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院士领衔牧海兴渔:2023中国海博会助力深耕“蓝色牧场”
深圳特区报首席记者 秦绮蔚/文 记者 周红声 李忠 赖犁/图
2023-11-23 20:53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2023中国海洋经济博览会上,从展览到论坛,从设备到技术,“蓝色牧场”成为备受关注的海洋产业热点板块之一。

我国是世界第一水产养殖大国和水产品贸易大国,养殖水产品产量占全世界的70%,水产品出口额连续多年居世界首位、居我国大宗农产品出口首位。“蓝色牧场”建设,是我国海洋强国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向江河湖海要食物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大食物观、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保障我国食物供给安全的重要战略举措。发展“蓝色牧场”,从近岸、深海、远洋到极地拓展食物产出的新空间,增加我国海洋国土的民事存在,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中国船舶集团的深远海养殖工船项目

本届中国海博会首日,由中国工程院指导、中国海洋大学等主办的“蓝色牧场与深远海养殖发展战略论坛”率先开场。五位中国工程院院士麦康森、包振民、林鸣、陈松林、王军成领衔的“豪华阵容”科学家团队,对“蓝色牧场”理论体系和技术体系进行了系统阐述,共同提出面向2050年的我国海洋渔业资源利用、“蓝色牧场”建设发展愿景与战略措施,为蓝色牧场与深远海养殖发展贡献智慧与力量。

作为本届中国海博会重要的参展高校,中国海洋大学牧海兴渔、向海问药,依托水产、食品、生物、药学等一流学科,由管华诗、麦康森、宋微波、包振民四位院士牵头,逐步实施了“蓝色粮仓”“蓝色药库”等大科学计划,以优质蛋白高效供给、拓展我国粮食安全的战略空间、寻找海洋中孕育的药用资源为目标,打造了海洋食品加工与安全控制全国重点实验室等国家级、省部级科研平台,组建了青岛海洋生物医药研究院等新型研发机构,构建了“基础研究、种质创制、病害防治、饲料开发、绿色养殖、高值化深加工”等全链条技术体系,催生了一大批科技成果,促使以海洋生物资源为特色的蓝色资源成为发展经济、富民兴邦的重要战略基点。野外观测站﹣近海渔业生态系统监测评估技术与渔业资源养护策略研究、黄海冷水团鲑鳟鱼类绿色养殖技术开发与生产示范、扇贝种业技术创新与良种创制、长牡蛎高产优质新品种培育与应用、海水养殖动物环境友好型高效配合饲料的研发与应用、海洋特征寡糖的制备技术(糖库构建)与应用开发等在多项填补国内、国外空白的技术成果,在展会上亮相。

深圳朗诚科技的水环境监测设备

“蓝色牧场”的建设,带动上下游产业的蓬勃发展。中国船舶集团、中集集团等龙头企业带来了最新型的深远海养殖高端海工装备。“国信一号”是全球首艘10万吨级深远海智慧渔业大型养殖工船,由青岛国信集团联合中国船舶集团、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等设计建造,船舶总长249.9米、型宽45米,载重量10万吨,排水量13万吨,养殖水体9万立方米,养殖的大黄鱼已生鲜上市。中国船舶集团旗下中船华南船舶为大百汇集团建造的深圳4艘10万吨级深远海大型智能养殖工船项目,正在推进中。

近年来,“蓝色种业”技术的自主创新、牧海兴渔的科技化和智慧化水平也不断提升,并在2023中国海博会上进行了展示。广东海洋大学创新海洋育种技术助力“蓝色粮仓”种业振兴,深圳朗诚科技的海洋灾害(赤潮)预警预报系统,深圳中喆海洋的海洋生态修复、种苗培育及放流技术,青岛恒天翼智慧养殖项目的智慧水产养殖平台、病害远程诊断、水产溯源管理、智慧渔业驾驶舱、环境监测预警、数据采集、智能管理等,都为“蓝色牧场”运营管理,提供了信息化平台、智能设备解决方案等,吸引许多专业观众现场咨询洽商。

编辑 黄力雯 审读 刘春生 二审 关越 三审 王越胜

(作者:深圳特区报首席记者 秦绮蔚/文 记者 周红声 李忠 赖犁/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