杆” 全力推进高效型城市建设

水是生命之源,是城市的心肺。南山区作为深圳的经济大区、科技强区、创新高地,人均水资源拥有量只有102立方米,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19。 坚持“节水优先”是南山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在长效治水的多措并举下,南山区按照“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思路,主动探索和实践水资源开发与保护机制,坚持节水优先,以水定需、量水而行、因水制宜,并落实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构建节水型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提升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始终坚持把经济社会发展节水优先落到实处,走出了一条以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近日,大沙河举办的龙舟邀请赛吸引了58万观众线上观看

去年3月,广东省水利厅为南山区颁发“广东省节水型社会示范区”,南山成为了广东省首个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辖区,在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过程中,南山区坚持实施“三位一体”策略,将全区节水载体分为居民小区、重点用水企业、公共机构单位三大部分,量身定制相关标准,成为全市第一个完成规划水资源论证的大区。针对辖区早期建设的住宅小区仍在使用2000年被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镀锌钢管或灰口铸铁管,导致用户龙头水水质下降明显、渗漏严重。2013年10月,南山区启动第一阶段优质饮用水入户工程,对321个小区和15个自然村进行改造,改造后居民用户优质饮用水达标率100%,小区供水管网漏损率≤5%。考虑到高层住宅和部分多层住宅尚未实现抄表到户,供水“中间层”依然存在,引发诸多管理不规范问题,南山区于2018年启动了第二阶段优质饮用水入户工程,对396个小区进行改造,目前正在施工中,计划2021年完成改造。此外,南山区充分利用各种节水宣传活动日,在公共场所张贴节水宣传标语,向市民发放各种宣传资料,普及节水知识;在商业中心区保利剧院南侧设立了深圳市第一个水主题展馆——爱水馆,传播节水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营造出全民节水用水的良好氛围。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南山区在节水型城市建设再上新台阶,交出了一份出色的“成绩单”:2019年,南山区GDP高达6103亿元,万元GDP用水量4.14立方米,处于全国领先水平。

从“治水”到“驯水”,南山区走出了一条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提高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道路。近年来,南山区积极开展水污染治理、雨污分流改造、优质饮用水入户工程,全面推行河(湖)长制,积极推进排水管理进小区,创建海绵城市、节水型社会,多措并举助推水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累累硕果的同时,更得到了社会各界和广大市民的大力支持。

随着水环境持续改善、水生态逐步平衡、水文化不断提升,南山区成为广东首例入选“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全国唯一入选的产业高度集聚城市中心区。习近平总书记曾提出,“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坚持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如今,南山区治水治城相融合,生活生态相协调,公众参与度不断提升,市民的满意度、获得感、幸福感切实增强,为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引擎城市、率先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典范提供了鲜活的南山范例。

(晶报供稿)

编辑 刘珂

(作者:读特记者 严佳颖)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