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情大湾区!“潘鲁生艺术作品巡回展”亮相深圳美术馆
深圳特区报记者 尹春芳/文 胡蕾/图
01-24 17:13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从传统民居到渔港码头、从街巷到港湾,精彩的画作为观众呈现了粤港澳大湾区的人文图景。“寄情大湾区——潘鲁生艺术作品巡回展(深圳)”于1月24日在深圳美术馆(新馆)开展。此次共展出著名文化学者潘鲁生近期创作的逾30件作品,以及一批文献资料,呈现粤港澳大湾区城市与乡村、文化与社会、传统与现代繁荣共生共荣的文化景观。

寄情大湾区——潘鲁生艺术作品巡回展(深圳)海报

以画笔展现粤港澳三地文化同源

潘鲁生作为一个民艺学家,其绘画风格与其民俗学调查、民艺研究中的体悟融汇在一起,形成了独特的艺术语言。 潘鲁生告诉记者,近十年来,他一直在大湾区进行民艺调研,走了不少乡村社区,到过许多工厂码头,拍了不少图片,画了一些写生稿,即时记录所见所想。

潘鲁生在大湾区调研

在他眼中,大湾区的传统村落、传统工艺,具有历史与当下、本土与世界、经济与文化交汇共生的意义。“在国家经济发展、改革开放的前沿,昔日的传统村落、民间艺术作为文化传统的根脉、日常生活的情境延续和发展,其中包含很多耐人寻味的主题,可观,可思,可画,透过形象体会其中悠远绵长的人文精神和文化意味。”

在写生与田野调查中,潘鲁生发现粤港澳三地山水相接,文脉相亲,文化同源。“这几年的田野调研让我对大湾区有一种特殊的情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有一部分在这里。粤港澳大湾区是鲜活的,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我选择通过一种朴素的艺术语言来展现,所有的用笔与用色都是中国传统的,以平常的视角,真实地记录我所看到的大湾区,用画笔表现自己感受到的风土人情。”

潘鲁生表示,此次展出的作品运用的是中国彩墨语言,传统的笔墨皴擦点染,突出了平静与沉思的状态。“因为大湾区不仅是繁华的、繁忙的,充满工业、商业澎湃的动力,也是宁静的、祥和的、人文的,有着凝聚的内力,能让外来的游子找到奋斗的归属。”

以作品折射大湾区的人文精神

湾区潮涌千帆竞。在潘鲁生眼中,粤港澳大湾区不仅有经济快速发展的一面,也有背后的文化价值。他的作品深入挖掘了大湾区的文化符号,比如现代建筑、民居、村舍、街巷、港湾等。在他看来,这些文化符号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无论建筑符号、人文要素、色彩系统,都具有统一性。这种统一性恰恰展现出大湾区所共同具有的人文精神。

“我画的是人文湾区,人文湾区的符号就是一种精神价值。我想通过创作去展现湾区背后的人文精神”,潘鲁生表示,艺术家从事艺术创作首先要打动自己,大湾区打动了他,“我希望这个展览能吸引更多的观众走进展厅,感受到粤港澳大湾区的同根同源,引起他们的共鸣。”

中华文化是一个“富矿”,我们需要不断地从中挖掘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东西。对此潘鲁生深有体会。“通过这一展览也希望给更多的人带来启示。我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研究还有很大的空间。文化本身就是一种生活方式,包括饮食文化、方言、价值体系等都在大湾区都可以找到,值得我们深入挖掘和转化。”

著名画家、教授杜大恺认为,潘鲁生以这样的方式记录大湾区的现状,是有特别的历史寄托的。“潘鲁生不只是大湾区建设的旁观者,更成为大湾区建设的一个参与者。”

据悉,此次展览由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深圳市委宣传部、深圳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主办,深圳美术馆、山东工艺美术学院承办,深圳市宣传文化基金资助,将持续至2月25日。

【部分展出作品】

《粤·大万世居》2022年 124×124CM纸本·彩墨 潘鲁生

《港·大澳渔港》2022年 124x245cm 纸本·彩墨 潘鲁生

《粤·围龙屋》2022年 124x245cm 纸本·彩墨 潘鲁生

《粤·汕尾人家》2022年 124×245CM纸本·彩墨 潘鲁生

《粤·上岳古镇》(局部)2022年 124x245cm纸本·彩墨 潘鲁生

《澳·大三巴》2022年 124×124cm 纸本·彩墨 潘鲁生

《港·避风塘》2022年 124×124CM纸本·彩墨 潘鲁生

编辑 冯思颖 审读 刘春生 二审 党毅浩 三审 甘霖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尹春芳/文 胡蕾/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