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光灯 361期 | 公示“躺平休闲人员”,真能让干部“奋起”吗?
晶报记者 余梓宏
01-03 09:14

近日,广东佛山市三水区南山镇发布的《2023年度躺平休闲人员拟定名单公示》,引起了舆论的极大关注。该公示文章称,根据《南山镇躺平休闲人员和末位鞭策人员处理规程》精神,通过谈话调研、民主评议、作风效能领导小组审定等工作环节,经镇党委研究同意,有8名同志列入南山镇2023年度躺平休闲人员拟定名单。

评选“躺平式”干部,早有先例。2022年7月26日,江苏省盐城市滨海县首批7名体制内“躺平者”,被集中诫勉谈话。而早在2022年2月,浙江省丽水市景宁畲族自治县就曾公开评选“躺平者”。

不推就不动、消极怠工的干部“躺平”显然是一个值得狠狠批评的现象,中国纪检监察报就曾刊文称,干部当干字当头,绝不能“躺平”。但值得留意的是,虽然多地都向“躺平式”干部亮剑,纷纷评选“躺平者”,看似让“躺平者”无处藏身,却屡屡引发热议。而原因就在于,大家对一些干部的不作为深恶痛绝,但也怀疑这样的评选是否能收到预期的成效。推选“躺平式”干部作为一种负面激励手段,需要谨慎为之,不能搞“一阵风”地评选,也不该变成专家口中的“摊派式指标管理”,否则就会适得其反。

舆论首先关注的一点是,“躺平休闲人员”评选有什么样的客观标准?躺平作为网络热词,从流行伊始,主要的使用语境就是用于自嘲,后来才逐渐演变出缺乏奋斗的激情等含义,并非规范的用语,带有浓厚的主观色彩,可阐释的空间也很大。因此,“躺平者”更像一顶大帽子,并没有相关的规范和政策作为支撑,更应该谨慎地扣在具体的干部头上,否则反而会挫伤了干部干事的劲头和热情。

比如,根据南山镇发布的公示名单,澎湃新闻记者查询发现,被公示的人员当中包括基层网格员、某居委会副主任、文旅办工作人员等。而南山镇相关工作人员在接受采访时也表示,“处理对象都是基层工作人员”。把“躺平者”的帽子扣在了基层工作人员的头上,显然需要合理的评选标准和评选机制,不然很容易就会让公众产生不好的联想,引发负面舆情。

而舆论还关注的一点是,“躺平者”评选的标准与原有的考核是否会产生冲突,反而让干部工作失去重心和焦点?可以理解的是,各地评选“躺平者”,就是为了让上榜的干部“红红脸”“出出汗”,从而激发干事创业的热情。但这样一种负面激励手段,也将作为一种指挥棒,引领着干部往某些方向具体努力。而按照公务员法的规定,公务员定期考核的结果分为优秀、称职、基本称职和不称职四个等次。不具备公务员身份的公职人员也有相应的考核办法。在已有明确的考核标准下,是否有必要另设标准,去替代具有客观标准的评判呢?

羊城晚报的一篇评论就指出,对于浑浑噩噩、庸庸碌碌者来说,完全可以利用考核的方式进行处罚,没必要用“躺平”来替他们遮羞。对于工作本身并不存在明显瑕疵和失误的人来说,更没必要通过“躺平”来法外设罚。

最后,各地纷纷评选“躺平式”干部,不禁让人担忧这样的评选活动会不会逐渐变味,甚至沦为摊派式管理动作。根据南山镇发布的公示,不仅评选“躺平休闲人员”,还包含了“末位鞭策人员”。“末位机制”同样值得留意,因为即便是人人争先的单位,终究有人身处末位,但未必就是因为工作不够尽心尽力,如果因此就需要被“鞭策”,就有“形式主义”之嫌,关键仍在于建立客观、有效的工作评价机制,落到实处破除“铁饭碗”带来的弊端。上游新闻一篇评论称,不能因为现在反对干部躺平而掀起“一阵风”式的评选活动,没有躺平式干部也要硬评,变成了噱头。

评选“躺平式”干部作为一种创新,本意是为了让不作为、懒作为的干部能够切实履职,这也是民心所向。但在这件事上,民众最期待看到的,仍然是真正行之有效的机制和让民众认可的成果。

编辑 刘珂

(作者:晶报记者 余梓宏)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