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政观察 | “度”量不惑深圳⑦:深圳广度
深政观察
2020-08-22 20:00

深圳,和世界没有距离。

这是2011年在深圳举办的第21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的主题口号。将近10年的时间过去了,一直到现在,这句话还为人所津津乐道。

没有距离,代表信任、沟通、友谊、交融;没有距离,代表深圳这座城市特有的属性、魅力和精神特质;没有距离,表达了深圳愿与世界各国人民共有美好家园,同享文明成果,携手迈向未来的崇高理想。

与世界经济文化广泛交流、与五大洲没有距离,不同肤色、不同人种、不同民族的人们和睦相处,人与人没有距离,环境优美,生态优良,人与自然没有距离……“没有距离”的背后,是深圳开放包容、海纳百川的广度。

1

40年前,深圳这个名字,代表着一座边陲小镇。

一亩三分地、从这头就能看到那一头……一座小镇,是谈不上什么广度的。

闭塞,带来的是落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深圳罗芳村人均年收入仅100元左右,而一河之隔的香港罗芳村,村民人均年收入则超过1万元。

东方风来满眼春,如椽巨笔著华章,时代选择了深圳。从深圳开始,到一批沿海开放城市的确立,再到上海自贸区的揭牌,改革开放为中国看世界打开了一扇窗,也为世界看中国推开了一扇门。

梳理深圳经济特区成立40年来不平凡的历程,能够发现:在特区发展处在重要关口的节点上,“以开放促改革”“推进国际化”一直是特区决策者谋划发展的重要方法论。

从特区诞生时起,中央确立深圳要走外向型经济之路。1987年召开的市委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发展外向型经济是特区的中心任务。这被认为是深圳国际化建设的发端。“世界上没有哪一座城市,像深圳这样先天就带有国际化的基因。”有专家这样认为。

再看历次深圳市党代会的部署——

1990年,市第一次党代会正式提出建设“外向型多功能国际性城市”;1995年市第二次党代会,“国际性城市”写进了大会报告标题;2003年,市委提出深圳要建设成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国际化城市;2010年,市第五次党代会提出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先进城市;2015年,市第六次党代会报告的标题是“解放思想 真抓实干 勇当“四个全面”排头兵 努力建成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

2019年,《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印发,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

这一系列重要节点上的重大部署,标示了深圳以开放促改革、追赶世界先进城市的纵向轨迹。沿着这一轨迹,当年率先发展外向型经济的深圳特区,如今已成为一座充满魅力、动力、活力、创新力的国际化创新型城市。

2

在和世界交流中、与国际接轨中,深圳不断拓展自己发展的广度,不断推动改革开放深化和城市发展升级。

如今,深圳40而立,广度如何度量?

这样一些数据是经常被用作“标尺的”——

作为华南乃至全国最重要、最具规模的对外贸易门户,深圳港共开通国际集装箱班轮航线219条。这些航线,一头连着深圳港,一头连着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00多个港口。

深圳宝安国际机场航线网络覆盖亚欧美澳非五大洲,国际客运航线已经通达全球60城,洲际客运航线可以直达洛杉矶、悉尼、伦敦、巴黎、法兰克福等国际主要贸易中心、金融中心和科创中心。

从深圳到约翰内斯堡、非洲大陆的最南端,直线距离超过1万公里。从深圳出发,搭乘2019年开通的国航深圳-约翰内斯堡航线,飞行13.5小时就可以抵达。

从1979年到2019年,深圳的进出口总额从1676万美元,增长到2.98万亿元人民币,其中出口总额连续27年稳居内地城市首位。

尤为引人关注的是,2019年,深圳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出口额增长13%。今年,克服新冠肺炎、中美贸易摩擦影响,深圳上半年出口降幅较一季度收窄15.2个百分点,进口同比增长了6.5%。

当年12月18日,深圳举行了一次招商大会,和其他很多城市不同,招商大会以“全球”冠名。

大会吸引了世界500强和大型跨国企业、央企、行业领军企业代表,驻华使领馆代表,友好城市官员等近600位嘉宾参加大会。现场签约项目128个、总投资超过5600亿元。

深圳的广度,由此可见一斑。

3

在深圳中心公园的西南侧,有一片特殊的树林。

这片“深圳国际友城友谊林”“小而美”,里面的几十棵树,由深圳友城的代表种下,见证着深圳与国际友城的友谊,更成为深圳广度的另一把度量尺。

深圳的第一个“洋亲戚”是美国休斯顿市。

1985年2月1日,当时的休斯敦市市长凯瑟琳·惠特曼致函深圳,正式提出与深圳结为友好城市的建议。1986年是休斯敦建市150周年,两市正式缔结友好城市。由此,休斯敦成为深圳创办经济特区以来,与外国结成的第一个友好城市。

从结缘首个“洋亲戚”到今天,深圳友城从无到有,和深圳经济特区同步发展,如今,深圳友城总数已经达到88个,其中,友好城市23个,友好交流城市65个,这些友城分布在全球五大洲。

30多年来,深圳以友城为纽带,在港口建设、生态保护、教育医疗、高新技术、新能源、新兴产业等诸多领域深入合作,实现互惠互利共赢发展。

上万名来自全球的友城客人也来到深圳,而他们也成了向世界传播深圳的友好使者。

一滴水可以折射太阳的光芒,从深圳不断扩大的友城队伍,不仅看到了改革开放对国力的提升,更让世界目睹了深圳从边陲小镇成为一座充满魅力、动力、活力、创新力的国际化创新型城市的历程。

到友城去,给人感觉是不一样的!走出去的深圳人,都有着这样的感觉。

这种“不一样”的感觉,正是深圳不断拓展的广度带来的。

4

在深圳不断拓展的广度中,不能不提深圳的企业。

以华为、比亚迪等为代表的大批深圳企业,以高质量的技术产品、高水平的管理服务,雁阵式“走出去”,在跨国经营大项目、新兴市场和新兴产业的竞争中,屡屡抢得先机,投资不断向价值链高端延伸,且研发机构对外投资成为新热点。

华为在巴塞罗那发布新折叠屏手机。

目前,深圳对外直接投资存量位列全国内地城市第一位,约占全省50%、全国地方总和10%以上,形成聚焦高端产业、投资形态多样、资源高效配置的对外投资合作全球布局。

此外,深圳对外承包工程业务量约占全省90%,连续多年位居全国、全省首位……

深企在保持“走出去”数量、投资规模快速增长的同时,质量效益也不断提升,层次逐步提高,投资不断向价值链高端延伸。

全球化企业是所在城市展示给世人最好的名片。企业的海外客户、外籍员工通过在全球发展的深圳企业感受深圳,又通过深圳感受中国的发展变化。

走出去,天地宽。

走出去,也让深圳习惯于把自己放在新的坐标系下谋划未来。

找差距,对着国际一流城市来;做规划,看看国际上的先进城市怎么做。

这也就自然让深圳的发展站在了更高的起点上。

5

拓展广度,只是走出去是还不够的。

以国际通行规则与世界交融,是国际化建设的核心,更是拓展广度的关键。

近年来,深圳加大力度全面深化改革,开启多项国际通行规则的先行先试序幕。

从率先启动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到深圳国际仲裁院在前海挂牌成立、 在全国率先建立统一的廉政监督体制和运行机制,实行“负面清单”制度可行性……随着“自贸区时代”全面到来,前海蛇口自贸片区和前海合作区开发建设将更加聚焦治理体系与国际规则的深度融合。

比海洋更宽广的是,是天空;比天空更宽广的,是人的胸怀。

来了,就是深圳人。包容,从诞生的那一刻起,就融入了深圳的基因。

建立外国人社区服务站,为外国居民提供法律宣传与咨询、租赁登记、纠纷调解和生活指引等服务;成立了深圳首个国际友人联络站,直接让国际友人与派出所、房屋租赁相关单位建立联系……在深圳,服务外籍人士的措施有很多。

疫情之下,为了让在深外籍人士及时、准确地接收到官方防疫信息,消除信息缺失或谣言带来的恐慌,帮助其加强自我防护,参与联防联控,深圳外事部门建立了跨部门协作、市区联动的英文信息发布工作机制,及时传递有效、透明的双语疫情信息,全力服务在深外国人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弗朗西斯是一名外教,来自加纳。

韩国商工会事务局长安钟旭、俄罗斯籍义工迪米、来自加纳的外教弗朗西斯……很多在深圳的外国人不仅留下来了,还站出来了。

深圳团市委”志愿深圳”系统最新统计数据显示,疫情期间,2000人次外籍人士参与深圳志愿服务。

他们把深圳当成了家,多元的移民文化,成为深圳的集体财富。

有了这笔财富,兼具“中国风”、“国际范”的深圳,广度又延展了。

编辑 程思玮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