聆听深汕崛起的足音
仓海
2023-12-16 08:19
该文章被2个专题收录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飞地经济实践论: 新时代深汕特别合作区发展模式研究》 产耀东 著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二〇二二年十一月版

■ 仓海

读书如品茗。读一本书亦可聆听到一个区域的发展足音。

2023年正值改革开放45周年。去年底,《深圳这十年》改革创新研究特辑10本专著公开出版。产耀东著《飞地经济实践论——以深汕特别合作区为例》名列其中,这表明发展飞地经济已成为近年来深圳改革创新的重要成果之一。在深圳市深汕特别合作区揭牌5周年之际,阅读《飞地经济实践论》一书别有一番滋味。既有对决策者改革创新智慧的回味,也有对作者那些年带领深汕合作区干群艰难拓荒的寻味,更多的是让我们感触到了合作区发展的深圳味道、农渔四镇蝶变的振兴味道、建设未来之城的奋进味道……这正是中国式现代化深汕飞地实践探索的铿锵步履!

飞地经济虽说是由来已久的一种发展模式,但深汕飞地经济的发展却有着与众不同的实现路径和示范意义。

《飞地经济实践论》这本书是目前国内第一本系统研究飞地经济发展的专著。作者以区域经济学、产业经济学、城市规划学、建筑学研究者的笔触,采用“理论+实证”和主政者讲述亲历事的写作手法,引领读者一步步走进深汕飞地经济的源起、建立、发展和跨越,再次倾听深圳经济特区创业时期激情燃烧的“春天的故事”,感受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深汕探索的强劲脉搏,感悟深汕人的改革创新精神和实干创业不负美好时代的人生追求。

作者根据我国扶贫工作发展形势,创造性地提出了中国扶贫事业5.0版本的论述,并推动在深汕合作区实践落地,致力于打造中国飞地经济发展模式首创者、飞地治理模式首创者、飞地农村城市化实践首创者,可以说开创了中国飞地经济发展之先河。他在《引言》中写道:“飞得这么远、飞得这么大、飞得这么彻底的深汕合作区,走过了一段极不平凡的艰辛历程,闯出了一条升级赶超的发展之路,以建设一座城市来带动周围的发展,把特区设在老区人民家门口,深入打造区域协调发展的飞地经济样本,这就是我写这本书的缘由。”他在这本书的后记中告诉读者,《飞地经济实践论》的写作历经4年时间,作为合作区的主要负责人,包括休息日在内的每个白天基本上都是在忙碌中度过的,只有晚上的一点时间用于写作,本书的写作,也正好让自己能够对深汕发展历程进行一次全面的“复盘”。

飞地经济与深汕,共同构成这部著作的两个核心元素。作者从这两大元素出发,探寻一座新城的发展历程与改革创新的本质特征。一部好的城市经济学研究专著,应该是一部认识城市、感知城市、对话城市的入门书。《飞地经济实践论》做到了,这本书也可以说是一座新城的成长史。作者用7章28节的篇幅,在中国特色飞地经济建设的鲜明逻辑下,结合自己对经济学理论探究和城市建设发展研究,鲜活地解读了深圳的飞地——深汕新城这一复杂系统。

深汕合作区的创业发展,对于不了解这片土地的朋友来讲,只不过是茶余饭后的谈资,然而对于那些年曾经奋战在这片土地的干事创业者来说,却是“夜不能寐的焦虑感、食不知味的苦痛感、身心疲惫的压力感”。无论“信心、征地、资金、人才、管理、产业和配套”这“七大难题”多么繁琐多么棘手,合作区广大干部始终坚信“只要方向正确,就不怕路途遥远”,始终坚守“心中有光、脚下有泥、眼中有景”,始终坚定在不远的将来一定能够到达诗和远方。这也是笔者从字里行间深切感受到的深汕人的意志和智慧。

从该书字里行间可以看出,作者在叙述深汕飞地经济发展时,一直在思索一个问题,那就是中国飞地经济如何科学发挥好市场与政府的双重作用。

从某种功能上讲,飞地经济实则产业经济,产业的高质量,就是飞地模式统筹经济、社会和生态三大效益的动力源。《飞地经济实践论》对产业发展方面的深度思考,既是作者对深汕发展的深刻洞察,也是探索破解发展瓶颈、塑造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方法论。该书第六章《平台带动:以政府杠杆撬动市场力量》这样写道:“通过引进具有行业影响力的龙头企业,带动上下游企业投资、进驻,比如说,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等企业通过产业集聚增强竞争优势,以带动目标产业的发展及产业链的形成。”深汕合作区从最早的产业转移工业园,到如今全域建设世界级汽车制造城,工业是深汕飞地经济与生俱来的基因。笔者在《飞地经济实践论》读到,“深汕特别合作区在西部组团还规划建设了工业互联网制造业创新基地、新材料、新能源、汽车工业产业园和时尚品牌产业园等产业平台”。由此可见,深汕当初的产业设想,就包含新能源汽车等产业,已开始酝酿并提出了建汽车工业产业园、造汽车城的主张,目标就是要发挥深圳全面主导的优势,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引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在合作区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诚然,新质生产力背后镌刻着追求高质量发展和高品质生活的渴望。对一座新城建设发展的设计与决策,不能只要今天,而且还要明天。《飞地经济实践论》从战略高度提出,“合作区要培育内生性创新增长动能,必须大量引进优质人才。一个地区的教育水平,甚或成为他们是否愿意扎根落户的决定性因素”。教育就是深汕的未来,就是深汕的明天。“通过市投市建规划建设九年一贯制公办学校和深汕高级中学”,“探索飞地型教育,与深圳南山外国语学校、深圳百合外国语学校、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和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共建办学,设立深汕校区”,“在中心城区边缘靠近未来产业的地方,建设一条包括高中教育城、职业教育组团在内的科教走廊”,“将建设一座占地面积75万平方米的高中教育城,使之成为深圳三大高中园之一”。毋庸置疑,教育项目的规划建设,积蓄着深汕发展后劲,定能为深汕合作区的大开发大建设大发展提供强劲人才支撑。

产耀东同志结合亲身经历对飞地经济的实践研究与理论探索并形成专著,填补了国内飞地经济领域出版的空白。当然,中国特色飞地经济毕竟是一个不断改革创新的过程。唯有探索,方能成就,正如作者在《后记》所言:如何在飞地打造一个更加有为、有度的政府,如何形成一个更加有效、有利的市场,合作区党工委、管委会已经开始了新的思考。

深汕的未来是星辰大海,必将奏响更加雄浑壮阔的历史交响曲!

编辑 冯思颖 审读 刘春生 二审 桂桐 三审 甘霖

(作者:仓海)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