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深圳海洋高科技创新领域的重要代表之一,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自2019年以来,已连续四届参加中国海洋经济博览会。
该院光电工程技术中心博士生导师、正高级工程师李剑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中国海博会是对外展示中国海洋经济发展成果的重要窗口,也已成为深圳先进院展示最新科研成果、与国内外涉海单位开展科研及产业交流合作、助力深圳加快培育海洋科技创新强劲动能的重要平台。
中科院深圳先进院在2019中国海博会上展示海洋仪器成果。
中科院深圳先进院由中国科学院、深圳市人民政府及香港中文大学于2006年2月共同建立,瞄准国际一流工研院,致力于建设与国际学术接轨、与粤港澳大湾区业接轨的新型科研机构,定位为提升粤港澳大湾区制造业、健康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推动自主知识产权新工业建立,率先建成国际一流科研机构。该院目前已初步打造了科技、人才、产业一体的“创新体系”,由八个研究所组成,牵头组建了2个全国重点实验室、3个国家创新中心、79个省市创新载体。
中科院深圳先进院深耕海洋领域多年,在深圳的海洋创新生态链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既是“顶天”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国家队”,又是与深圳产业需求结合,科技助力深圳地方经济发展的“地方军”。中科院深圳先进院参与的首个科技部重点研发海洋科技类专项,也是深圳市“十三五”期间参与并高分通过验收的首个国家级海洋科技专项。
中科院深圳先进院在2020中国海博会上展示多款海洋生化要素传感器与仪器成果。
李剑平介绍,2023中国海博会上,中科院深圳先进院将重点展示海洋核心仪器、高端传感器研发以及深海重大科研平台载体等最新技术成果。目前,我国主要深海和高精度海洋仪器装备和传感器几乎全部依赖进口,实现海洋监测装备的自主可控,是未来国家海洋国防安全、粮食安全、环境安全、能源安全的重要保障。中科院深圳先进院作为科研“国家队”,有使命、有信心依托深圳电子信息产业优势,推动国家深海和高精度海洋仪器装备、传感器国产化进程,助力海洋强国建设。
中科院深圳先进院重点展示的新技术新项目包括:
项目1.科研仪器-“合作者号”海洋波浪能生态浮标。
面向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和南海生态环境安全等国家重大战略,结合中科院深圳先进院水下无人生化要素在线监测技术,中科院能源所波浪能发电技术,由深圳市海洋声光探测技术及装备工程研究中心牵头研制的“合作者号”波浪能发电近海剖面浮标水下生态监测系统,提升近海生态监测的时空覆盖能力和精准度,推进相关技术产品的普及和产业化。
项目2.科研仪器-浮游生物原位成像监测仪。
这是一款集成多项原创专利技术的新型海洋浮游生物原位智能观测仪器系统。采用先进的光学影像技术,可实现对天然海水中体长500μm-20mm浮游动物的高质量彩色原位成像;采用基于边缘计算的人工智能技术,可排除水下干扰目标的影响,实现对海洋浮游动物的种类识别丰度统计和体长测量;采用定期自动地深紫外辐射和机械刷除技术,解决海水环境长期布放中难以避免的抗生物附着难题;通过有线或无线通信技术,将海洋环境现场信息传回至用户的数据中心;可满足海洋科学研究、海洋环境监测、渔业资源调查、生态灾害预警等多种实际应用需求。浮游动物原位成像监测仪集成像光学、人工智能、海洋物联网、云端和边缘计算等先进技术之大成,是实现“智慧海洋、透明海洋、智慧城市”理念的新选择。
项目3.科研仪器-海洋生化要素原位监测传感器。
水下全光谱吸收光谱仪基于全吸收光谱检测共性技术实现COD、TOC、硝酸盐、亚硝酸盐、SAC254、TSS等多参数海水要素原位在线监测。它利用参比池封存超纯水技术实现原位参比光路检测,抑制系统测量漂移,提高长期稳定性。水下原位荧光光度计基于荧光检测共性技术可将传感器监测参数扩展到水中可溶性黄色有机物、藻蓝蛋白、藻红蛋白、溢油等,具备海水其它荧光物质监测的潜力。
项目4.重大平台-高压消声舱。
该项目设计了一种20MPa高压消声水池,满足2000米水深以内的静压力测试,同时配以声学计量系统可以实现不同水深条件下的声学性能测试。耐压舱采用圆柱形外壳,两端端盖为半球形,内部直径1.5m,中心轴向长度3.0m,舱顶部设有两个法兰窗口,窗口内径200mm,中心间距1.0m,可满足尺寸不超过0.1m的声学器件的测量。舱内部安装红松木质的消声尖劈。尖劈采用中空结构,安装后的舱内有效内径0.9m,有效长度2.14m(中心轴向)。声学测量(自由场互易法)的设计频率下限为10kHz。基于Comsol声学模拟,10kHz至58kHz频段的回声干涉量大于1dB,可采用脉冲波法测量,其中发射脉冲宽度不超过最短声程差230μs(声速1500/s)。58kHz以上频段的回声干涉量不超过1dB,可采用连续波法测量。舱内设有旋转转动机构和轴向伸缩机构,可满足不同角度和不同距离的测量要求,同时设有照明和摄像系统,满足实时观测的需求。舱内中间段的消声尖劈设计为可拆卸,且一端舱盖为电动开合设计,因此也可满足较大尺寸仪器设备的静压力测试需求。
中科院深圳先进院参与研发的混合动力波浪滑翔机装备亮相2022中国海博会。
李建平说,“智慧海洋、数字海洋”是未来构建海洋发展规划全局,合理布局海洋能源、海洋牧场和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是构建深圳“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核心。期望深圳能发挥电子信息产业优势,聚焦智能化、绿色化、无人化的国产自主可控深海和高精度海洋仪器装备、传感器研发,推动海洋事业高质量发展。
2023中国海博会期间,中科院深圳先进院还将发挥优势,举办专业论坛暨“2023深海科技创新发展论坛系列活动之一——深海资源勘探与开发产业发展论坛”,开展重大发布、学术交流、圆桌对话等活动,邀请有关科研机构、高校、产业界龙头企业代表等人员参会,共同关注海洋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的新模式、新技术,聚焦深海水油气勘探开发、水合物开采技术、深海资源勘探等领域,共话深海科技创新的新篇章,助力科学高效实现“双碳”目标。
2022年11月24日央视“新闻联播”报道2022中国海博会,中科院深圳先进院参与研发的混合动力波浪滑翔机装备出镜。
(图源:受访单位)
见习编辑 孔盼成 审读 吴剑林 二审 张雪松 三审 万晖
读特热榜
1台风“桦加沙”来临前,深圳街头这一幕让网友直呼“绷不住了!”
2“桦加沙”正从深圳南部150公里近海掠过!请居家避险,不要外出!|滚动更新
3广东大部分地市已进入台风7级风圈范围|持续关注
4粤港澳琼九地联动直击“桦加沙”|湛江今天15时起“五停”!
5非必要不外出!9月24日凌晨至上午是风雨最强时段,市三防指挥部提醒→
620万深圳物业人在岗迎战台风,筑起社区小区牢固安全防线
7暖心守护!南园街道3个应急避难场所,为473名群众筑起“避风港”
8闻“风”而动 | 南园街道全力迎战超强台风“桦加沙” ,多措并举筑牢安全防线
9深圳市发布分区暴雨橙色预警信号,随着台风“桦加沙”逐渐靠近,风力有明显加强,切勿放松警惕!
10台风“桦加沙”来袭!深圳各区应急避难场所公布→
IN视频
鹏友圈
防台风准备不用手忙脚乱,总有人琢磨出省时又管用的省心办法——或许你有快速封窗的懒人技巧,又或许你总结了台风天必囤清单……这些防台风的实用经验,都值得分享给更多人! 【本期话题】#防台风准备大作战# 【活动礼品】帆书“李蕾讲经典”月卡 【参与形式】在鹏友圈带话题发布视频动态(视频为mov或mp4格式),我们将根据动态的质量、评论数、点赞量选出5位用户送上帆书“李蕾讲经典”月卡1份。
台风预报员一定要专业吗?不,来鹏友圈放开“整活”,用夸张表情“追”台风走位、幽默语言输出硬核防台风知识,用有创意的方式解锁“台风预报员”新身份,让台风防灾知识悄悄“出圈”! 【本期话题】#台风预报员挑战# 【活动礼品】帆书“李蕾讲经典”月卡 【参与形式】在鹏友圈带话题发布视频动态(视频为mov或mp4格式),我们将根据动态的质量、评论数、点赞量选出5位用户送上帆书“李蕾讲经典”月卡1份。
#台风预报员挑战# 《等风来》 图一:9月22日17:40 听说有台风,我和妈妈去钱大妈囤点菜,谁知货架空空。 图二:18∶30 妈妈在网上订菜, 外卖小哥破天荒地隔了4小时送达,他们一定忙到飞起。 图三:22:00 家里的小猫咪不知道台风将至,惬意地趴着。 图四:9月23日8:00 因台风停课的我按部就班地居家学习。 图五:9:00 同学爸爸发了一个视频,不知哪里来的猴子爬到了闹市区的一棵树上,它是不是也预感到台风将至? 图六:11:30 在家,我也要开启我热爱的体育时间。 这是台风“桦加沙”来临前,一位小学生“等风来”的日常。🙃🙃🙃 未完待续。
00:41
宝安上午实录:台风“桦加沙”来袭前的城市景象 中摄在线(记者 黄建华)图为拍摄于9月23日上午深圳市宝安区域,展现了在台风“桦加沙”来袭前城市中的场景,道路、建筑与绿化在这一特殊时刻呈现出别样景象。 【深圳突发事件预警】深圳市三防指挥部提醒:超强台风“桦加沙”将严重影响我市。为减少灾害损失,市三防指挥部决定于9月23日14时起停工、停业、停市,20时起停运。请您居家做好防灾措施,非必要不外出。谢谢您的理解与支持!#防台风准备大作战#
本期话题:#台风预报员挑战# 图1:家里的小鸡心情十分的烦躁,看起来它们也知道台风马上就要来临😮 图2:我和妈妈赶紧出去买菜,结果发现柜台啥也没有,还好家里还有点菜😑 图3:我们在家里赶紧做好防护工作,怕突如其来的台风把我们家搜刮的一干二净😐 图4:因台风停课居家学习🙁 图5:现在又开始了我最喜爱的阅读时间😊
- 友情链接: 深圳新闻网
- 粤ICP备10228864号
-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0917号
- Copyright @1997-2023 深圳特区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