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人民医院“重启”肺移植 两例双肺移植成功
深圳特区报记者 余海蓉 通讯员 吴璨
02-08 21:17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近日,深圳市人民医院在获得器官移植资质后,顺利开展了两例双肺移植手术,“中国肺移植第一人”、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副院长陈静瑜教授与深圳市人民医院肺移植专家团队共同为重症肺纤维化患者小杨(化名)和矽肺三期患者老曾(化名)进行了双肺移植手术。两位患者均在术后短时间内进入快速康复通道。

据悉,这也是继2006年深圳市人民医院开展深圳市第一例双肺移植手术之后,深圳市的第二、第三例成功的双肺移植手术。

年仅30岁,肺部像两块“石头”

“患者于2023年2月在医院被查出了‘肺纤维化’。在今年一整年里,他每2个月就因为喘不过来气去看医生甚至住院,每份胸部CT都提示他的肺纤维化快速进展。直到12月的时候,他的检查显示,正常的肺已经不到10%了。”医院胸外科主任王光锁介绍。

所谓肺纤维化,简单来说就是原本充满弹性的肺逐渐变成了两块石头,既很难膨胀,也很难氧合。明明在平原,喘气却比高原还艰难。到决定进行肺移植手术前,杨先生单是平地走两步路都变得十分艰难,必须24小时吸氧。

经过医院医生检查和建议,年仅30岁的杨先生决定接受肺移植手术。12月19日,杨先生乘坐了27个小时的救护车来到深圳市人民医院。经过5天的等待,他等到了一例爱心捐献肺源,成功完成肺移植手术。

从手术台上醒来后,小杨告诉医生,之前的自己像是随时都会坠入深渊,如今终于被人“从悬崖边上拉了回来”。

经过管理团队努力,小杨在移植手术后的15个小时顺利拔除ECMO(人工心肺机),18个小时后拔除气管插管。术后第二天,杨先生开始康复运动;第三天已经可以下床走动,进入快速康复期。

正常切肺20分钟,他的肺切下来花了两个小时

2024年1月20日,深圳市人民医院肺移植团队又马不停蹄地进行了第二例双肺移植手术,鲜活的双肺在矽肺三期患者老曾(化名)的身体内“上岗”。

“更换前后,就好比一个在地下、一个在天上的区别,我终于可以自由地呼吸了!”老曾说。

王光锁介绍,老曾的手术难度要比之前小杨的手术高10倍左右。“患者不仅有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而且双侧肺门结构挛缩、变形、狭窄、扭曲,就像水泥把砂石都浇灌在一起一样,麻醉和手术难度相当高,病肺切除和植入过程艰难,麻醉循环呼吸管理难度巨大。”

中国有着全世界最大的尘肺群体,这个特殊群体的肺移植手术在中国大多由陈静瑜教授主刀,“这次手术难度是第一例的10倍”,陈静瑜教授说,“肺纤维化的病人,肺部切下来10-20分钟就能完成,但切尘肺,得要2-3个小时”。

在陈教授团队和深圳市人民医院肺移植团队的强大实力加持下,手术历时8小时02分,顺利完成。

老曾术后恢复也很顺利。当天17时,转入ICU 二区;术后25小时撤离ECMO;术后86.5小时拔出气管插管,进入快速康复通道。

小杨来ICU看望老曾,为他加油打气

重启肺移植,迅速组建肺移植跨学科融合团队

2月8日,医院召开了一场隆重的仪式祝贺小杨康复出院,并邀请他成为医院的肺移植宣传形象大使。

“我想对正在经历病痛折磨的病友们说:请不要放弃希望”,小杨充满信心地说,“有一群医务工作者,他们用自己的知识和汗水,为我们守护着生命的希望。”

肺移植手术是外科手术中“皇冠上的宝石”,在所有器官移植手术中难度最高,对医院综合实力要求也更高。市人民医院重启器官移植工作,全院上下共同协作,发挥了综合性医院的强大实力,在短时间内组建了肺移植跨学科融合团队,包括胸外科、重症医学科、呼吸内科、麻醉科、心外科、康复科和营养科等多个科室共同协作,为终末期肺病患者保驾护航。

不仅如此,少有人知道,21世纪初当中国器官移植手术还在零星开展状态时,深圳市人民医院已经在这个领域有了一些前沿性的探索。

1992年深圳市人民医院开展了深圳首例大器官移植手术,目前仍是深圳市唯一完成过心、肺、肝、肾四种大器官移植的医院。在2006年和2019年,深圳市人民医院执行了全市第一例和第二例肺移植手术。巧合的是,当时负责第一例手术的医生就是陈静瑜,以及时任深圳市人民医院前胸外科主任王正。

深圳市人民医院院长耿庆山表示:“我们的最大心愿,就是让更多终末期疾病患者实现‘移植不出深圳’。医院将在团队良好的技术基础上继续创新发展,全力推进移植医学中心建设。”

深圳市人民医院院长耿庆山

在中国器官捐献历史上,深圳曾写下浓重一笔

当我们在讨论器官移植手术水平的时候,绝不能忘记器官捐献的重要性。中国人体器官捐献与移植工作委员会(ODTC)委员、器官移植专家陈忠华教授,在仪式上表示,自己多年前就来到深圳,正因为深圳是一座敢于创新、敢为人先的城市。

中国人体器官捐献与移植工作委员会(ODTC)委员、器官移植专家陈忠华教授

近期,国务院公布了《人体器官捐献和移植条例》,自2024年5月1日起施行,而深圳早在2003年通过全国第一部地方性《人体器官捐献与移植条例》,并于2006年在深圳市人民医院开展了全国首例国际标准化脑死亡爱心捐献的肺移植。2008年,深圳成立全国首个红十字会领导下的器官捐献办公室,陈忠华教授义务兼任主任。同年,深圳航空也成为全国首个为人体器官及角膜转运开通绿色通道的航空公司。

器官捐献工作推动的同时,器官移植的工作在中国也有了快速的发展,其中肺移植手术在2020年后出现了井喷式的发展,但发展仍有不平衡。陈静瑜教授在会上介绍,目前他带领的无锡肺移植中心和浙大二院肺移植中心已成为全球5大肺移植中心,去年分别完成了204例和165例手术,去年全国总计完成了900多例。但中国还有大量终末期肺病患者没有得到及时的救治,移植数量相较于人口基数而言,大大不足。未来在人才培养、团队建设和肺移植科普方面依然任重道远。

终末期肺病与肺移植联合门诊与亚专科建设

目前,深圳市人民医院还有三名需要做肺移植手术的患者,已收治入院,正在等待合适的肺源。

据悉,深圳市人民医院于2023年底开设了终末期肺病与肺移植联合门诊,由胸外科和呼吸内科联合出诊。依托深圳市呼吸疾病研究所和重症医学科、麻醉科等全院各科室,为肺移植受者围手术期进行多学科协同管理,为广大终末期肺病患者开通了解和咨询相关问题的通道、为肺移植术后受者随诊复查提供保障。

王光锁介绍,未来工作重点将聚焦搭建肺移植专家委员会和建设肺移植亚专科,汇集呼吸内科、胸外科、重症医学科和麻醉科等多个学科的专家团队,从患者评估、手术执行到术后管理和长期随访,提供全方位的医疗服务,确保患者在每个治疗阶段都能得到最优的医疗方案。另一方面,肺移植亚专科的建设将为肺移植手术培养专业技术人才,同时与国内外知名肺移植中心的合作与交流,不断提升医院的临床能力和科研水平。

深圳市人民医院胸外科主任王光锁

深圳市人民医院供图

编辑 贺佳艺 审读 刘春生 二审 桂桐 三审 张雪松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余海蓉 通讯员 吴璨)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