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戏剧搭建跨文化的桥梁” 世界戏剧人论坛在深举行
深圳特区报记者 张锐/文 耿超逸/图
2023-11-12 18:44
收录于专题:飞阅深圳 | 专题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11月12日,由中国戏剧家协会、深圳市委宣传部、深圳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深圳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深圳市南山区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用戏剧搭建跨文化的桥梁”——世界戏剧人论坛在华润大厦艺术中心举办。来自中国、瑞士、保加利亚、格鲁吉亚、日本、韩国等国以及中国香港、中国澳门和中国台湾地区的国际戏剧组织负责人、戏剧院团负责人等业内人士齐聚鹏城,共商戏剧艺术传承发展创新之路,携手打造文明互鉴国际舞台。

世界戏剧人论坛与三大戏剧节同城竞秀,打造深圳戏剧盛宴

主旨发言环节,中国剧协主席、著名表演艺术家濮存昕,韩国戏剧导演、BeSeTo戏剧节韩国代表委员梁正雄,韩国戏剧评论家赵晚洙,中国剧协副主席、中国戏曲学院院长尹晓东等嘉宾就论坛主题“用戏剧搭建跨文化的桥梁”以及论坛分议题“传统戏剧传承发展与文化交流创新”“在戏剧交流中探讨人类共同价值”“跨文化戏剧合作交流与国际传播”探讨如何从跨文化交流中汲取灵感和养分,从而创作出守正创新、具有国际视野的舞台作品。

在“对话·华人剧作家”和“对话·华人青年戏剧导演”两个分论坛讨论中,包括中国剧协顾问、剧作家罗怀臻,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国家京剧院院长王勇等在内的国内戏剧界资深人士交换剧本创作的前沿经验,丁一滕等国内优秀青年戏剧导演就各自的最新创作实践成果展开对话。

据介绍,本次论坛举行的同时,也恰逢第8届中国校园戏剧节、第27届BeSeTo戏剧节和2023南山戏剧节同时在深举行。中国剧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陈涌泉在采访中表示,希望能以此为深圳市民带来一场戏剧盛宴,用戏剧为世界人民搭建连接情感的纽带和沟通心灵的桥梁。

陈涌泉表示,要推动中国戏剧的良性发展,“首先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把人民至上的观念贯穿到创作演出的每一个环节。”他坦言,世界戏剧要在正确的轨道上发展,离不开理性的思考和理论的支撑。因此,本次在深举行的一系列戏剧活动将实现创作、演出实践与理论探讨相结合,剧场演出和街头演出相结合,以吸引更广泛关注。他期待以本次论坛为契机,通过对话碰撞出更多火花从而指导艺术创作,用理论引导戏剧事业的良性发展。

嘉宾共论未来:深圳年轻的戏剧业态前景美好

来自瑞士的国际剧协总干事托比亚斯·比安科尼认为,深圳是一个非常现代化的国际化城市,来中国已有8年时间,他曾领略了中国戏剧舞台上的多元性和种种惊喜,采访中,他还特别提到了前一晚受邀在深观看的三大戏剧节的开幕大戏《浮生六记》,赞不绝口。“我希望当外国人谈起中国戏剧,不再只是只知道京剧等中国戏曲。中国戏剧有如此之多的独特之处,深圳完全有条件将它们发扬光大。”


当天,中国剧协主席、表演艺术家濮存昕的亮相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关于深圳戏剧的未来发展,他首先强调了艺术人才的重要性,并认为一座城市的艺术魅力首先应该体现于“有多少人愿意真正落户在这里,而不仅仅是做一只艺术‘候鸟’。”此前在观看过深圳出品的舞剧《咏春》之后,濮存昕曾激动地发出接连赞叹。而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上看,他认为在艺术“表达”领域上要注意不要“超速”,尤其是在校学生、校园戏剧群体等年轻戏剧人不要被所谓“专业”所裹挟,“让孩子们放松下来,让他们真正地热爱自己所处的这个时代,(进行)符合他们年龄特色的表达。”面对当前日渐多元的中国戏剧市场,濮存昕称“技法和内涵”仍是艺术欣赏的动人之处,而这便涉及到审美的塑造。“我们是语言工作者”,濮存昕说,作为创造艺术的人,他几十年如一日深扎舞台艺术,“把观众的兴趣吸引到剧场来。”用艺术的方法来提高人们的审美品格,塑造人们精神上的富足,这是他乐见的。

中国剧协顾问、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顾问、剧作家罗怀臻认为,“从古典时期到当下,从传统的镜框式舞台的大剧场,到现代化的大剧院,再到今天的小剧场,沉浸式、广场式新空间的发展,戏剧正处于转型时刻。”随之而来的便是大剧场艺术的经典化,和多样态的新型戏剧空间的迅速发展。他以乌镇、上海亚洲大厦等国内知名戏剧阵地为例,提出“让年轻人成为戏剧艺术的主体”正成为戏剧发展的动力来源,从此意义出发,深圳年轻的戏剧业态前景美好。

此次前来参会的上海戏剧学院导演马俊丰是一位从深圳走出来的戏剧人。毕业于深圳大学表演系的他此次奉上了自己的导演作品——三大戏剧节的开幕大戏《浮生六记》。他称“这是一次给深圳的汇报演出。”回顾在深的戏剧求学经历,他形容深圳是“一张非常有利于年轻人书写的白纸,深圳敢为人先的城市精神,对年轻人的包容态度,始终影响着我的戏剧观念。”

深圳戏剧家协会主席王维斌介绍,近年来,深圳剧协以“戏剧+科技”打造重点精品,创立了“创意剧场”创作实践基地。同时创设“第一朗读者·剧本车间·读剧场”吸引、推动优秀剧本落地孵化;“戏曲名师传承计划”让更多年轻人爱上戏曲艺术。他期待未来有更多戏剧人才涌入深圳,为这座充满科技创新和活力时尚的城市增添更多艺术色彩。

编辑 王子烨 审读 韩绍俊 二审 许家宜 三审 陈晨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张锐/文 耿超逸/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