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湾风:央地联动湾区携手,让“融”力量更强大!
全国党媒平台粤港澳大湾区工作室
2020-08-23 12:46

八月珠海,明媚热烈。

对于珠海这座花园城市来说,明媚的时候多,热烈的时候少。但这几天真的很“热烈”——台风“海高斯”19日在珠海登陆,中心附近最大风力12级,暴风骤雨相当猛烈。但转天又是雨过天晴,风和日丽。

风和日丽的好日子,也是我们“大湾风”的重要时刻。在珠海即将迎来经济特区成立40周年之际,21日上午, 2020粤港澳大湾区媒体融合研讨会在珠海举行。来自中央、粤港澳大湾区的20多家媒体相关负责人及专家学者聚集一堂,以“湾区联动 融合共赢”为主题,共同研讨、深入交流,为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媒体融合出谋划策。

研讨会上,珠海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龙广艳表示,珠海经济特区建立40年来,把一座落后的边陲小镇建设成为现代化花园式海滨城市,在体制改革中发挥了“试验田”作用,在对外开放中发挥了重要“窗口”作用。面对新地位、新定位、新方位,珠海将不忘特区初心,再燃改革激情,奋力推进“二次创业”加快发展,希望各家媒体、各位专家学者一如既往地关心珠海、宣传珠海、推介珠海,把脉问诊、献计出力,为推动珠海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撑。

湾区媒体如何加强合作“借船出海”?如何协调联动让主流声音更响亮?会上嘉宾们谈了自己的切身体会,也支了不少高招,大湾风把“干货”都梳理出来了,咱们一起来看看吧。

央地联动,让主流声音传得更远

中央媒体与地方媒体联动,通过优势互补推进深度融合,是一招“妙棋”。

“我们在整合优势资源的同时,致力于建设国内外有广泛影响力的影视文化创作基地,打造纪录片和科教片创作的‘最强国家队’。” 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姜海清表示。

中央新影集团的镜头,也曾多次聚焦珠海这片改革开放的前沿热土。1990年,在珠海经济特区建立10周年之际,彼时的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就曾用胶片摄制了反映珠海建设成就的纪录片《历史与未来的呼唤》。

在澳门回归祖国20周年之际,珠海市委宣传部、中央新影集团和珠海传媒集团联合出品四集纪录片《珠澳情缘》,今年3月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纪录频道播出后,赢得社会广泛好评。

这次研讨会上,中央新影集团与珠海传媒集团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本着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合作共赢原则,加快布局新时代大湾区纪录片创作新战略,开展重大主题纪录片创作,传播湾区声音,讲好中国故事。

“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纵深推进,一幅波澜壮阔的时代画卷铺展在我们眼前,澳珠一极在其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姜海清表示,中央新影集团将携手珠海传媒集团共同做好记录、典藏、传播工程,讲好大湾区、特区、自贸区“热气腾腾”的成长故事,继续擦亮“纪录片、科教片国家队”的品牌。

人民日报媒体技术公司副总经理李丽辉介绍,2018年以来,人民日报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与珠海传媒集团联手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工作室,并在去年创新推出“大湾风”新媒体栏目。

这是全国首个央地联动常态化运营的融媒体工作室,每周都有重磅稿件发布,一大批稿件被人民网、环球网、今日头条、新浪、腾讯、网易等主流媒体网站及商业媒体平台广为转载,进一步提升了宣传报道的传播力和影响力,也为推动媒体深度融合,做大做强主流舆论作出了有益探索。

截至今年8月,“大湾风”围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澳门回归祖国20周年、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等重大选题,累计推出深度报道、高端访谈、短视频、脱口秀、表情包、创意海报等近150篇原创作品,特别是独家权威解读、高端访谈等“拳头产品”,分析细致、解读到位、干货十足,提升了报道的高度与深度,受到了业界肯定与好评。

“和40年前珠海经济特区建立一样,今天我们一起为之奋斗的媒体融合,也是一项没有先例可循的伟大事业。作为一家与特区同成长、共奋进的主流媒体,我们用心用情记录着这片沸腾的热土,更是作为改革创新的一份子,探索着媒体融合的新模式和新路径。”珠海传媒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孙锡炯表示,面对新形势,新机遇,珠海传媒集团将继续加强央地合作、湾区携手,为推动珠海积极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加快打造澳珠一极提供有力的舆论支持。

“前不久,在东莞图书馆留言的54岁农民工吴桂春火了,中央级媒体纷纷跟进报道,迅速成为热议话题。” 东莞日报社党委副书记、副社长余映涛说,粤港澳大湾区是一座“新闻富矿”,媒体要“借船出海”“借梯登高”,就一定要善于挖掘一线故事,生动鲜活的故事。

湾区携手,资源共享合作共赢

研讨会上,粤港澳大湾区融媒体工作室为与会的湾区媒体特约记者颁发证书。“粤港澳大湾区工作室要做到开门办‘室’,新闻报道面向大湾区,作者队伍也要面向大湾区。”李丽辉表示,希望为粤港澳大湾区工作室增加更多新鲜血液,提供更多优质内容,共同把粤港澳大湾区工作室打造成一个在全国有影响力的平台。

嘉宾们认为,粤港澳大湾区工作室及其“大湾风”栏目,实践了央地媒体的融合探索,为湾区媒体协同联动打造了一个示范样本。湾区媒体可以在技术联通、数据连通、采访策划等方面群力群策,共同推出有影响力的报道。



深圳特区报编委蓝岸认为,大湾区媒体深度合作、资源共享,关键是要打造好“头部资讯圈”“ UGC生活圈”“OTO活动圈”这三个“圈”。

蓝岸解释说,“头部资讯圈”,指的是要实现新闻资讯互通,让生活在大湾区城市群的居民们互相了解彼此的大事、要事;“UGC生活圈”, 指的是用户原创内容,通过新媒体、自媒体、社交媒体平台,让市民百姓来分享展示彼此的生活感悟;“OTO活动圈”,则是要推进大湾区媒体之间开展线上线下的活动。

“前不久,深圳特区报的新闻客户端‘读特’改版,亮点之一就是设立了大湾区板块,由港澳地区以及广州、珠海、佛山、惠州、东莞、中山、江门、肇庆等城市分频道组成,从而实现资讯共享共用。”蓝岸表示。

“大湾区媒体应当朝着协同发展、融合互通的方向。”与会嘉宾认为,内地与港澳媒体应当立足各自平台,发挥各自优势,加强人力资源互动,互相协调采访资源,并通过组织线上线下的联动活动,汇聚力量,凝聚共识,完善机制,形成合力,全方位、多层次展示大湾区建设的生动实践与创新成果。

“随着澳门加快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越来越多视线聚焦澳门,激发了更多人希望了解澳门政策、经济、文化历史的求知欲,同时也推动了澳门对大湾区其他城市的营商环境、社会民生进行深入探究。”作为特约记者代表,澳门商报融媒体中心采编主任吴尔珊说,借助粤港澳大湾区融媒体工作室这个平台,既要持续发出“澳门声音”,也要深入挖掘和讲好“湾区故事”。

澳门日报助理总编辑陈文戈认为,珠海和澳门有着密切的联系,在媒体融合方面有很多合作方向。“由于澳门城市体量较小,传媒人才也相对稀缺,希望将来在大湾区媒体融合的过程中,能够利用内地相对充足的传媒人才、科技人才等资源优化生产,加强合作交流互鉴。”

专家建议,粤港澳大湾区要坚持创新驱动,加快推动传统与新兴媒体的深度融合,让更多大湾区故事以更丰富的产品形式对外传播,走向世界。

编辑 许舜钿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