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欢欣代表:加强和驻区高校紧密联动,加快人才引育和产教融合

深圳特区报记者 罗实宜 文/图
2024-01-26 23:01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摘要

谢欢欣代表:加强和驻区高校紧密联动,加快人才引育和产教融合。片区内,有香港中文大学在推动大中小教育一体化,统筹各级各类教育资源培养拔尖创新人才上,龙岗区有能力、有条件走在深圳前列,成为学有优教的大中小教育衔接样板。

“听取了2023年龙岗区政府工作报告,里面一串串喜人的数据、一条条为民办实事的举措、一件件惠企发展的政策,亮点纷呈,振奋人心。”龙岗区七届人大四次会议期间,作为来自高校的代表,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学校办公室主任、团委书记谢欢欣非常关注龙岗区在人才引育和产教融合上的新举措新进展。

谢欢欣说,2023年龙岗区在促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上取得了很多佳绩,尤其是在高层次人才引进上,越来越多的领军人才从世界各地齐聚龙岗,“近悦远来”人才生态逐步形成,为推动区域产业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而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是中俄两国元首亲自见证亲自推动建立的第一所中俄合作高校,在新时代中俄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历史背景下,深北莫将进一步发挥平台纽带作业,助力龙岗区域经济社会发展。“2023年,有24位俄罗斯科学院院士和超过100位来自世界各地的专家学者齐聚校园,在助力龙岗国际引智上,深北莫的作用将更加突出,地位更加凸显。”谢欢欣表示。

当前,龙岗区正处于建设大运深港国际科教城的关键阶段。在2023年7月出台的《深圳市推进大运深港国际科教城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中,首次对如何高质量建设大运深港国际科教城提出了具体的指导方案。其中就包括了“要充分发挥国际科教资源集聚、深港教育合作紧密优势”。

谢欢欣代表

龙岗应该如何和驻区高校紧密联动?谢欢欣代表建议,要充分发挥高校在“基础研究+产业应用”双轮驱动创新上的特点,推动龙岗“一芯两核多支点”区域发展战略纵深发展。

一方面,龙岗可发挥大运深港国际科教城产教融合优势。2023年,教育部发布《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建设指南》,核心是由龙头企业和高水平高等学校、职业学校牵头,联合行业组织、学校、科研机构、上下游企业等共同组建产教融合共同体,目的就是为了进一步推动四链融合,强调跨区域汇聚产教资源,有效促进产教布局高度匹配、服务高效对接、支撑全行业发展的产教融合新型组织形态。

“按国家发改委发布的实施方案,到2025年,国家产教融合试点城市达到50个左右。在推动产教融合上,龙岗区优势明显,辖区高科技企业、高水平大学和职业院校在学科专业契合度、科学院就匹配度、人才培养精准度以及物理距离等方面有天然优势。应该抢抓机遇,自上而下做好顶层设计,找准‘基础研究+产业应用’的切入点,精准聚焦‘产教融合’,推动区内企业、高校、职业院校对标申报和建设国家级平台,抢抓全国性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建设发展机遇,打造龙岗特色名片。”谢欢欣表示。

另一方面,龙岗要进一步加强“大中小”教育一体化建设。推动教育领域的优质资源有序流动,培养新时代拔尖创新人才,既是新时代背景下,为党育人、为国育才,面向国家重大战略的必要举措,也是高质量建设大运深港国际科教城,提升片区发展能级,在深港合作中扮演更重要角色的应有之义。

谢欢欣代表认为,龙岗区在“大中小”教育一体化的资源丰富,有天然的区位优势。片区内,有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等3所高校,汇聚了瓦谢尔计算生物研究院等 3家诺贝尔奖科学家实验室、市大数据研究院等9个重点研究院以及各类科技创新平合42家。在推动“大中小”教育一体化,统筹各级各类教育资源培养拔尖创新人才上,龙岗区有能力、有条件走在深圳前列,成为“学有优教”的大中小教育衔接样板。

编辑 姚静霞 二审 谭凤希 三审 张雪松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罗实宜 文/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