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声音|市人大代表李南青:多策并用做好金融行业“五篇大文章”
读特融媒体记者 高灵灵
02-02 10:03
收录于专题:聚焦2024深圳两会

读特客户端

读特在线,您的新闻观察眼

深圳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24年,深圳要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金融业增加值增长6.0%以上。

“作为一个金融工作者,通读报告后,我觉得很振奋人心。报告内容很实际,为金融工作提供了方向。”1月31日,深圳市人大代表、微众银行党委书记、行长李南青在接受读特融媒体记者采访时表示。两会期间,他围绕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跨境数据流通制度型开放水平等多个方面提出建议,为深圳做好“五篇大文章”建言献策。

优化普惠金融重点领域产品服务

提升民生领域金融服务质量

近年来,深圳金融业持续提升服务质效,普惠小微贷款规模居全国首位,建设银行、微众银行等6家银行普惠小微贷款余额破千亿;贷款户数超127万户,约为全市商事主体的30%;信用贷款比例稳步提升。

李南青认为,随着普惠金融支持力度持续加大,民营银行由于资本基数较小,资本充足水平有限,制约了其继续提升普惠金融服务覆盖面、可得性。为此,他建议深圳发挥“双区建设”优势,积极向金融监管部门争取民营银行试点开展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机会。“加大对小微企业、民营经济的金融支持力度,打造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的深圳样板。”

“信贷资产证券化,对民营银行持续提升普惠金融服务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李南青说,通过信贷资产证券化,民营银行可以将信贷资产转化为可在市场流通的证券,从而改善资产负债结构,降低流动性风险,为民营银行提供更稳定的金融服务奠定了重要基础。同时,有利于民营银行拓宽资金来源、降低融资成本,促进其健康发展。

他还提到,民营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落地在国内已有先例。2023年12月,湖南三湘银行成功发行了全国首单民营银行“微小企业贷款资产支持证券”。“这一创新业务,标志着国内民营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实现了零的突破,是民营银行服务实体经济的重要里程碑。”李南青说,为此,他建议,深圳应充分利用政策优势,积极向金融监管部门争取先行先试机会,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在服务小微企业和普罗大众方面表现突出的民营银行开展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试点,为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做出更多深圳贡献。

推进粤港澳大湾区“数字新基建”建设

试点开展多样化跨境金融业务

深港合作是今年两会期间代表委员们热议的“关键词”,作为金融行业从业者,李南青对跨境金融同样十分关注。他认为,当前深港跨境数据要素的有序流动仍面临诸多壁垒,已成为提升跨境数字金融服务效率的重要掣肘。为此,建议深圳充分利用先行先试政策优势,加快推进粤港澳大湾区“数字新基建”建设,进一步提升粤港澳大湾区跨境数据流通开放水平。

据了解,2022年3月,粤澳跨境数据验证平台在广东横琴与澳门之间上线试运行。截至2023年12月末,该平台已有工商银行澳门分行、工商银行横琴分行等8家金融机构成功接入平台提供服务,并上线个人资产证明、企业资产证明、核数证明、清单流水证明等金融业务场景,为两地的居民及企业提供便捷的跨境服务体验。“相比粤澳,深港之间在众多领域具备更多、更急迫的跨境数据流动和验证需求。”李南青说。2023年11月,深港跨境数据验证平台启动,这意味着深港两地实现深度融合发展有了重要新型数字基础设施。

他建议,下一步,深港应两地加快推进“深港跨境数据验证平台”这一“数字新基建”建设,以及在金融领域的场景应用落地,试点开展多样化跨境金融业务,为两地居民提供高效、便捷的金融服务。同时,建议深圳发挥粤港澳大湾区核心枢纽这一有利条件,牵头推动构建粤港澳三地协同的数据治理和数据要素流通制度体系,并通过实际业务场景进行充分验证其可行性和领先性。

编辑 黄力雯 审读 郭建华 二审 张玉洁 三审 江晓蚕

(作者:读特融媒体记者 高灵灵)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