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文脉·发现香港 119期|沙头角山咀协天宫:“天”与地

晶报APP 晶报统筹 张定平 记者 李跃 摄影 成江
2023-12-26 09:11
摘要

有烟火缭绕,也有读书声缭绕


协天宫。名称中虽然有个“天”字,

其实很接地气。

你看,它不仅是宗教场所,也是公共事务及教育场所。

有烟火缭绕,也有读书声缭绕。

沙头角山咀协天宫,位于香港沙头角莲麻坑路山咀,于1894年至1895年间重建,以取代原先的关帝庙。关帝在明朝加封为“协天护国忠义大帝”。协天宫对19世纪末沙头角地区的经济发展有重要的历史价值,也是现存少数与东和墟相关的主要庙宇。东和墟由村落联盟“十约”经营,而“十约”由1830至1930年代支配沙头角地区的经济。协天宫前进内五块石碑详载庙宇重建的细节,并反映了海外华人社会与沙头角地区的社会网络。在建筑方面,精巧的神龛及簷板、前进及后进的三叶形拱门,以及正立面的精致青砖外墙、花岗石门框和鳌鱼灰塑枕樑,均保持完好。协天宫是上世纪沙头角社区的宗教、公共事务及教育场所。在20世纪初,它曾用作福德私塾校舍。它自1959年起再用作学校,以部分地方作当时新成立的山咀公立学校办事处及课室。2015年,学校回复战前原名,即福德学社小学。山咀村民仍于每年农历五月十三庆祝关帝诞。协天宫于2021年列为香港法定古迹。

版权声明:

本专栏刊载的所有内容,版权或许可使用权均属晶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复制或改动,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如需转载或使用,请联系晶报官方微信公号(jingbaosz)获得授权。

来源:晶报APP

统筹:张定平

记者:李跃

摄影:成江

编辑:李一凡

(作者:晶报统筹 张定平 记者 李跃 摄影 成江)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