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者称赞140版《深圳特区报》大气磅礴 重磅报道催人奋进
读特记者 陈震霖 方慕冰 见习记者 李吉莹 文/图
2020-08-27 09:29

一纸墨香,读懂深圳,憧憬未来。

8月26日一早,多达140个版、沉甸厚重的《深圳特区报》送到了市民身边,报纸多维度展示了特区40年来的发展成就。在深圳街头巷尾的报刊亭、机关企业单位、图书馆阅览区,以及市民的社交媒体平台,深圳市民都在热读、热“晒”、热议当天的《深圳特区报》。


宝安图书馆福永街道分馆里的读者在阅读8月26日《深圳特区报》。

“能在特区生日这一天登上特区报,我很荣幸!”深圳市银宝山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技工培训部部长温建春,身穿工服在车间工作的照片登上了26日的《深圳特区报》A20版。温建春来深24年了,是一名从业29年的模具“老师傅”。1991年,18岁的温建春高中毕业后就进入模具厂打工,从一张白纸到成长为“模具工高级技师”、宝安区高层次技能人才、深圳市百优工匠。

“作为一名产业工人,我亲身经历了深圳制造业的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由衷祝愿深圳制造业迈上新台阶,城市发展越来越好。”花了半天时间、仔细翻阅完当天的《深圳特区报》,温建春感慨地说。

“跟随深圳一同成长,我觉得特别自豪!”深圳都市瞭望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创意总监李亚龙说。2002年,李亚龙跟随父母从湖北来到深圳。几年前,他从福田来到宝安区沙井街道创业。他说,以前沙井还属于“特区外地区”,市民“入关”还需要边防证,而现在,包括沙井在内的深圳原特区外地区建设日新月异,一座座高楼大厦平地而起,吸引了大量优秀的人才和企业。

李亚龙告诉记者,他早上起来上班时经过报刊亭,看到了厚厚一沓的《深圳特区报》,忍不住翻了一下,“我印象特别深的是‘勇立潮头立功建业新时代’篇,展示了深圳各行各业敢闯敢干、敢为人先的发展奋斗史,看到40年来从‘深圳速度’到‘深圳质量’,从‘深圳制造’到‘深圳智造’,心潮澎湃,万分激动。”李亚龙说,“我从事的是与文化创意相关的工作,希望能为深圳未来的文化创意产业添砖加瓦。”

“140个版的报道有厚度、有深度、很出彩。报纸对深圳改革开放、创新发展进行了全方位报道,不仅气势磅礴,而且内容出新出彩,立意高远,读后令人振奋不已。”《深圳特区报》的忠实读者、同时也是“老深圳”的王倩这样说道。

王倩来深圳26年了,一直从事教育行业,是龙岗区一名小学老师。王倩回忆上世纪90年代的深圳,那时交通不便利,她到龙岗上班需要两个多小时。而今深圳的飞速发展使人们的物质生活得到了提升,她也有更多的闲暇时间参加义工活动。她感慨:“在精神文明建设方面,深圳是一座让人感动和有爱的城市,街头巷尾随处可以见到义工,红马甲成为深圳志愿者之城建设的一大亮点,看到这抹红,心中就有自豪感。”

“因为改革开放、创新创造,深圳的未来充满无限生机。”读完当天的《深圳特区报》,王倩说,这份沉甸甸的报纸浓缩了这片土地过去40年的精彩,她祝愿深圳一如既往地精彩下去。

编辑 秦天

(作者:读特记者 陈震霖 方慕冰 见习记者 李吉莹 文/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