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10个!深圳成为全省“反向飞地”设立最多的城市

深圳特区报记者 罗雅丽
2024-02-02 16:16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摘要

为何深圳成为众多对口地区“反向飞地”建设的首选之地?

近日,深圳市乡村振兴和协作交流局会同深圳对口帮扶协作前方指挥部召开了“反向飞地”座谈会,就推进市内“反向飞地”建设发展作了深入研讨和交流。

自2023年以来,广东省开始探索包括“反向飞地”在内的诸多产业转移新模式,深圳同样积极布局与推进“反向飞地”建设发展,以促进区域帮扶协作不断深化。

河源龙川(宝安)科技创新中心、连平(南山)产业科技孵化中心、潮州-罗湖创享岛……记者通过会议了解到,2023年,超10个“反向飞地”陆续在深圳启用,分别由深圳对口帮扶协作地区各自设立。记者梳理发现,目前,深圳是广东省内“反向飞地”设立最多的城市。

何为“反向飞地”?其与较为常见的“正向飞地”相对,是一种从欠发达地区进入发达地区发展“飞地经济”的模式。

为何去年一年,“反向飞地”建设这么火热?

2023年是广东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的开局之年,县域是“百千万工程”的主战场,而产业有序转移则是实施“百千万工程”的重要抓手。

2023年3月广东省委、省政府公布《关于推动产业有序转移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若干措施》,其中提到,支持粤东粤西粤北各市通过租赁办公楼宇、设置园中园、建设孵化器、打造招商展示平台等方式,在珠三角地区设立“反向飞地”。鼓励“反向飞地”所在地采取长期租赁、先租后让、弹性年期等方式供应产业用地,将减免优惠政策作为正向激励因素纳入相关考核评价。

近日召开的广东省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亦提到,2024年广东将加大省直机关及有关单位组团帮扶力度,深入实施珠三角地区与粤东粤西粤北地区对口帮扶协作,以探索财税共享为突破口,创新成本分担、利益共享等机制,不断拓展“总部+基地”“研发+生产”“服务+制造”等产业共建模式。

为增强县域经济综合实力,提升城镇建设能级,这才有了“反向飞地”火热建设的现象。

河源龙川(宝安)科技创新中心

为何深圳成为众多对口地区“反向飞地”建设的首选之地?

记者梳理众多参会者的发言后,发现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深”情厚谊夯实合作基础。深圳具备与对口帮扶协作地区良好合作关系,深圳帮扶协作河源、汕尾、汕头、潮州起源久、情谊深、情缘广,在对口帮扶阶段中,深圳通过援助资金、项目、人才等方式,为当地社会发展起到了强有力的推动作用,如今这种作用力正回馈给深圳,从而开启了“双向奔赴”的阶段。

深圳优势架起合作桥梁。深圳本身具备优良的营商环境、一流的创新机制和人才政策、配套的金融体系和服务业、完善的供应链体系、良好的城市建设,以及开放包容、务实的城市文化等优势,这也成为对口帮扶协作地区来深设立“反向飞地”的驱动力。

都市圈发展“画”出合作新未来。随着粤港澳大湾区一体化加速,《深圳都市圈发展规划》出台后,进一步加强了深圳与周边城市的硬联通建设,“产业有序转移”与“反向飞地”建设所需要的连接成本被进一步降低,要素高效流动格局加快形成。

潮州-罗湖创享岛设立于罗湖区IBC环球商务中心

那么目前深圳在建的“反向飞地”有何特点?

区域跨越性广。从河源源城到深圳大鹏、从汕头濠江到深圳南山、从潮州到深圳罗湖、从汕尾陆河到深圳坪山、从河源紫金到深圳龙华……深圳的“反向飞地”覆盖范围多,区域跨越性广,突破了过去圈层式的发展限制,正加快形成与大城市点对点的跨越式产业协同。

载体形式新。位于深圳市光明区光明科学城高新北区的光明—金平“反向飞地”,具备11间企业研发用房,以及综合展厅、共享会议室、多功能室等公共区域……这是众多“反向飞地”模样的缩影。“反向飞地”作为招商平台、链接前沿、招才窗口、孵化基地和交流阵地,这样的“飞地综合体”已成为“标配”。

值得一提的是,相对于传统招商方式,有的“反向飞地”设置了VR体验区,相关企业足不出“市”,就能考察对口地区的周边环境。此外,某“反向飞地”相关负责人还透露,“共享实验室”或将成为其未来探索的功能之一。

合作模式深。基于现有的省内帮扶协作机制,“反向飞地”成立之初,便立足于深入且前瞻的“双赢”合作模式。深圳各省内对口帮扶协作指挥部将进一步引入“深圳技术”“深圳标准”“深圳理念”,坚持将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相结合,将两地要素成本充分对接,实现优势互补、双向共赢。

汕尾创新岛(深圳)

在众多参会者看来,“反向飞地”并不是简单的企业搬迁和产业复制,而是区域创新资源与产业结构的优势互补、人才项目跳跃式转移输送的通道畅顺,栽下的“梧桐树”,才能引来“金凤凰”。

对粤东西北的企业而言,将研发中心建在广州、深圳等科创高地,能够吸纳先进技术、壮大自身优势产业,有效解决整合创新资源能力弱、创新成本高等问题。目前,“反向飞地”还聚焦“后半篇文章”,做实做细企业服务的同时,做优做好引智生态链,为创新产业发展提供助力。

在新经济背景下,孵化在外、生产在内的“反向飞地”走出了一批项目在发达城市孵化和本土产业化联动发展的新路径。看清差距、瞄准问题,环环相扣、节节打通,“反向飞地”正在打一场产业有序转移的“主动仗”。

(图片由受访单位提供)

编辑 温静 审读 韩绍俊 二审 党毅浩 三审 张雪松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罗雅丽)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