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佳节之际,12名厨艺精湛的名厨大家走进驻守在粤港边海防一线的武警广东总队深圳第二支队军营,开展为期 3天的“名厨进军营 家味暖战位”拥军慰问活动,面对面教炊事员制作各地家常菜,送上一桌桌家味十足的爱心年夜饭。
武警官兵与名厨小分队合影。
慰问小分队每到一处都收获强烈反响,武警战士们亲切地说:这样的年夜饭最暖心、最到‘胃’!
记者带您一同探营,感受边海防一线武警的特殊年夜饭。
内蒙风味大厨武师傅介绍牛羊肉做法。
武警深圳第二支队从深圳特区成立开始,一直担负着维护粤港边海防一线安宁稳定的重任。前海是深圳发展“特区中的特区”,武警第二支队某中队就驻守在前海最前沿。
慰问小分队提着中国结、特色食材走进军营,让他们意外的是,武警官兵们住的却是铁皮房。两排数十米长的铁皮房前整齐地挂着大红灯笼,武警官兵们整齐列队,夹道欢迎名厨们的到来。掌声、笑声、拜年问好声给这座建在工地上的板房军营带来了简朴而喜庆的年味。
武警官兵与慰问小分队一起品味特色年夜饭。
露天长桌宴是这个中队重要节庆会餐的一个传统,官兵们将十张餐桌摆在两排房子中间,在大红灯笼的映衬下,节庆的仪式油然而生。大厨们在桌前介绍着自己的拿手好菜,炊事员和官兵们听得仔细、问得详实。
“大盆菜由生蚝、扣肉、鳝鱼等十四种菜品组成,荤素搭配、一层叠着一层,寓意着步步高升!”年轻帅气的大厨郑嘉聪是当地一家有着近60年历史的大盆菜的第三代掌门人,介绍着祖传的制作工艺,他自信满满。从1965年爷爷开店至今,他们已成为深圳宝安区最老、最地道的餐馆,大盆菜也成当地人不可或缺的年夜菜。
武警官兵与慰问小分队一起品味特色年夜饭。
“今天我带来的是我们世界长寿之乡的油炸野生小鱼、桂皮闷香猪!”来自广西巴马的贺女士在深圳开店已有30多年,她一开口便吸引了一众官兵们的注意,特别是几个广西籍官兵见到了这位热情的大姐倍感亲切。
“今天我带来的是内蒙风味,牛羊肉都是我从草原运过来的,像牛脸肉,我昨晚就开始熬了,回头配方我发给你们!”内蒙汉子武师傅是一名1983年的老兵,从进入军营那一刻起,年近六十的他就没停过。脸上笑个不停、手上也忙个不停,重回军营的他感到格外亲切;他带来了近百斤家乡的牛羊肉,却还一直担心小战友们“吃不饱、吃不够!”
这边杀鱼、那边包饺子,一个锅油炸、一个锅蒸煮……6名地方名厨和12名来自附近中队的炊事员边做菜边交流,边学边问边实践,配合默契、忙而有序。没一会,一桌桌饕餮盛宴便呈现在官兵们面前。
深圳盐田军营,武警官兵夹道欢迎名厨慰问小分队。
“请爸爸妈妈放心,我在部队吃得好、过得好!请祖国放心、请党和人民放心,边关有我,必定国泰国民安!”第一次在部队过年的广西籍列兵邓富肆吃着地道的家乡菜,对着镜头激动不已,敬起了军礼!
幸福从不独行,美食不曾亏待任何一个想家的孩子。沿着这支队守卫的边海防线,一路往东近百公里是深圳盐田港。不一样的美食满足了守卫在这里的每一名军人对家的思念。
除了夹道欢迎,这里的武警战士还用舞龙表演欢迎名厨大师们的到来。与前海慰问小分队不一样的是,这个6人队伍中,5人是注册的国家级烹饪大师,其中4人是退役老兵;带队的黄泰民大师入行已40多年,是享誉国际的粤菜大师。
“我觉得,过年为祖国守岁,是当代青年迎接新年最酷的方式。我希望用美食缓解他们过年的思乡之情,让大家吃出家国情,吃出战斗力!”时隔多年重回军营,黄泰民感慨良多。当天,这名退休已10年的1978年老兵担任了此次年夜饭的行政总厨,带领团队为驻守边海防一线的武警战友们出品了八菜一汤,收获强烈反响!
据了解,此次活动是深圳第二支队保障部与驻地餐饮协会、退役军人事务局一同发起的一次特色暖心行动。活动发起不到半天,就有50多名大厨争相报名。最终,部队结合兵源地域、官兵喜好,突出家常风味,遴选了擅长粤、桂、蒙、川、浙、徽、赣等风味的12名名厨大家。其中,既有“国宴级”中国烹饪大师、星级酒店名厨,又有驻地网红菜馆主厨,还有老字号餐馆掌门人。
“他们不仅是名家大厨,更是老兵、老班长,能把天南地北的家乡菜做出妈妈的味道,做到心坎里,暖心到胃,用地道的家味温暖坚守战位的我们,激励我们扎根本职,履行强军使命,为祖国守岁,为党和人民守太平!”吃到胃里、暖到心里,某中队指导员张友桉说出了官兵们的心声。
编辑 贺佳艺 审读 韩绍俊 二审 桂桐 三审 甘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