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0日下午,公明街道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下称“关工委”)根据深圳市关工委《关于开展“孺子与牛—小记者采访五老”活动的通知》文件要求,在红木小镇党群服务中心四楼惜物博物馆开展采访“五老”活动,通过开展“小记者采访五老”活动,进一步加强辖区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设,有利于青少年的成长。
本次受邀参加采访的有公明街道副局级退休干部彭少坚(曾任光明区关工委主任)、公明街道关爱老龄党委书记宁镇德、公明街道老年大学校长余一平等。小记者则分别是来自公明第二小学四年级的范瑾同学和孙扬同学。采访开始前,工作人员先对小记者进行了系统培训和辅导,让他们熟悉采访流程、采访内容及“五老”的相关资料。
三位“五老”成员先后接受采访,小记者们也迅速进入状态,毫不怯场,顺利完成了本次采访。“年轻的时候,怀揣着报效国家的理想,去部队当了兵,1979年参加对越自卫反击战,那是第一次直面战争,真实感受到了作为军人的职责。”采访过程中,“五老”向小记者们讲述了自己的成长经历,彭少坚爷爷说道:“也正因为如此,在后来做其他工作时也一直严格要求自己,不敢有丝毫松懈。”
作为深圳经济特区发展变化的见证人,宁镇德爷爷回忆起深圳40年来,由一个小渔村变成一个创新型城市和国际化大都市的过程,他对小记者说:“深圳经济特区的快速发展,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使人民群众有一种获得感、安全感和幸福感,这些都离不开我们党正确的领导”。
对于当前“新冠肺炎”疫情,余一平爷爷表达了自己的看法:“首先我感受到了领导人对疫情的重视和全体公民对国家防护措施的积极配合,其次对于个人来说,做好个人防护,听从国家安排,也减轻了医院的负担。最后提醒大家要做好日常保健工作,只要我们重视防疫工作,它并不可怕”。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祖国要发展,要强大,需要每一位青少年的努力。”采访最后,三位爷爷寄语青少年:“现阶段青少年应做到在家孝敬父母,在校尊敬老师,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同时要爱国、爱党、爱人民,永远跟党走,做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小记者们认真听“五老”讲故事,从中也慢慢领悟到“五老”精神。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少年强则国强,发挥“五老”精神对关心下一代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活动相关负责人说到,公明街道关工委“小记者采访五老”活动是对青少年的一种锻炼,在充分体现“五老”成员的崇高精神风貌以及关心下一代工作责任的同时,也为青少年树立了良好的精神榜样。
编辑 汪新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