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院士郑海荣:原创性、颠覆性技术就是新质生产力
读特融媒体记者 严偲偲 文/图
02-18 23:16

“Sora的问世引起了广泛关注,我们所处的产业每天都可能面临着变革,而对于医疗器械产业而言,这类人工智能技术很可能改变患者的诊断方式,包括与患者的交互、远程医疗、医学培训等等。”在2月18日召开的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上,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副院长、国家高性能医疗器械创新中心主任郑海荣从OpenAI日前发布的首个视频生成模型Sora发起话题后表示,原创性、颠覆性技术给产业带来的变革就是新质生产力。

中国科学院院士郑海荣

如何通过新质生产力夯实高质量发展的根基?郑海荣强调一是要进行全链条创新。在他看来,粤港澳大湾区在医疗器械产业的创新链有着坚实的基础,随着分子医学的发展、数据技术的进步,医疗器械领域的新质生产力正加快涌现,现在更需要关注的是原创性、颠覆性技术。“这一领域的新质生产力很多都源于新的探测方式和传感方式,进而又会催生颠覆性的器械、诊断和治疗技术,这里蕴含巨大的机会。”

另一方面,郑海荣还特别强调了人才的重要性。“核心的颠覆性、原创性技术,都在科学家的脑袋里,在实验室诞生的技术里,这就是新质生产力的源头。”郑海荣表示,要厚植高水平人才聚集的“梧桐树”,从全球吸引精英人才。同时,要构建创新平台和转化机制,“要让创新要素高效转变成新质生产力,否则只能叫创新要素,停留在创新半成品阶段。”

对于人才引进,郑海荣建议进一步加强国际化。“要花更大力气吸引全球智力,花更大资源构建科学家乐园。构建好创新生态,一大批创新成果和技术变革就会水到渠成。”在他看来,大湾区应站在全球创新视野上提升自身的创新能级。

展望新一年的高质量发展,对于国家高性能医疗器械创新中心,郑海荣提出今年将在基础材料和元器件方面重点布局,推动原创性医疗器械“从0到1”的研制和转化。而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院作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则将更加关注用何种组织方式和转化机制,聚集顶级科学家,来促进原创性、颠覆性技术的发展。

编辑 范锦桦 审读 郭建华 二审 张玉洁 三审 刘思敏

(作者:读特融媒体记者 严偲偲 文/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