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湾区工业能力中心于光明区正式启动!

深圳特区报记者 周宏博 通讯员 陆丹妮 文/图
2023-12-02 21:27
收录于专题:光明文体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摘要

12月2日上午,大湾区工业能力中心正式启动暨国泰光谷开业仪式在光明天安云谷1号楼5楼举行。

12月2日上午,大湾区工业能力中心正式启动暨国泰光谷开业仪式在光明天安云谷1号楼5楼举行。

活动现场,光明区投资促进服务中心副主任刘利、光明区工业和信息化局副局长钟作礼、光明区科技创新局主任王茹、国泰达鸣精密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吴健宏、国泰达鸣精密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吴健源、深圳天安骏业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执行总裁蒋正宇、深圳天安骏业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王卫星以及医疗器械、智能传感、先进制造行业龙头、上市公司等近50家企业代表齐聚光明天安云谷,共同见证大湾区工业能力中心正式落地启动和光明科学城及大湾区先进工业的创新融合发展。

大湾区工业能力中心正式启动

活动上,在光明区投资促进服务中心、光明区工业和信息化局、光明区科技创新局的各位领导共同见证下,光明天安云谷与国泰达鸣携手共建的大湾区工业能力中心正式启动。

位于光明天安云谷产业园区1栋5层,规划面积约1642㎡,划分为展示交易/交流培训中心、工艺中心、检测中心三大功能分区,平台布局医疗器械、智能传感器等核心领域,聚焦创新研发、展览交易、交流培训三大功能定位,为大湾区高端医疗器械、智能传感器等客户提供一站式工业创新柔性服务,助力企业实现从0到1、从概念到产品的研发爬坡的一站式工业创新柔性服务平台。平台将依托国泰达鸣自身精密机械金属加工服务能力,为客户提供工业咨询、产品研发、快速打样、小批量试制等一站式工业创新柔性服务,加速产品创新和提升技术转化水平。

活动仪式上,深圳天安骏业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执行总裁蒋正宇发言表示:在2023年3月,天安骏业携手国泰达鸣从产业环境、创新生态、政策背景以及市场需求等多方面进行深入调研讨论,最终达成在光明天安云谷产业园共建大湾区工业能力中心的合作意向,通过半年来双方的沟通协作,大湾区工业能力中心在今天正式落地启动,这是光明科学城及大湾区先进工业融合升级与重要突破的见证,未来也将引领光明区新型工业化集群高质量发展。

光明天安云谷作为光明科学城综合配套区与产学城融合创新区,致力于打造以“IT(信息科技)+BT(生物科技)+MT(制造科技)”为特色的主题产业生态,相信本次的仪式也能让各类企业通过使用平台的服务实现合作共赢,与各类企业携手在光明天安云谷共建先进工业产业生态。

随后,光明区智能制造行业协会秘书长袁瑜萍上台致辞,她表示智能制造是当今工业发展的重要趋势,也是深圳市光明区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之一,大湾区工业能力中心的成立无疑为区内智能制造产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血液和朝气。

紧接着国泰达鸣集团董事长兼总裁吴健宏也表示:国泰集团成立至今已有 53 年历史,专业从事高精密金属零配件加工与组装行业领域,历年来荣获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广东省制造业 500 强企业、深圳市500 强企业等称号,在国内拥有七个完善的生产基地,建立“大湾区工业能力中心”是国泰集团为建设粤港澳大湾区世界级城市群做出贡献的重要举措,也是集团落实创新引领产业升级的重要战略。

深化产学研合作

助力推动光明先进工业产业发展

活动仪式上,国泰光谷科技有限公司与光明科创联共建的“智能传感器概念验证与中试基地”、与绿航研究院共建的“高压阀件与传感装置”技术联合实验室、与中大新华研究院共建的“国泰康复科技联合实验与中试基地”联合实验室依次揭牌。

大湾区工业能力中心作为与科研机构合作的定点单位,将发挥团队专业优势,建立研发实验室和配套产品制造设备,打造基于医疗相关技术、精密器件研制、先进材料等技术领域科研项目研究,促进科技成果产品化、产业化,为企业实现规模化运营提供重要平台支持,将成果更好的服务于社会民生。

近五年来,光明区经济社会发展日新月异,地区生产总值由2018年的917亿元跃升至2022年的1427亿元,年均增速9.1%,科学、产业、城市三位一体的世界一流科学城和深圳北部中心正在光明加速崛起。光明区产业集群化发展的路径清晰,重点打造超高清视频显示、新材料、高端医疗器械、生物医药、智能传感器、精密仪器设备、安全应急与节能环保、现代时尚等8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以及合成生物、脑科学与类脑智能等5大未来产业集群,在勇攀“硬核科技”高峰同时,制胜产业发展新赛道。

光明区主导产业与其客户产业结构高度契合,相关领域客户服务经验十分丰富,面向大湾区医疗器械、传感器、智能终端、新型显示、新能源汽车等新兴产业,可以服务区域企业、科研机构、高校实现创新概念“从0到1”的产业化落地、从概念到产品的研发爬坡阶段。

成立大湾区工业能力中心的意义在于可支持中小微企业创新创业,中心可协助负责工程工艺、可制造性优化及设计成本优化,补齐中小微创业团队研发能力短板,充分平衡产品性能与量产成本,加速设计转化与产品上市。服务大型企业创新研发,中心提供具备小批量打样试产功能的柔性制造示范产线,运用柔性制造理念,满足企业“多样化、中小规模、周期可控”的产品需求。

除了柔性制造能力,平台还可帮助企业器件选型优化、原型制作、可制造性评估,让产品快速进入可量产阶段,输出规范的设计、制造文件,使产品实现全球化生产。通过大幅提升企业研发工作的效率和质量,缩短创新产品的研发周期,降低试产成本和研发风险,切实服务区域企业研发创新。

除了企业端之外,中心还可促进高校科研机构成果转化,弥补高校及科研机构设计与产品化能力不足的短板,提升科研成果转化水平。通过构筑工业精密柔性制造能力基座,促进基础科研、技术创新向市场应用产业转化,加速“8+5”产业集群集聚,助力光明区创新能级提升,带动区域科研经济发展。

读特新闻+

光明天安云谷

光明天安云谷作为光明科学城综合配套区与产学城融合创新区,致力于打造以“IT(信息科技)+BT(生物科技)+MT(制造科技)”为特色的主题产业生态,构建光明科学城创新生态活力中心。同时光明天安云谷承载科教成果转化、科研试验、学术交流等重要功能,提供高品质居住/教育/医疗/商业等服务,为科学城提供国际会议中心、学术报告厅、企业与人才交流中心等科研配套服务设施。

编辑 刘思凡 二审 刘春雨 三审 张雪松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周宏博 通讯员 陆丹妮 文/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