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说深圳社科成绩单

深圳市社科联
2024-01-19 08:51
摘要

为深圳建设哲学社会科学强市,打造新时代新型智库高地,打造深圳特色学术高地作出了重要贡献。

近年来,深圳市社会科学联合会(以下简称市社科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文化思想,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市委宣传部的正确指导下,团结引领全市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高举旗帜、勇担使命,立足深圳,用学术讲好深圳故事,在“当好党政参谋”和“建设学术高地”方面取得了靓丽成绩,为深圳建设哲学社会科学强市,打造新时代新型智库高地,打造深圳特色学术高地作出了重要贡献。

●2023年12月,市委出台《深圳市社科联深化改革方案》,推动全市社科战线在新时代新征程展现新气象、作出新作为。

●近十年来,《深圳学派建设丛书》《深圳改革创新丛书》共计出版100余部学术著作,深圳发展报告蓝皮书共出版5类60余部著作。

●近十年来,共立项深圳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900余项,评选优秀社科成果400余项。

●2018年,创办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期刊《深圳社会科学》,补齐了深圳学术文化建设短板,近期荣获广东省“优秀期刊”荣誉。

●全市现有国家、省部级各类人文社科研究基地近40家,建成深圳市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51家。

●全市现有社科研究人员6000余人,其中副高级以上职称人员占比近45%。

●集聚了郑永年、樊纲等一批人文社科领域领军人物,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全市高校文科一级学科点数近50个;全市高校共有哲学社科领域23个博士学位点和71个硕士学位点(含专业硕士),18个哲学社科博士后流动站、9个工作站和6个创新基地。

●全市目前共有450余家各类智库机构,组建了由92家主要智库机构组成的深圳智库联盟。

●每年常态化举办“深圳学术年会”等30余项品牌学术活动。

●建成社科普及基地近100家。

●全国知名文化品牌“深圳市民文化大讲堂”持续举办20年,已开展1332场讲座,众多名家学者精彩开讲,成为广受市民喜爱的“没有围墙的大学”。

●市社科联业务主管的社科类社会组织达66家。

……

1、奋力打造新时代特色学术高地,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

奋力打造新时代特色学术高地

●2010年以来,深圳学人出版的社科著作中,经济、哲学、政法、历史、文学等五类著作超3000种。

●连续十年出版《深圳学派建设丛书》《深圳改革创新丛书》,共计出版了100余部学术著作,如2023年,推出《<深圳这十年>改革创新研究特辑》丛书共10种书籍,系统总结了新时代十年深圳历史性成就;2020年,在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之际,推出《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改革创新研究特辑》共10种书籍;2018年,在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推出了《中国道路的深圳样本》丛书共7种书籍。

●共出版深圳发展报告蓝皮书5类60余种。

●2015年开始推出《深圳学人文库》,共出版了15辑。

不断拓宽学术交流平台

●2018年,创办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期刊《深圳社会科学》,补齐了深圳学术文化建设短板,近期荣获广东省“优秀期刊”荣誉。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特区实践与理论》《特区经济》《开放导报》等学术刊物稳步发展。

●深圳学术年会、深圳学术沙龙、饶宗颐文化论坛、城市文明论坛、百川论坛等一批品牌学术活动促进学术交流合作。

大力推动人文社科研究机构快速增长、蓬勃发展

●建成深圳大学中国经济特区研究中心、深圳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研究中心等国家、省部级社科类研究基地近40家。

●积极构建具有鲜明深圳特色的人文社会科学创新体系,建成“现代城市文明研究中心”、“当代中国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等51家深圳市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

●建成和在建的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达到10家。

引进培育相结合社科研究队伍不断壮大

●全市现有社科研究人员6000余人,比10年前增加一倍,其中副高级以上职称人员占比近45%。

●全市高校文科一级学科点数近50个;全市高校共有哲学社科领域23个博士学位点和71个硕士学位点(含专业硕士),18个哲学社科博士后流动站、9个工作站和6个创新基地。

●集聚了郑永年、樊纲等一批人文社科领域领军人物,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经教育部批准同意正式更名为深圳职业技术大学,首批设置6个本科专业。

●深圳职业技术大学、深圳大学相继成立高校社科联。

●市社科联业务主管的社科类社会组织达66家。

2、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为深圳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重要学理和学术支持

坚持问题导向及时发出“理论先声”

●新时代以来,我市社科人才在各类核心期刊发表论文超万篇。

●在《深圳特区报(理论周刊)》、“深思网”等开辟大众化理论宣传平台,每年发表百余篇有影响力的高水平理论文章。

●参与构筑网上理论学习宣传新阵地,积极在“学习强国”、“圳论”、“湾区深音”等平台发出理论强音。

聚焦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积极建言献策

●新时代以来,深圳主要智库咨政报告获批示超千项,其中省部级以上批示超300项。

●2022年,市社科联创办《深圳社科智库专报》,已成为深圳社科工作者建言献策、聚集思想智慧的重要智库平台。

●有关城市化进程、深港合作、前海发展等主题的研究报告获省市主要领导同志高度肯定。近年来,有关义务教育方面的研究报告直接推动了市政府相关政策出台,有关足球场地的研究报告有效推动了我市足球场地,特别是校园足球场地开放。

加快推进新型智库建设

●成立深圳大学广东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等450余家各类智库机构,组建了由92家主要智库机构组成的深圳智库联盟。

●综合开发研究院(中国·深圳)入选首批25家国家高端智库建设试点单位之一。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前海国际事务研究院成为中央财办首批十家重点智库之一。

●深圳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连续三年蝉联“地方政研智库系统影响力”第3名。

3、牢牢站稳人民立场,以精品社科成果服务市民文化生活需求

社科普及环境不断优化

●逐步推动建立多方联动的社科普及事业发展长效机制。

●一大批公益性研学、讲座、展览等科普活动百花齐放。

●初步形成了功能完备、类别清晰、特色鲜明、具有广泛代表性的社科普及基地网络体系,建成社科普及基地近100家。

●深圳市社科联连续多年被评为“全国社科组织先进单位”、“广东省社科普及工作先进单位”。

社科普及品牌含金量持续提升

●深圳市民文化大讲堂先后获得文化部“中国文化创新奖”、教育部“全国终身学习活动品牌”等荣誉称号。

●深圳社会科学普及周、社科知识大闯关等社科普及品牌项目,深受市民欢迎。

新时代新征程上,深圳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将更加积极有为地服务新时代党的理论创新,更好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立足“全球视野、国家战略、广东大局、深圳担当”,奋力打造研究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典范,勇当新时代新文化先锋,紧扣我市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发展目标,努力建设与深圳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匹配的哲学社会科学强市,持续打造理论创新高地、特色学术高地、新型智库高地、学术传播高地、社科人才高地,推出更多精品力作和标志性成果,奋力开创深圳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的新局面。

编辑 冯思颖 审读 韩绍俊 二审 党毅浩 三审 甘霖

(作者:深圳市社科联)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