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非遗进校园!深港少年研习传统文化交流活动举行
深圳特区报记者 何龙 通讯员 吴赛锋 文/图
2023-11-21 13:54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深港同源传情,潮涌香江两岸。11月18-19日,宝安区公共文化体育服务中心、宝安区教育科学研究院与深圳市公共文化促进会组织馆校合作的宝安中学集团外国语学校、宝安小学、西乡小学等6所学校与香港保良局蔡继友学校、培侨书院小学、凤溪第一小学、可信学校等70余名学生在香港和宝安共制花牌、齐舞醒狮、同绘脸谱,研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同宗同源文化,推进人文湾区建设。

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中的重点文化项目,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不仅承载着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功能,更是展示了当代中国蓬勃向上的强劲脉搏。11月18日,宝安少年走进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参观中国书画、古代文物珍品、具有历史意义的画作及本地艺术家的创作成果,饱览来自北京故宫博物院900多件珍贵文物等。学生们对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展出的文物认真观看,不时向带队的老师提问。福永小学马同学参观展览后说“这是我第一次近距离接触‘国宝’文物,跟以往在书本上看图片的感觉完全不同,真的很震撼。”

学生们还走进香港圣保禄学校,深入了解传统花牌制作,香港民族文化促进交流会主席陆永盛为大家讲解花牌历史和各种配件,分享在世界各地制作花牌的经验,并在老师的带领下,动手制作精美的花牌。

19日,来自香港凤溪小学,可信学校等学校的30名少年,与宝安小学、宝安中学集团外国语学校等六所馆校共建学校,先后到宝安文化馆、非遗展厅、宝安博物馆、文天祥廉政教育馆、凤凰古村等地交流学习。并与福永下十围小学的学生们一起学习醒狮表演,彩绘醒狮面具,厚植两地少年同根同脉情感,两地学生用手里的画笔一笔一笔认真地涂画着,白色的狮头面具在学生们的笔下不一会儿就“活起来”。他们通过亲身体验、学习、实践感受醒狮文化精髓,形成自己的感悟,在“知行合一”中收获成长。

宝安小学老师李翠敏表示,“这是非常珍贵的一次研学活动,两天时间让孩子们能够走出校园,不仅收获满满的知识,还能够亲身感受外面的大千世界,给孩子们锻炼交流学习的机会,促进他们的心智成长。”学生们也感叹研学交流的时间过得太快,仍希望可以有更多时间能继续与兄弟学校互动学习。

“能和香港的同学一起画醒狮。香港的同学很友好,落落大方,知识面也非常丰富。我们在一起交流学习,氛围很融洽,我们一起愉快地完成了绘画,希望以后可以多参加这样的活动”灵芝小学李同学说道。

中国文艺志愿者协会香港分会主席、中国民族民间文化艺术交流协会(香港)副主席余昭科是此次深港少年传统文化研习活动香港方面的主要召集人,他认为“深港两地地域相近、文脉相亲,研学交流活动让深港两地少年学生增强了共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共同建设人文湾区的使命感,希望以后可以多办多开展。”

宝安区公共文化体育发展中心副主任刘明军表示,这项活动是为了进一步挖掘宝安区传统文化独特的区位优势,以宝安“根文化”为区域发展赋能,联动港澳以及大湾区其他城市,做好“湾区核心”的文化引领,率先探索建立传统文化遗研学基地、广泛开展馆校合作、馆社合作,馆方、校方和社会组织充分利用各自优势,合力推动传统文化传承,推进区域文化的渗透、弘扬和发展,探索建立“政府—学校—社会—家庭”多方共建共享、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机制,不断提升文化软实力和独特的竞争力,发挥文化高地的优势,为深圳建设区域文化中心城市和彰显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现代文明之城作出宝安贡献。

本次活动是宝安区传统文研学基地、宝安区馆校合作、馆社和深港创作合作的一次积极实践,由宝安区公共文化体育服务中心、深圳市宝安区教育科学研究院主办。深圳市公共文化促进会、宝安区文化馆承办,得到了中国民族民间文化艺术交流协会(香港)、香港文化舞剧团的支持。

编辑 高原 审读 刘春生 二审 范锦桦 三审 詹婉容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何龙 通讯员 吴赛锋 文/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