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德博雅、勤诚志达,华师附校携百年名校基因书写光明未来
读特记者 刘梦娇 通讯员 董仲棱 王富玉
2020-08-26 12:53

“聚天下英才而育之,是学校的荣幸;育天下英才而成之,是学校的责任。”2019年9月,由光明区人民政府、华中师范大学(以下简称“华师”)和深圳市勤诚达集团有限公司三方合作创办的九年一贯制公办学校——华中师范大学附属光明勤诚达学校顺利开学,翻开了光明区“政府+名校+名企”创新办学模式的新篇章。

▲学校日常集会、出操队列

学校乘借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光明打造“世界一流科学城”“深圳北部中心”之东风,秉承百年华师“求实创新,立德树人”的校训精神,融入勤诚达集团“以勤励行、以诚取信、勤诚志达”的企业文化,坚持立德树人,以“为民族复兴培育英才,让每个生命绽放精彩”为办学使命,致力于打造一所“一流、高端、优质”的现代化、国际化、生态化、创新型品牌学校。

秉承名校基因,打造品牌学校

华中师范大学附属光明勤诚达学校位于光明区玉塘街道长圳社区长松路1号,办学规模为54个班、2520个学位,用地面积32403平方米,总建筑面积68626平方米。

今年8月,华中师范大学附属光明勤诚达学校全面建成,在深圳特区成立40周年之际全新亮相,成为高标准建设的现代化校园。学校不仅配有涵盖智慧教室、远程协同备课室、心理健康室、科创与STEM教育室、图书馆、恒温游泳池等多元化功能场所,还配置了一流的教育教学设备,精心打造环境优雅、书香浓郁、健康活力的美丽校园,为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最大可能。

华中师范大学附属光明勤诚达学校是华中师范大学在全国的45所基地校之一,作为光明区引入的第一所百年学府品牌,携名校基因在万众瞩目中落成,是光明区人民政府提升光明教育实力的重点工程,致力于打造“能够引领和带动光明教育高质量发展、在区域教育高地建设中充分发挥作用、在全市基础教育领域占据一席一地”的高水平品牌学校。

依托华师平台,华中师范大学附属光明勤诚达学校每学期都会选派教师参加华师一附中、华师附小跟岗培训,华师每学期也会派专家团队到校指导;同时,学校借助合作平台研讨先进教育教学方式,专家对合办校点对点开展集体备课指导,并构建“华师+地方+学校”三级心理健康平台,全方位促进学校教学水平提高,促进教师成长和学生发展。

德育扎根课堂,筑牢育人根基

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学校德育工作将“三全育人”和“有效德育”的理念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以养成教育为基础,以主题教育为抓手,加强德育队伍建设,深化德育工作管理,创新德育工作途径和方法,不断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初步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人格教育”育人理念体系和操作体系。

▲学生课上开展小组合作探究活动

在理论体系上,该校德育工作可以概括为“12345”。“1”是围绕一个教育理念:培养健全人格,奠基幸福人生;“2”是完善两课保障机制:一是以课题为引领,二是以课程为载体;“3”是落实三全育人要求:德育工作紧紧围绕全面落实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总体要求;“4”是形成四项有效制度:全面落实校内课堂道德教育制度,完善校内课外活动育人跟进制度,建立家庭美德教育长效机制,拓展社会公德教育渠道;“5”是实施五系列20项要素的“人格教育”主题班会课程:即爱国感教育、明德善行教育、公民权责教育、理想情趣教育、生命心健教育。

在操作层面上,该校德育工作以“育”字当头,以“效”字为先,以“联”字当桥,强调育人先育心,育人重在实效,育人需要架起联动桥梁。例如,学校通过编写《新生入学指导手册》,实施“五系列”人格教育班会课程,缔造最美教室,打造阳光大课间,成立学生义工队,建设路队特色,建立“彩虹未来奖”等多元评价机制,为学生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的培养提供最大可能,实现育人先育“心”。

开发特色课程,促进全面发展

“教育人就是要形成人的性格。”华中师范大学附属光明勤诚达学校以完善人格,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为宗旨,引进华师先进教育理念,以生命哲学为基础,以地方文化作为校本元素,建立健全学校课程体系,通过优化课堂结构、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开展以“深度教学、高效课堂”为目的的“134人格课堂模式”研究,制定“华彩课程”体系,建构“人格教育”六大课程群、50余种拓展课程,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为孩子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学校华强节

目前,学校已经开设的“精彩90分”拓展性课程有38门,课程涵盖了体育特色、实践活动和知识拓展三类。华强节、华创节、华文节、华风日、华彩节、华夏行等大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也先后实施,学校课程建设已经初成体系。

优质教师汇聚,追逐教育梦想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一支理想信念坚定、道德情操高尚、业务素质过硬的师资队伍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学校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此,华中师范大学附属光明勤诚达学校广纳良才,汇聚了众多业务精湛、素质过硬的优秀教师。学校通过全面实施青蓝工程、华师跟岗工程、督学指导工程等三大工程来提高教师教育教学业务能力,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师德师风专题培训会

在学校“培养健全人格,奠基幸福人生”的教育理念引领下,教师们肩负着“为民族复兴培育英才,让每个生命绽放精彩”的办学使命,撸起袖子加油干,追逐教育梦想。办学迄今一年,教师们带着“创业”的激情,精诚合作,潜心育人,通过时间和汗水的累积,在党建引领、队伍建设、有效德育、专业发展、课程建设、深度教学、校本培训、教育科研等多个方面潜心实践,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党支部开展主题党日活动

在2019-2020学年,该校教师总计70余人次获得区级以上奖项,其中10个一等奖。张凌豪、李钰茗荣获华中师范大学基础合作办学音乐教师专业技能大赛一等奖,李嘉碧荣获广东省2019年中小学科创和STEM教育教改实验成果优秀研究方案一等奖,邓淑珍、陈娟云、凌安妮荣获光明区中小学教师教学技能大赛一等奖,来小静论文《分析集中趋势把握波动程度》在国家级核心期刊《中学生数理化》上发表。

▲财经素养课题开题报告会

此外,学校还积极组织教师开展课题研究、教学研究,不断增强教师科研意识和科研理论水平,将教研与科研有机结合,以问题为导向,科研指导教学,以教研提升教育质量,实现教科研一体化。目前,学校《信息技术环境下科创和“STEM教育”特色课程构建研究》《科创环境下“财经素养教育”特色课程实践研究》两项课题已先后获得省级课题立项。

▲升旗仪式

求实创新,勤诚志达。经过一年的发展和沉淀,华中师范大学附属光明勤诚达学校的创新办学模式优势凸显,赢得了社会多方好评。在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时代机遇和光明区打造深圳北部中心、世界一流科学城的双重发展前景下,华中师范大学附属光明勤诚达学校愿乘长风破万里浪,同追教育梦,共谱育人曲,推动光明基础教育水平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晶报供稿)

编辑 李岷

(作者:读特记者 刘梦娇 通讯员 董仲棱 王富玉)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