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委员热议法院工作报告

深圳特区报记者 张燕
2024-02-01 21:30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摘要

助推深圳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司法如何发力?企业期盼哪些贴心司法服务举措?“谁执法谁普法”具体落实得如何?

深圳市两会召开期间,法院工作报告引起代表广泛热议。过去的一年,深圳法院如何在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上发力?如何做好诉前化解纠纷,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怎么看待“一号通办”机制给群众带来的真实感受?“谁执法 谁普法”具体落实得如何?记者采访了5位市人大代代表,一起听听他们的声音。

市人大代表孙晓光:

一个优秀案例,胜过千言万语

深圳法院2023年的工作报告,让我感觉到有温度的公平正义。一方面,在助企暖企方面,深圳法院非常人性化,它不是把冰冷的判决摆在你面前,而是注重解决诉讼双方的核心利益和诉求,比如在财产冻结时可以做分割,用各种巧妙的办法,在维护双方利益的前提下让企业真正活下去,化干戈为玉帛。其次,无论企业性质是什么,需要的是公平、公正,要做到这一点非常难,深圳法院不仅做到了,而且全国一流,真正让国企敢干、民企敢闯、外企敢投。

作为人大代表,我感受很深的还有,深圳法院对企业做宣传非常用心,不是仅仅停留在口头、纸上、文件上,而是将典型案例定期邮寄给企业,同时公开发布,让企业能够在各种媒体上看到、学到、规避到。我觉得一个优秀案例,胜过千言万语。深圳法院致力营造良好营商环境工作是走在前列的,助推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

市人大代表肖幼美:

诉源治理工作实现从“解决得了”向“解决得好”转变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推动更多法治力量向引导和疏导端用力。这是推进法治建设、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理论和实践创新。深圳法院2023年的工作报告中,我看到,他们以能动司法凝聚依法推进社会治理的广泛合力,诉前化解纠纷17万余件,实现纠纷从“解决得了”向“解决得好”转变,值得点赞。

实际上,深圳法院数年来一直坚持诉源治理,探索了多样化的模式,九九为功,对行业、对社会的治理都作出了贡献,我非常认同。

市人大代表楼仙英:

惩罚打击仿冒者,让知识产权、专利技术交易更加活跃和有效

深圳是一座科技创新之城,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显得尤为重要。我注意到,深圳法院过去一年中,作出惩罚性赔偿判决19件,这是一个非常好的举措,体现了深圳法院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的决心,这非常不容易,也非常有意义。由于专利是排他权,无法直接用金钱来衡量,故而法院判决的赔偿金额往往是专利权数字化、数量化体现的最直接标志,成为专利技术交易的定价权的基础,所以惩罚性赔偿的意义,不仅打击了仿冒者保护了知识产权,也有利于促进了知识产权交易良性发展,让知识产权、专利技术交易更加活跃和有效。

在未来的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工作中,我呼吁,深圳法院在打击知识产权侵权的同时,充分尊重核心技术人员、科学家的谋生权、劳动保障权。希望深圳法院能够作出更多公正的、具有行业指导性意义的案件,助力科创行业健康发展。

市人大代表刘南筠:

“一号通办”解决群众诉求痛点和难点

深圳法院2023年工作报告中,有三个司法为民的数据令我印象深刻。第一个是深圳法院推出优化群众诉求的“一号通办”机制,诉求回应率100%,办理满意率99.89%。这个“一号通办”机制很好地解决一个群众长期以来反映强烈的痛点和难点问题:一方面群众司法诉求体量巨大,一方面法院确实案多人少,出现找法官、法官助理难的现象。第二个,执行兑现胜诉权益1500多亿元。这个数字非常惊人,应该是走在全国前列的,很好地回应了群众对司法公正与效率的需求。第三,审结涉教育、就业、医疗、养老、住房等民生案件3万余件,充分体现了司法为民。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保护人民权益,这是法治的根本目的。我认为,深圳法院过去一年在优化诉讼服务,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司法服务的新要求新期待方面,确实做出了非常显著的成绩。

编辑 贺佳艺 审读 刘春生 二审 党毅浩 三审 张雪松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张燕)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