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心相交,成其久远|“读懂中国”国际会议与共建“一带一路”倡议这十年受热议
深圳特区报驻穗记者 陈行
2023-12-03 14:02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读懂中国”国际会议已经走过十年,备受关注的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亦满十年,携瞩目成绩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这也成为2023年“读懂中国”国际会议(广州)热议话题。12月2日,会议现场,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前海国际事务研究院院长、广州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理事长郑永年指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为国际社会提供的国际公共产品,将“共同富裕”理念由内而外延伸。

在郑永年看来,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是真正的、具备包容性的多边主义,是中国为全球提供的一种现代化路径选择。外文出版社荣誉英文主编大卫·弗格森也表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是一个真正的全球性倡议,它不仅让贫困国家实现经济增长,也让发达国家看见更良好的经济发展前景,更创造了一个多极的世界秩序,使更多国家的声音被听到。

郑永年曾提及,对于共建“一带一路”,西方社会总是围绕“中国债务陷阱论”,将一些非常微观的东西提升至意识形态层次。而其实,在共建“一带一路”的过程中,任何一个数据拿出来,都可能是世界经济史上的奇迹;更重要的点在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的老百姓喜欢,中国的合作伙伴们都收获了实实在在的发展利益。

对此,巴基斯坦参议院国防委员会主席、巴中学会主席穆沙希德·侯赛因·赛义德颇有体会。12月1日,他在会议现场接受媒体采访时,便介绍了中巴双方共建“一带一路”的标杆项目“中巴经济走廊”,此为共建“一带一路”的先行先试之举。于他而言,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为人类与世界发展提供了新路子,为全球经济合作提供了新框架,通过共商、共建、共享,将建立一个更加开放、包容互联的新世界。

穆沙希德引用一组数据来表明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带来的裨益——“过去十年,‘中巴经济走廊’得到极大发展,中国对巴基斯坦总投资达到260亿美元,在道路、能源、人力资源以及IT基础设施方面推动巴基斯坦的发展,并且创造25万个工作岗位,给我们带来8000兆瓦的电力能源、800公里的道路和高速公路,还有2.8万巴基斯坦人到中国学习。”

在巴基斯坦南部港口瓜达尔港,中国建设给当地带去洁净饮用水、大学研究机构、巴中友好医院等,还助其发展成为与周边国家的贸易枢纽。在巴基斯坦卡洛特,“中巴经济走廊”首个水电投资项目卡洛特水电站每年能够提供720兆瓦电能,惠及巴基斯坦,也推动中巴两国在能源和经济领域的合作。

当煤炭资源得到开采,巴基斯坦沙漠地区塔尔每年可为国家电网贡献1320兆瓦电能。矿产项目的开发,令当地扭转了之前因干旱造成的贫困现象。更为可喜的是,原先生活在简陋房子中的女性,能够通过学习技能,得到驾驶卡车等就业机会。一笔工作收入不仅改善了她们的生活,也改变了她们的人生。

据悉,过去黄金十年,中国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形成3000多个合作项目,拉动近万亿美元投资规模,帮助近4000万人摆脱贫困,推进能源、港口、管道、公路、铁路等基建落地。“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关注的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样的成果规模、发展速度,在全球人类近代历史上前所未见。它与时俱进、影响巨大,惠及全世界且追求各方共赢。”穆沙希德谈到。

同日,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国家发改委区域开放司原司长赵艾在受访时称,共建“一带一路”已成为全世界公认、共享的国际合作公共平台,带动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对世界经济的贡献率和拉动作用也在提升。展望未来十年,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依然会对世界经济稳定发展、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和治理格局变化发挥重要作用,要将由中国式现代化带动的共建“一带一路”各个项目落到实处。

“自从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我们都把中国模式作为一个国际借鉴的范例。” 埃塞俄比亚前总统穆拉图提到,中国为应对全球挑战,着眼人类前途命运和整体利益提出的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是正确的历史选择。倡导建立一个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这样的愿景为人类共同发展开辟了更加光明的前景。“我们愿意和中国一道,为实现这些愿景携手努力,将它们变成现实。”穆拉图表示。

“我认为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文化传统的延续,体现了与他人分享的精神。这一倡议旨在与有需要的国家分享中国的发展和现代化道路上的经验。而且最重要的是,该倡议是在和平时期提出的。”巴基斯坦“读懂中国”论坛理事长、中巴经济走廊巴基斯坦前特使扎法尔·乌丁·马赫默德说道。

奥地利前总理沃尔夫冈·许塞尔也认同,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加速了各国贸易合作的进程,有助于世界经济发展。如清华大学客座教授马丁·雅克所说,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正在不断创造机会,推动包括中国自身在内的众多发展中国家共同富裕。他曾比喻道,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是史诗般的项目、史诗般的叙事、史诗般的思考。

这个超越意识形态分歧、超越社会制度差异与地缘利益纷争的发展新途径,与中国“睦邻、安邻、富邻”的外交方针一脉相承。郑永年指出,通过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中国在国际社会树立了开放包容的形象,这是一个长期过程,需要坚持原则和方向,也需要秉承实、合作、共赢的精神,为他国持续提供有智慧的“中国方案”。

而这些关于中国的成功经验故事,应着力转化为由中国解释中国、让世界读懂中国的“中国叙事”。

(组委会供图)

编辑 秦天 审读 韩绍俊 二审 党毅浩 三审 张雪松


(作者:深圳特区报驻穗记者 陈行)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