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语
今年是改革开放45周年,也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45年来,一篇篇老报道记录了改革开放波澜壮阔的历史瞬间;今天,一个个新故事述说着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奋斗篇章。10月30日起,由全国15家副省级城市党报共同发起的庆祝改革开放45周年大型传播活动《老报道 新故事》正式启动。
活动以“回访老报道、走读新故事”为主旨,将回眸15座副省级城市在改革开放进程中具有重要意义的新闻事件,通过对过去、现在与未来的串联讲述,生动折射15城改革开放成就,展现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新气象,共同讲好新时代新征程上的改革开放故事。
交通强国,铁路先行。2022年末,中国高速铁路营业里程已达4.2万公里,超过世界总里程三分之二以上。在中国高铁突飞猛进的同时,武汉高速铁路职业技能训练段(以下简称武汉高铁训练段)在不到9年的时间里培训各类学员达20余万人次,为中国高铁的迅猛发展提供了人员保障和技能支撑。
在改革开放之初,很长一段时间,中国旅客列车的平均时速只有50-60公里,几百公里的里程往往需要一夜时间。为了尽快改变这一局面,决策层开始谋划构思中国高速铁路的发展。十余年前,原铁道部立足全局、着眼未来,高瞻远瞩地规划成立了武汉高铁训练段。如今,从武汉高铁训练段走出的人才不仅遍布全国,还遍布世界各地,它不仅成为中外高铁人才交流中心,也是中国铁路走出去的助推器,被誉为“高铁驾校”。
老报道
全国急需高铁人才,唯一高铁技术人才基地选址武汉
2010年10月1日,《长江日报》头版刊登了一则题为《全国唯一高铁技术人才基地在汉开建》的报道。文章透露,随着高速铁路的发展,我国急需一大批满足高铁运营要求,涵盖各工种的技术人才。文章中把武汉高速铁路职业技能训练段称为我国培养高速铁路技术人才的摇篮。这篇短短几百字的消息,背后隐藏着不同寻常的信号。
2010年10月1日老报道见报照片
充满争议和迷茫的几十年
实际上,从改革开放初期开始,决策层就开始构思中国高速铁路的发展。1984年,铁道部第四勘察设计院编写了《高速铁路》一书,宣告中国正式开始研究高速铁路技术。1990年,铁道部完成了《京沪高速铁路线路方案构想报告》。
2023年11月,武汉高铁训练段党委书记、段长的吴思强回忆武汉高铁训练段建设历程时提到,20世纪90年代的中国并不富裕,高铁项目是典型的大投资、高科技、重资产项目。所以,当时的中国铁路界、科技界围绕着高铁问题展开了一场长达数年的大论战。直至21世纪初,中国已经开始大力发展高铁技术了,但是对于是否需要建立高铁训练段仍然存疑。
2013年5月14日9时27分摄于建设中的训练段。
2004年,国家明确了“引进先进技术,联合设计生产,打造中国品牌”的基本方针,在《中长期铁路网规划》中提出了“四纵四横”客运专线的规划,出台了《时速200公里动车组技术引进与国产化实施方案》。那时候,我国铁路平均客运时速只有65.7公里,最快列车时速仅160公里,落后西方发达国家40年。吴思强回忆说,“当年就有领导建议,我们可以考虑建一个服务全路的动车司机培训基地,但这一提法也存在争议,所以一直被搁置,并没有马上付诸实践。”
2014年4月3日9时21分摄于建设中的训练段。
随后几年,在《中长期铁路网规划》的指导下,我国铁路路网规模不断扩大,保障能力明显增强。2007年,铁路实施第六次大提速,国产“子弹头”列车在部分区段时速超过200公里,这时,高铁训练段的建设才提上日程,并正式发文。然而,高铁训练段作为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全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探索,怎么建?建多大?并没有前车之鉴,几年来仍然处于研究阶段。
随着我国高铁的快速发展,大量新技术、新设备的应用和不断创新,急需一大批掌握高铁管理、运营和维护的专业人才。2009年,国家发改委加快速度,仅仅2个月时间就批复了建设武汉高铁训练段的项目。2010年9月30日,武汉高速铁路职业技能训练段建设工程开工。
2014年11月6日15时22分摄于建设中的训练段。
记者从几张当年的老照片中看到,武汉高铁训练段建设于东湖高新开发区九峰乡严西湖畔,风景优美。2013年,其主楼、培训大楼、生活服务区等建筑群都已封顶,2014年正式建成投用。吴思强告诉记者:“全国唯一的高铁技术人才基地选址武汉,除了武汉位于铁路规划网十字中心的地位优势外,武汉教育大省的地位也起到了推动作用。”
建成后培训人数不断激增
武汉高铁训练段动车组司机教研室负责人徐维军回忆,2005年10月份,国内还没有高铁培训机构,为了掌握高铁驾驶技术,他和4名司机远赴瑞典交流学习。出发前铁道部下达命令:1个月内必须掌握开动车的所有要领。看不懂车上的瑞典文,全靠死记硬背;听不懂专业术语,反复与老师“磨嘴皮”……起早贪黑20多天,6人成功进入实操环节。学成归来后,徐维军等人不负众望,参与胶济客专等多条线路的动车试验,为中国高铁运行制定驾驶标准提供了大量宝贵的数据。
十多年过去,中国铁路运营的最快速度从那时的每小时160公里刷新为每小时350公里;而以徐维军为代表的高铁技能人才也纷纷从留洋学生转型为中国教官。
武汉高铁训练段一期建成后,年培训规模设计为1.4万人次。然而,高铁训练段培训教学的开局之年已经闻名全国,培训学员已超1.7万人次,次年达到2.9万人次、2019年达到3.4万人次。吴思强回忆说:“人最多的时候训练段里根本住不下,教室也不够用,我们就把周围酒店全租了,二三十人容量的教室坐了五十多人,会议室、办公室都被腾出来做教室使用。”
《长江日报》2016年7月10日刊登的一篇报道《匈塞高铁火速推进,14名匈方铁路人来汉访“中国高铁驾校”》,报道了外国高铁管理人员来武汉高铁训练段学习交流,并对中国高铁的运行管理、人员培训状况所震撼。而这已经不是外国学员第一次前来了,早在训练段启动培训当年底,就吸引了泰国铁路部门31名高管前来参观培训。此后多国铁路人连续不断前来考察学习。
新故事
中国最大高铁“驾校”成国际训练场
从没有一寸高速铁路,到世界高铁里程最长;从时速200公里的秦沈客专,到时速420公里的会车试验。仅仅十余年间,中国“四纵四横”高铁网已经全面建成,“八纵八横”高铁网正在加密形成。随着高铁时代的不断发展,全国各地一些铁路局集团公司也先后利用他们的职工教育基地开展高铁专业技能人员的培训,武汉高铁职业技能训练段作为全国最大高铁“驾校”,也是全国最大的高铁主要行车工种培训机构,每年仍有3万高铁人才从这里走出。11月7日,长江日报记者走进武汉高铁职业技能训练段,直击最新一批来自全国18个铁路局近3000员工的学习现场。
武汉高铁训练段已成全国最大高铁“驾校”。记者范芃 摄
年培训规模达4万余人次
步行进入职业技能训练段感觉就像进入一所学校,目之所及的有综合教学楼、实作教学楼、综合实训场、中心绿地、体育运动场甚至学员和教工宿舍、餐厅等。2020年,武汉高铁训练段已完成一期扩能工程,新增2栋学员宿舍及1座食堂,按设计能力可同时接纳2800名学员,年培训规模可达4万余人次。
学员正在全功能动车组驾驶仿真舱内“开高铁”。
在实训教学楼,记者近距离感受了国内培训功能最全的动车驾驶仿真器。培训师刘伟刚正在训练学员驾驶“380A型动车组”。记者看到,为确保真实感,仿真器操控台依照真实高铁操控台比例一比一制作。从前方投影仪上,学员可以看到前方和两旁的模拟画面。模拟画面中,站台、房屋及两边的风景等均高度还原现实场景。学员在驾驶中还能感觉到列车启动、停车以及拐弯时由惯性产生的摇晃感。
高铁训练段共有15套全功能动车组驾驶仿真系统。记者范芃 摄
“我们可以达到模拟几十种上百种的故障情况,基本上把现场能够遇到的都涵盖了。” 刘伟刚说,这种三维逼真的模拟系统是我国规模最大,培训功能最全的高铁司机仿真培训系统。训练段最大的亮点就是拥有可模拟逼真环境的15套全功能动车组驾驶仿真系统、33套简易动车组驾驶仿真系统以及200套桌面式模驾系统。
训练段相关负责人称,除了拥有驾驶仿真器,训练段还设置了指挥调度模拟室、户外真实轨道模拟等培训项目,与高铁相关的高铁司机、高铁机械师、高铁通信、高铁信号、高铁供电、高铁工务、高铁调度等七大岗位人员都会来这里参加严格培训,并获得相关资格证。
学员正在简易动车组驾驶仿真系统上学习。记者范芃 摄
来自武汉桥工段汉川线路车间的学员刘奕池是第一次参加这样的轮训。他说,近年来,我国高速铁路事业飞速发展,总里程与运营时速双双跃居世界第一,这对我国铁路运营和管理人才培养在数量和质量上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学员,就是要以过硬本领让中国高铁领跑世界。
学员正在简易动车组驾驶仿真系统上学习。记者范芃 摄
据了解,经过训练段培训的学员回到各自岗位后,职业技能均有显著提升。在2017年全路动车组机械师职业技能竞赛中,学员吕飞林获得CRH380A型动车组比武第一名,学员秦明获得CRH380A型动车组全能第三名。学员陈维玉获得2018年全路变配电值班员技能大赛变电值班员岗位个人综合第二名;学员赵宇龙获得广铁集团公司2018年电务系统职业技能竞赛铁路通信工实作第一名……一批高铁工匠脱颖而出,在中国高铁的迅猛发展中担起了重任,挑起了大梁。
吸引28国铁路人前来求学
“交通强国,铁路先行”,只有铁路发展起来,一个国家的资源才能加快速度运转起来。许多发展中国家对中国的这个观念非常认同,也着手加快自身铁路建设事业的发展。
武汉高铁训练段吸引28国铁路人前来交流学习,通讯员王盛 摄
2015年11月,武汉高铁训练段迎来第一批外国学员,来自泰国的31名铁路高管人员在此接受专业管理和技能知识培训。他们说:“中国高铁发展的迅猛,令人印象深刻。”
2018年6月,来自亚非13个发展中国家的63名铁路管理人员,到武汉高铁训练段进行业务交流培训,这也是该训练段诞生以来迎来的最大规模的对外交流培训活动。2023年,来自泰国院校的14名院校负责人组团到武汉高铁训练段交流学习,院校负责人亲身体验中国高铁驾驶人员培训后,竖起大拇指:“感觉太棒了!”
2023年10月,8名泰国学员慕名前来武汉高铁训练段求学,泰国素叻他尼技术学院学生张玲菲在体验完高空作业安全体感实训系统后兴奋不已,她告诉记者,将在中国学习一年的高铁技术,之后回国从事铁路检修事业。
武汉高铁训练段吸引28国铁路人前来交流学习。记者徐丹 摄
“高铁是一张亮丽的中国名片,我们充分发挥资源优势,着力打造中外高铁人才交流中心,搭建参观交流平台,让更多人感受到中国高铁的发展。”吴思强说。
训练段先后接待来自泰国、老挝、马来西亚、肯尼亚、哈萨克斯坦、坦桑尼亚等28个国家的铁路高管人员考察学习。截至目前,已累计培训中外学员共计20余万人次。武汉高铁职业技能训练段的涉外培训,向外籍学员输送了职业技能,树立了铁路建设新理念,还展示了中国高铁的雄厚实力,增强了铁路共建国家对铁路建设的信心,成为中国铁路“走出去”的助推器。
数据说
2004年,首次提出建议,建一个服务全路的动车司机培训基地。
2007年,高铁训练段的建设提上日程,并正式发文。
2009年,中国高铁运营里程达2699公里,国家发改委加快速度,仅仅2个月时间就批复了建设武汉高铁训练段的项目。
2010年,武汉高速铁路职业技能训练段建设工程开工。
2014年,武汉高速铁路职业技能训练段正式建立。
2015年,中国的高速铁路里程已经超过了全球其他所有国家的总和。中国高速铁路的技术和设备不断创新,运营速度也不断提高。武汉高速铁路职业技能训练段启动运营培训,年底迎来首批外国学员。
2016-2023年,武汉高速铁路职业技能训练段先后接待来自泰国、老挝、马来西亚、肯尼亚、哈萨克斯坦、坦桑尼亚、尼日利亚、埃及、阿富汗等28个国家的铁路高管人员考察学习。截至目前,已累计培训中外学员共计20余万人次。
编辑 王雯 审读 刘春生 二审 党毅浩 三审 张雪松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00:17
5级大风航拍邂逅深圳西部绝美日落盛景 4月22日,哪怕面临着5级大风的挑战,我依旧无畏前行,用航拍镜头捕捉了深圳西部那震撼人心的日落景象。画面中,广深沿江高速宛如一条蜿蜒的丝带,串联起城市与大海的脉络,在余晖的映照下闪烁着金色的光芒。不远处,无垠的大海与天空相融,波光粼粼,尽显辽阔与深邃。而画面右侧,机场上飞机起起落落,仿佛穿梭于天地之间,为这幅美丽的画卷增添了灵动的气息。每一个瞬间都凝聚着大自然与城市的和谐之美,希望这份独特的视觉盛宴能带给你心灵的触动。 据悉,4月23一25日广东省将迎来汛期首场暴雨过程。25日深圳(含深汕)将出现局部暴雨伴强对流天气过程。#读特小记者#
00:30
一年级读特小记者小试身手!亲手制作香甜南瓜饼 今天,我这个读特小记者化身“小小厨师”,在厨房里完成了一次超有趣的挑战——亲手制作南瓜饼! 我先和妈妈一起挑选了圆圆的南瓜,把它洗干净、削皮、切块,再放进锅里蒸熟。看着南瓜在锅里慢慢变得软软的,我心里可期待啦!南瓜蒸熟后,我用勺子把它压成泥,加入香香的糯米粉、甜甜的白糖,揉成面团。面团软软的,摸起来可舒服了!接着,我把面团分成一个个小团,压扁,还在上面按出了漂亮的小花图案。最后,把做好的南瓜饼放进锅里煎至两面金黄,不一会儿,厨房就飘满了甜甜的香味! 咬一口自己做的南瓜饼,又软又糯,甜丝丝的,比买的还好吃!这次制作南瓜饼的经历太有意思啦,我不仅学会了新本领,还体会到了动手的快乐!以后我还要尝试做更多美味的食物,和大家分享我的“美食小成就”!#读特小记者#
00:56
图腾影视😁😁😁😁
《滩涂上的翡翠森林》 #读特小记者# 在深圳的怀抱中 有一片神奇的红树林 宛如绿色的梦境,静谧而安详 高大的树木,肩并肩 撑起一片绿色的天穹 叶子在风中,轻轻吟唱 诉说着古老而新奇的故事 阳光洒落,金色的光线 穿过枝叶的间隙 在地上描绘出,奇妙的图案 那是光与影的交响 海边,海浪轻拍沙滩 如同温柔的摇篮曲 红树林矗立于此,坚定不移 守护着这片美丽的天地 在这片绿洲,自然的奇迹 白鹭翩跹,海鸥翱翔 在蔚蓝天空下自由地歌唱 我深爱着这片深圳的红树林 它是大自然赋予的宝贵礼物 蕴藏着快乐,蕴藏着美好 在我心中,永远璀璨夺目
#读特小记者#今天我来到深圳大剧院欣赏了深圳原创舞剧《咏春》。这场舞剧太精彩啦,像一阵旋风,把我卷进了一个充满侠义与梦想的世界。 一开场,舞台上的场景就像电影里的老香港,街道、店铺都很逼真。灯光一亮,演员们登场,他们的动作又快又有力,一招一式,看得我眼睛都不敢眨。我最喜欢的是叶问和其他门派掌门比武的片段,叶问的咏春拳,一会儿像流水一样流畅,一会儿又像闪电一样迅猛。其他掌门的螳螂拳、八卦掌、八极拳和太极拳也各有特色,螳螂拳的动作像螳螂捕猎,又快又狠;八卦掌的脚步轻盈,转来转去;八极拳刚猛有力,每一下都像是能把空气打碎;太极拳则慢悠悠的,却感觉蕴含着巨大的力量。他们的对决,就像一场激烈的战争,看得我热血沸腾,忍不住和观众们一起鼓掌叫好。 除了精彩的武术动作,这部舞剧还有很感人的地方。叶问的妻子生病了,叶问不得不离开她去打拼,他们离别的场景,让我心里酸酸的。还有猪肉荣为了保护叶问,勇敢地挡下了坏人的枪,叶问抱着他痛哭的画面,让我忍不住流下了眼泪。从这些情节里,我看到了叶问的无奈和悲伤,也看到了他们之间深厚的友情。 舞剧里还有一条关于电影剧组的故事线,虽然一开始我有点不太明白,但是看到后面,我发现这条线和叶问的故事紧紧联系在一起。剧组的人虽然遇到了很多困难,但是他们没有放弃,一直努力坚持,这种精神和叶问练武、开武馆的坚持是一样的。这让我明白,不管做什么事情,都要有梦想,还要有坚持下去的勇气。 看完《咏春》,我对中国武术有了更深的了解,也更喜欢传统文化了。我不仅看到了精彩的舞蹈和武术,还学到了很多道理,比如要勇敢、善良,要珍惜身边的人,要坚持自己的梦想。我以后也要像叶问一样,做一个有正义感、有担当的人,为了自己的梦想努力奋斗!
- 友情链接: 深圳新闻网
- 粤ICP备10228864号
-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0917号
- Copyright @1997-2023 深圳特区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