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12月14日从中国海油深圳分公司获悉,截至目前,我国首个海上二氧化碳封存示范工程项目自今年6月1日投用以来,已安全运行超4300小时,累计注入二氧化碳超6万吨,有效的助力粤港澳大湾区实现绿色低碳发展。
恩平15-1平台。图源:中国海油深圳分公司
该项目位于南海东部油田恩平15-1平台,距离深圳约200公里。该平台通过一套二氧化碳回注系统和二氧化碳回注井,将油田开发伴生的二氧化碳被捕获、分离、加压至气液混合的超临界状态,回注至距平台3公里,海底地层800多米的咸水层中,每年封存量达1.5亿立方米。
“该二氧化碳回注系统由压缩机橇、分子筛、冷却器等六大系统、20台设备、上万个零部件组成,任何一个‘器官’出问题都会影响系统安全运行。面对挑战,平台人员提前梳理设备关键运行数据,制订设备巡检制度和定期保养制度,形成系统运行巡检关键点36处,确保机组安全稳定运行。”中国海油深圳分公司恩平15-1平台总监梅闯介绍。
机械人员巡检二氧化碳封存撬块。通讯员 吴晨 摄
在恩平15-1平台井口甲板,一人高的绿色二氧化碳回注井采油树在一片橘色、红色采油树中十分醒目,经处理超临界状态二氧化碳,正是从这里进入一条长长的水下“绿色通道”,源源不断地回注至海底“巨碗”当中。为了保证回注井正常、稳定注入,并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平台生产人员跨专业深入学习地质油藏、井身结构设计、井下永久式光纤实时监测技术原理,再结合地面工艺参数监测情况,全方位监测回注井运行状态。
“此次安全平稳回注二氧化碳超6万吨,这是继我国海上二氧化碳封存领域从无到有重要突破之后的又一重要节点,为后续CCS工作积累了经验,奠定了未来‘岸碳入海’的技术支撑和现实条件。”中国海油深圳分公司恩平油田作业区党委书记、总经理万年辉说。
生产人员正在中控室讨论工作。通讯员 陈晓燕 摄
据了解,中国海油已开展“岸碳入海”研究,已在广东惠州启动我国首个千万吨级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集群项目,将捕集大亚湾各石化企业排放的二氧化碳,输送到海上进行封存,为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探出一条新路。
生产人员正在维保二氧化碳封存设备。通讯员 吴晨 摄
(原标题《我国首个海上二氧化碳封存项目已封存二氧化碳超6万吨》)
编辑 李斌 审读 刘春生 二审 党毅浩 三审 张雪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