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进的人工智能工具、月球任务和超高速超级计算机将在未来一年塑造科学研究。12月18日,《自然》杂志盘点了2024年值得关注的科学事件。
人工智能的进步
ChatGPT的兴起对今年的科学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它的创造者——美国人工智能研究公司OpenAI,预计将于2024年晚些时候发布聊天机器人的下一代人工智能模型GPT-5。GPT-5可能会展示出比其前身GPT-4更先进的功能。科学家同时也在关注GPT-4的竞争对手Gemini的亮相。
大型语言模型可以处理多种类型的输入,包括文本、计算机代码、图像和音视频。
美国谷歌DeepMind的人工智能工具AlphaFold的新版本也将于2024年发布。研究人员已经用它高精度地预测了蛋白质的3D形状。明年,人工智能将以原子精度模拟蛋白质、核酸和其他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这可能为药物的设计和发现开辟新的路径。
同时,解决监管问题迫在眉睫。联合国人工智能高级别咨询机构将于2024年年中公布其最终报告,为人工智能的国际监管出台指导方针。
瞄准星星
智利的维拉·鲁宾天文台计划在2024年年底运行部分仪器。借助该天文台的8.4米望远镜和32亿像素相机,科学家希望发现更多新的瞬态现象和近地小行星。
同样在智利,西蒙斯天文台将于2024年年中完工。这项下一代宇宙学实验将在宇宙微波背景下寻找原始引力波的特征。它的望远镜将配备多达5万个聚光探测器,是目前正在进行的类似项目的10倍。
天文学家依然担心,由于越来越多的明亮人造卫星群正在用光污染夜空,新的地基望远镜数据可能更加难以获得。
“武装”的蚊子
世界蚊子项目将于2024年在巴西的一家工厂生产抗病蚊子。这些蚊子将携带一种细菌,后者可以防止蚊子传播致病性病毒,从而能够保护多达7000万人免受登革热和寨卡病毒等疾病的侵袭。
这家非营利组织计划在未来10年每年生产多达50亿只抗病蚊子。
疫情之外
针对新冠疫情,美国政府正在资助3种下一代疫苗的试验。其中两种是鼻内疫苗,通过在气道组织中产生免疫力来预防感染。第三种是mRNA疫苗,可以增强抗体和T细胞反应,有望实现对新冠病毒变体的持久免疫。
而世界卫生组织将在2024年5月举行的第77届世界卫生大会上公布其流行病条约的最终草案。该条约旨在让各国政府更好地预防和管理未来的流行病。
月球任务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美国宇航局再次启动载人登月任务。阿尔忒弥斯二号最早可能于2024年11月发射,将搭载3男1女共4名宇航员乘坐“猎户座”飞船进行为期10天的绕月飞行。
此外,美国宇航局的“克利伯号”飞船将于2024年10月飞往木星的卫星木卫二。日本则计划于2024年进行火星卫星探索任务,将访问火星的卫星火卫一和火卫二,其探测器将在火卫一降落并收集地表样本。
“照亮”暗物质
一项探测被称为“轴子”的暗物质粒子的实验将在2024年看到曙光。轴子被认为是由太阳发射并转化为光的,但它们至今还没有被实验观测到,因为这需要灵敏的探测工具和极强的磁场。
德国电子同步加速器进行的BabyIAXO实验,使用一个由10米长的磁铁和超灵敏的无噪声X射线探测器组成的太阳望远镜,每天12小时跟踪太阳的中心,以捕捉轴子转化为光子的过程。
此外,2024年可能是科学家确定中微子质量的一年。中微子是粒子物理学标准模型中最神秘的粒子。研究人员将在2024年完成数据收集,并有望对这些微小粒子进行明确测量。
关于意识的辩论
2024年,科学家可能会对意识的神经基础有新的认识。一个大型项目正在通过一系列对抗性实验测试两种意识理论,预计将在2024年年底公布第二轮实验的结果。
在第一轮实验中,两种理论都未能与观察到的脑成像数据完全一致。第二轮实验可能会让神经科学更接近于解读主观体验的奥秘。
拯救地球
2024年下半年,海牙国际法院可能会就各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法律义务发表意见,并对那些被视为破坏气候的国家须承担的法律后果作出裁决。虽然这一裁决不具有法律约束力,但可以推动各国加快实现其气候目标并在国内法律案件中加以引用。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全球共生产了100亿吨塑料,其中70多亿吨现已成为废品。联合国塑料条约政府间谈判将于2024年结束。该条约旨在建立一项具有约束力的国际协议,以消除塑料污染。
超高速超级计算机
2024年年初,研究人员将启动欧洲首台百亿亿次超级计算机“木星”。这台巨大的机器每秒可以执行100亿亿次计算。研究人员将利用该机器创建基于医学目的的人类心脏和大脑“数字孪生”模型,并对地球气候进行高分辨率模拟。
美国研究人员将在2024年安装两台百亿亿次计算机——阿贡国家实验室的Aurora和劳伦斯·利弗莫尔国家实验室的El Capitan。科学家将利用Aurora绘制大脑神经回路图,利用El Capitan模拟核武器爆炸的影响。
编辑 黄小菊 审读 伊诺 二审 郑蔚珩 三审 张露锋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45载圳青春!用镜头捕捉深圳的活力与温度——不管是现代化天际线、山海连城的自然生态,还是深圳人的奋斗瞬间、科技园区的创新活力,都能拍成大片参赛~ 报业 er 集合拍大片啦!深圳报业集团“光影跃动・全员视界”视频大赛第一季火热启动,不管是镜头小白还是拍摄达人,快来鹏友圈秀出你的创作力吧~ 【话题标签】#45载圳青春# 【参与时间】即日起至8月25日 【参与形式】个人赛/团队赛 【提交方式】在读特客户端“鹏友圈”带话题发布相关视频 【提交提示】在“鹏友圈”发布视频后,请保留高清原片,如若获奖还需收集进行后续展播。届时可将视频作品原片发送到指定邮箱:dutenews@163.com 请务必在鹏友圈文案/邮件标题中注明:【45载圳青春】或【报家生活秀】-[个人/团队]-[短视频/长视频]-[作品名称]-[作者/团队负责人姓名+部门] 【结果公布】8月26日颁奖礼揭晓,优秀作品还会在读特和新媒体大厦屏幕展播哦~ 别犹豫啦,拿起手机/相机开拍,让你的镜头故事被更多人看见!
07:43
#45载圳青春#[团队] - [长视频] - [微光成炬,爱在梅林] 这是一个关于老龄的故事,也是属于梅林街道的故事,林叔,一位初来深圳的“新深圳人”,带着牵挂,从远方来到女儿身边。他原本只想短暂陪伴,却在梅林的街头巷尾,遇见了意想不到的安心与温暖——适老化的社区设施,细致入微的居家服务,热热闹闹的老年课堂、邻里茶话、健康义诊……原来,这里不只是年轻人奋斗的热土,也是一座懂得倾听长者心声的城市。在一点一滴的关怀中,他看见了生活的温度,也读懂了城市的深情。于是,他决定留下,不只是为了女儿,更是因为,这里,也成了他的家。跟随林叔的脚步,我们看见梅林的温度,看见深圳的包容,也听见那句熟悉的承诺——“来了,就是深圳人。” 而在这里,老了,也能幸福地留下。
01:18
#45载圳青春 45岁生日快乐,我的深圳!最想对你说……
00:12
#45载圳青春#夏日傍晚,孩子们在深圳市民中心广场上放风筝,他们手牵引线,风筝在头顶迎风飞,轻松又惬意。深圳市民中心不仅是深圳市政府的办公地,也是市民悠闲娱乐的重要场所。开放包容,这里没有围墙,市民可以自由出入,是国内首例“没有围墙的政府”。
00:39
今年是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5周年。您还记得深圳当年的样子吗?您如果参与其中,不妨讲出您的青春故事,我们聆听。#45载圳青春#
- 友情链接: 深圳新闻网
- 粤ICP备10228864号
-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0917号
- Copyright @1997-2023 深圳特区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