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自然——小幅水彩画展”在深圳艺廊开幕

深圳特区报记者 李忠 文/图
2023-12-23 16:04
收录于专题:特区报·文体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摘要

删繁就简,有舍有得,方能在方寸之间显万千气象。

12月22日,“走近自然——小幅水彩画展”在深圳艺廊(深圳中心书城南区二楼)开幕。“小画幅展现大世界,需要敏锐去观察和思考,感受最鲜活的自然气息和最生动的光影色彩。“删繁就简,有舍有得,方能在方寸之间显万千气象。”这是画展带给观展者最深刻的体会。展览由深圳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深圳市美术家协会水彩画艺术委员会承办,展出了17位艺术家的50幅作品。

市民观展现场

在展览现场,记者看到作品题材各异,有桌上静物、有都市景观,有山峦树影,有湖海云霞,有苍凉荒漠,有天穹荷池……水融色的干湿浓淡变化以及在纸上的渗透效果使水彩画呈现出超强的表现力,并形成奇妙的变奏关系,产生了透明酣畅、淋漓清新、幻想与造化的视觉效果,自然、和谐而灵动。借助水彩这一介质,艺术家们的表现手法也别出心裁、各有心意,水与色在画纸上流动,光与影在画面交融,每幅作品都透视出创作者的所思所想所悟。

市民观展现场

值得一提的是,参展的17位艺术家中,有专业画家,也有其他从业者,因热爱而专注,他们有的是教师,有的是媒体人,有的是设计师,有的是企业家,他们来自不同的行业,将人生经历的点滴投注于画笔笔端,跨界随性、自我达意,表达出个人对艺术的追求,让作品更具生活体验和艺术实践性。

艺术家们不仅依据个人对艺术的理解,创作了小幅水彩,更是用文字表达了对水彩创作、艺术实践以及生命探索的纾意。青年艺术家方艺婷作为实验艺术的实践者,在创作水彩作品时“自然而然会将不同的材料尝试运用到水彩艺术的实践当中”,她认为,艺术创作贵在创新,创新贵在打开思路,“不断拓展水彩的边界,为的是使表现的内容和形式更宽更广,力图使其具有自己的个性”,其作品表现出了极强的实验意识。

青年艺术家李树仁创作的水彩作品,画面中的几何形体与自由流动的水色相互作用,既具有版画式的线条刚性和结构感,又不失水彩渲染下的柔和与深邃的视觉效果。他坦言,作品不仅仅是对都市景观的直观描绘,更是对都市生活内在情感和节奏的抽象诠释,引发观者对现代都市生活的深层次思考。

“从爱上水彩画的那一刻开始,便有了别样的一段旅程。这旅程如此疗愈,是心灵的独处,是暗淡时光里的陪伴,是与己和解,是对万物顺其自然的领悟。”身为媒体人的艺术家梁亚淑谈及水彩创作,如此表达艺术体验与生命体悟的呼应。

文艺工作者杨春杳更是将水彩作品与中华传统文化结合起来,以始自北宋的词牌“西地锦”填词一首,用文字解析并延展水彩画面,可谓匠心独运。

走近自然,就能感受到生命的力量。现场观展的艺术爱好者,三五好友,在画作前驻足品赏,更是发出了“近自然,近内心,在当下”的感叹。

展期至2024年1月6日。

部分作品欣赏:

《寻找大理系列之一》18cmX26cm 纸本水彩 2023年 梁亚淑

《吾爱永在》 26cmX18cm 纸本水彩 2023年 杨春杳

《旭日》31cmX41cm 纸本水彩 2023年 李树仁

《余音之一》 26cmX18cm 水彩拼贴 2023年 朱磊

《 光No.2 》26cmX18cm 纸本水彩 2023年 聂剑峰

《绿洲之一》 31cmX41cm 纸本水彩 2023年 郑思娜

《盘亘系列3》31cm×41cm 纸本水彩 2023年 方艺婷

作者 瞿拥君

编辑 温静 审读 吴剑林 二审  党毅浩  三审 甘霖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李忠 文/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