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4日上午,此前一天刚刚结束越南出访的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广西南宁考察调研。
总书记先后走进一家企业和一个社区。他实地调研了哪些领域?释放哪些重要信息?《时政新闻眼》为你解读。
△视频丨习近平在广西南宁考察调研
关键时间节点 再赴广西考察
这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第三次踏上八桂大地。
梳理三次考察,总书记每次到广西,都是在重要时间节点。
2017年,总书记赴广西考察,一项重要议程是了解基层干部群众对党的十九大的建议和期待。他在南宁主持召开基层代表座谈会,同大家面对面交流。
△广西南宁。(总台央视记者范凯拍摄)
2021年,正值“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总书记再到广西。围绕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快推进乡村振兴等问题,总书记深入调研,并指导开展党史学习教育。
今年这次广西之行,是在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再赴广西,也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后总书记首次国内考察。关键节点,再到广西,蕴含深意。
△中国-东盟信息港。(总台央视记者范凯拍摄)
这次广西考察,也正值总书记对越南国事访问刚刚结束之际。
内政外交“无缝衔接”的高强度工作节奏,今年以来第二次出现在总书记的日程上。8月26日,总书记在结束南非出访回到国内后,在乌鲁木齐专门听取新疆工作汇报。
时隔三个多月,总书记刚刚结束访越,旋即来到与东盟国家陆海相连的广西考察。紧凑的日程背后,折射了总书记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的统筹考虑。
看企业:聚焦中国-东盟合作
14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首先来到中国-东盟信息港股份有限公司,围绕中国-东盟经贸合作和信息化建设应用等进行实地调研。
中国-东盟合作,是总书记聚焦的重要关键词。
△中国-东盟信息港。(总台央视记者黎兵拍摄)
东盟,是东南亚国家联盟的简称,涵盖10个国家,总面积约449万平方公里,人口约6.62亿。中方始终把东盟视为周边外交优先方向和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重点地区。
2021年11月,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30周年之际,双方举行纪念峰会,宣布建立中国东盟全面战略伙伴关系。
地处中国西南的广西,是中国与东盟国家交流合作的前沿和重要窗口。北部湾“一湾相挽十一国”,形象道出广西在面向东盟对外开放中的独特优势。
△中国-东盟信息港数字经济展示中心。(总台央视记者段德文拍摄)
2015年,中国东盟共同启动中国-东盟信息港建设,旨在形成以广西为支点的中国-东盟信息通信枢纽,共筑连接中国与东盟的“数字丝绸之路”。中国-东盟信息港股份有限公司,是信息港建设的重要力量。
总书记十分关心中国-东盟信息港建设。2017年在广西考察期间,总书记在南宁·中关村创新示范基地考察时,曾了解基地推动中国-东盟信息港建设等情况。
△通过跨境电商进口的东盟国家农产品。(总台央视记者黎兵、姚瑶拍摄)
2020年11月,第十七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开幕,主题是“共建‘一带一路’,共兴数字经济”。总书记在开幕式上致辞时说,中方愿同东盟一道建设中国-东盟信息港,推动数字互联互通,打造“数字丝绸之路”。
今年正逢总书记提出携手共建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10周年。总书记始终关注中国-东盟信息港建设的背后,是对加强中国-东盟合作、深化对内对外开放大棋局的深入考量。
△中国-东盟信息港展示的南宁一号卫星。(总台央视记者李辉拍摄)
2015年,总书记在全国两会期间参加广西代表团审议时,叮嘱广西要做好对外开放这篇大文章,加快形成面向国内国际的开放合作新格局,走活广西发展这盘棋。
“一子落稳,满盘皆活。”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3.0版升级建设,广西与东盟经贸交流合作愈加紧密。今年1至7月,广西对东盟进出口总额1880.8亿元,同比增长71.6%。
△中国-东盟信息港展品。(总台央视记者李辉拍摄)
在刚刚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被列为明年经济工作的9项重点任务之一。会议要求,加快培育外贸新动能,巩固外贸外资基本盘,拓展中间品贸易、服务贸易、数字贸易、跨境电商出口。
在国家对外开放大格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的广西,大有可为,重任在肩。中国和东盟也将在双向奔赴中,实现互利共赢。
△中国-东盟信息港数字经济展示中心。(总台央视记者范凯拍摄)
到基层:关切“最后一公里”
14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的第二站,来到南宁市良庆区蟠龙社区。
这个社区成立于2017年6月,地处中国(广西)自贸试验区南宁片区核心区,面积5.8平方公里,人口6.83万人。
在这里,总书记的关注点之一,是健全城市社区治理体系。
△广西南宁市良庆区蟠龙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总台央视记者范凯拍摄)
社区虽小,却连着千家万户,是党和政府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总书记十分重视城市社区治理,多次深入社区实地考察调研。今年5月,总书记在雄安新区考察南文营社区时指出,“要同步推进城市治理现代化,从一开始就下好‘绣花’功夫,积极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构筑新时代宜业宜居的‘人民之城’。”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完善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的基层治理平台,健全城乡社区治理体系”。
总书记这次实地调研的良庆区蟠龙社区,在基层社会治理方面做了有益探索。社区聚焦“社会管理网格化、网格管理精细化”目标,将社区划分为13个基础网格、30个单元网格和192个专属网格,并配备专兼职“网格员”。
总书记曾用“上面千条线,底下一根针”来形容社区工作的特点。社区里的“关键小事”,都是总书记心中的“民生大事”。
下足社区治理的“绣花”功夫,不断提升城市治理的精细化水平,才能绣出让百姓满意的基层治理新图景。这也是总书记调研蟠龙社区传递的鲜明信息。
△蟠龙社区居民在练习书法。(总台央视记者杨立峰拍摄)
进社区:加强民族团结
在蟠龙社区,总书记调研的另一个关注点,是加强民族团结工作。
这个社区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社区,居住有汉族、壮族、瑶族和仫佬族等15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八千余人。社区曾荣获广西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等荣誉称号。
△蟠龙社区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社区。(总台央视记者钟锐拍摄)
广西是我国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自治区,也是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全区世居民族有壮、汉、瑶、苗、侗、仫佬、毛南、回、京、彝、水、仡佬等12个,其中壮族占全区常住人口的31.4%。
加强民族团结,是总书记每到广西必看、必谈的重要问题。
2021年4月到广西考察时,总书记说,各民族共同团结进步、共同繁荣发展是中华民族的生命所在、力量所在、希望所在。“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一个民族都不能少。”
△蟠龙社区居民演唱民族歌曲《幸福嘹嘹啰》。(总台央视记者杨立峰拍摄)
此次广西之行一个多月前,10月27日,中央政治局曾就“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进行第九次集体学习。总书记在主持学习时强调,要准确把握党的民族工作新的阶段性特征,推进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
从构建科学完备的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体系,到增强各族群众的中华文化认同,再到以中华民族大团结促进中国式现代化,总书记提出新论断,作出新部署。
△蟠龙社区居民创作的书法作品。(总台央视记者赵婷拍摄)
广西之行是这次政治局集体学习之后,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深入民族地区考察调研。
民族团结,是我国各民族人民的生命线。落实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做好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必须要有更高的站位,要下更大的功夫。
编辑 郑蔚珩 审读 张蕾 二审 刘思敏 三审 詹婉容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00:17
5级大风航拍邂逅深圳西部绝美日落盛景 4月22日,哪怕面临着5级大风的挑战,我依旧无畏前行,用航拍镜头捕捉了深圳西部那震撼人心的日落景象。画面中,广深沿江高速宛如一条蜿蜒的丝带,串联起城市与大海的脉络,在余晖的映照下闪烁着金色的光芒。不远处,无垠的大海与天空相融,波光粼粼,尽显辽阔与深邃。而画面右侧,机场上飞机起起落落,仿佛穿梭于天地之间,为这幅美丽的画卷增添了灵动的气息。每一个瞬间都凝聚着大自然与城市的和谐之美,希望这份独特的视觉盛宴能带给你心灵的触动。 据悉,4月23一25日广东省将迎来汛期首场暴雨过程。25日深圳(含深汕)将出现局部暴雨伴强对流天气过程。#读特小记者#
00:30
一年级读特小记者小试身手!亲手制作香甜南瓜饼 今天,我这个读特小记者化身“小小厨师”,在厨房里完成了一次超有趣的挑战——亲手制作南瓜饼! 我先和妈妈一起挑选了圆圆的南瓜,把它洗干净、削皮、切块,再放进锅里蒸熟。看着南瓜在锅里慢慢变得软软的,我心里可期待啦!南瓜蒸熟后,我用勺子把它压成泥,加入香香的糯米粉、甜甜的白糖,揉成面团。面团软软的,摸起来可舒服了!接着,我把面团分成一个个小团,压扁,还在上面按出了漂亮的小花图案。最后,把做好的南瓜饼放进锅里煎至两面金黄,不一会儿,厨房就飘满了甜甜的香味! 咬一口自己做的南瓜饼,又软又糯,甜丝丝的,比买的还好吃!这次制作南瓜饼的经历太有意思啦,我不仅学会了新本领,还体会到了动手的快乐!以后我还要尝试做更多美味的食物,和大家分享我的“美食小成就”!#读特小记者#
00:56
图腾影视😁😁😁😁
《滩涂上的翡翠森林》 #读特小记者# 在深圳的怀抱中 有一片神奇的红树林 宛如绿色的梦境,静谧而安详 高大的树木,肩并肩 撑起一片绿色的天穹 叶子在风中,轻轻吟唱 诉说着古老而新奇的故事 阳光洒落,金色的光线 穿过枝叶的间隙 在地上描绘出,奇妙的图案 那是光与影的交响 海边,海浪轻拍沙滩 如同温柔的摇篮曲 红树林矗立于此,坚定不移 守护着这片美丽的天地 在这片绿洲,自然的奇迹 白鹭翩跹,海鸥翱翔 在蔚蓝天空下自由地歌唱 我深爱着这片深圳的红树林 它是大自然赋予的宝贵礼物 蕴藏着快乐,蕴藏着美好 在我心中,永远璀璨夺目
#读特小记者#今天我来到深圳大剧院欣赏了深圳原创舞剧《咏春》。这场舞剧太精彩啦,像一阵旋风,把我卷进了一个充满侠义与梦想的世界。 一开场,舞台上的场景就像电影里的老香港,街道、店铺都很逼真。灯光一亮,演员们登场,他们的动作又快又有力,一招一式,看得我眼睛都不敢眨。我最喜欢的是叶问和其他门派掌门比武的片段,叶问的咏春拳,一会儿像流水一样流畅,一会儿又像闪电一样迅猛。其他掌门的螳螂拳、八卦掌、八极拳和太极拳也各有特色,螳螂拳的动作像螳螂捕猎,又快又狠;八卦掌的脚步轻盈,转来转去;八极拳刚猛有力,每一下都像是能把空气打碎;太极拳则慢悠悠的,却感觉蕴含着巨大的力量。他们的对决,就像一场激烈的战争,看得我热血沸腾,忍不住和观众们一起鼓掌叫好。 除了精彩的武术动作,这部舞剧还有很感人的地方。叶问的妻子生病了,叶问不得不离开她去打拼,他们离别的场景,让我心里酸酸的。还有猪肉荣为了保护叶问,勇敢地挡下了坏人的枪,叶问抱着他痛哭的画面,让我忍不住流下了眼泪。从这些情节里,我看到了叶问的无奈和悲伤,也看到了他们之间深厚的友情。 舞剧里还有一条关于电影剧组的故事线,虽然一开始我有点不太明白,但是看到后面,我发现这条线和叶问的故事紧紧联系在一起。剧组的人虽然遇到了很多困难,但是他们没有放弃,一直努力坚持,这种精神和叶问练武、开武馆的坚持是一样的。这让我明白,不管做什么事情,都要有梦想,还要有坚持下去的勇气。 看完《咏春》,我对中国武术有了更深的了解,也更喜欢传统文化了。我不仅看到了精彩的舞蹈和武术,还学到了很多道理,比如要勇敢、善良,要珍惜身边的人,要坚持自己的梦想。我以后也要像叶问一样,做一个有正义感、有担当的人,为了自己的梦想努力奋斗!
- 友情链接: 深圳新闻网
- 粤ICP备10228864号
-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0917号
- Copyright @1997-2023 深圳特区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