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驻潮南区帮扶工作组倾情倾力打造基层党建特色品牌

深圳特区报记者 吴绪山 通讯员 杨海霖 文/图
2024-02-01 19:01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摘要

137项民生微实事惠及50万人。

记者从深圳驻汕头市潮南区帮扶工作组获悉,2021年7月,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牵头组成驻潮南区帮扶工作组,对口帮扶汕头市潮南区5个镇,工作组自进驻以来,以切实解决好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为出发点,创新性地推动实施“深调研 圳行动”民生实事项目,近阶段来累计完成医疗救助、消费帮扶、房屋修缮等10批137项民生微实事,投入近3000万元,惠及近50万人。1月22日,该项目从全市118个基层党建特色品牌创建中脱颖而出,被中共汕头市直机关工作委员会评为“2023年度汕头市直基层党建特色品牌”。

今年1月17日,潮南区两英镇仙斗村年仅5岁的小玮突发疾病,在当地医院确诊为先天性心脏病,因病情复杂,急需转院就医。深圳驻两英镇帮扶工作队得知该突发情况后,第一时间前往医院慰问小玮一家,考虑到小玮病情恶化,工作队当即带领小玮及其家属前往深圳市儿童医院办理住院及手术治疗,为小玮抢得治疗“黄金期”。

由于小玮是低保户子女,其家庭是仙斗村原防返贫重点监测对象,相关的医疗费用对这个家庭来说难以承受。为此,工作队经多方联系与协调,为小玮一家争取到“天使的心跳”项目——中华慈善总会首彩爱心基金的帮助,由该基金资助小玮就医治疗的手术费用。目前,小玮正接受深圳市儿童医院术前检查,已提交手术排期并尽快安排手术治疗。

救助小玮只是工作组及所属5个工作队常态化开展“深调研 圳行动”民生实事项目的一个缩影,在医疗救助、消费帮扶、房屋修缮等诸多方面,已完成10批137项民生微实事,将其打造成为引领有力、特色鲜明、作用明显、群众好评的基层党建特色品牌。

佩戴党员党徽,身着“大地色”帮扶马甲,亮出“深帮扶”旗帜,工作组队员深入基层、走访各方,将党旗插在镇村和田野上,协同当地重点推进防返贫监测、撂荒地复耕、产业发展等振兴工作,梳理出一件件人民群众“急难愁盼”的民生实事,找出解决问题的关键和办法。

为了同广大群众建立最密切的联系,工作组深入开展“乡村善治 你我同行”活动,组织26名帮扶队员脱产下沉至15个村庄,通过与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心往基层想、身往基层沉,“体验式生活”了解农村实情,让帮扶工作更接地气、更贴实际,提高了帮扶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

两英镇仙斗村老村片区自来水管道普遍老化、锈蚀严重,工作队在“深调研”中了解到村民用水存在的种种问题和需求,在后方单位深圳市水务局和深圳市环境水务集团的支持下,实施供水管网改造项目,投入240万元,不仅提升了村民的用水质量,管网漏损率也从原来的32%降到了2%,年均节水约7200立方米。

在实际工作中,工作组秉承“民微”惠民宗旨,制定了“四化”工作法,即日常考核台账化、工作推进项目化、信息管理数字化、领导包干责任化,形成贯通决策部署、工作推进、督办考评等全过程完整体系,破除执行梗阻,推动各项工作提速度、抓进度、增效度,确保各项工作平稳有序推进,将惠民实事做深做实、久久为功。

记者采访中还了解到,工作组充分发挥桥梁纽带和助手作用,主动对接深圳后方帮扶单位、科研院所、农业科技龙头企业以及深汕两地市、区政府部门,寻求资金、人才技术等多方面支持,共同破解帮扶过程中存在的难题。联合科技特派员等科研团队,推动形成陇田番石榴、成田玉米、井都甘薯、禾皋麻叶、仙城蜂蜜等一批特色产业;邀请高校专业技术人员下乡为农户开展一批农业技术实践培训;联动潮汕商会等潮团组织推动开展侨情联络和招商推介;发动帮扶单位以党建共建方式在“圳品”认证、市场拓宽、撂荒复耕等方面持续发力。

民生是幸福之基、和谐之本。近日召开的广东省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做好民生实事,能让人民群众在一个个“小切口”中感受到“大变化”,幸福生活更有质感、更有温度。潮南工作组推动实施“深调研 圳行动”民生实事项目,倾心为民谋福祉,一点一滴总关情,让当地群众切实感受到深圳帮扶带来的温暖。工作组表示,将始终把乡村振兴这份责任感扛在肩上、抓在手上,切实把党对群众的关怀和温暖落到实处,在推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中,为广大人民群众的民生福祉增添“幸福注脚”。

编辑 王雯 审读 刘春生 二审 党毅浩 三审 甘霖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吴绪山 通讯员 杨海霖 文/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