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文联组团赴浙赣调研,为“中国作家第一村”探路引航

深圳特区报记者 申卫峰 通讯员 文联宣 文/图
2023-11-10 23:56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摘要

11月上旬,由东莞市文联党组书记、主席张彤飚带队的东莞文联文艺骨干一行10人赴浙江杭州中国网络作家村和江西上饶江廖肖国际文学村开展调研交流活动,学习作家村项目建设经验。

11月上旬,由东莞市文联党组书记、主席张彤飚带队的东莞文联文艺骨干一行10人赴浙江杭州“中国网络作家村”和江西上饶“江廖肖国际文学村”开展调研交流活动,学习作家村项目建设经验。此次调研旨在为樟木头镇“中国作家第一村”建设探索新思路新举措,进一步响应“新时代山乡巨变创作计划”“新时代文学攀登计划”,汇聚各方智慧,群策群力,促进“文学莞军”异军突起。

走访“中国网络作家村”,学习文学产业生态链构建

位于东莞樟木头镇官仓古村的“中国作家第一村”成立于2010年,吸引了王十月、王松、江子、陈启文、雪漠、丁燕等60多名国内知名作家、学者聚集于此,逐渐形成樟木头“中国作家第一村”文学群落。

11月1日,东莞文联与樟木头镇政府联合主办“中国作家第一村”发展规划论证会。第二天,东莞市文联组织樟木头镇宣教文旅办、樟木头镇文联、官仓社区等单位代表以及东莞作家,前往杭州“中国网络作家村”进行现场调研学习,受到杭州市文联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沈旭微等人热忱接待。

“中国网络作家村”项目运营负责人沈荣向东莞调研组详细介绍了该项目的发展历程和经验模式。据悉,成立于2017年12月的“中国网络作家村”由中国作家协会授牌,浙江省杭州高新区(滨江)与中国作协网络文学研究院、浙江省作协、杭州市文联等多方力量共建,落户浙江杭州滨江,集聚引入唐家三少、南派三叔、月关、管平潮、蒋胜男等234名知名网络作家签约入驻。

在参观了“中国网络作家村”成果展厅及各类空间之后,东莞文联调研组与杭州滨江区文联召开座谈会。杭州高新区(滨江)党委宣传部副部长、文联副主席季斌凯介绍滨江区文艺发展情况。两地作家及文艺工作者、知名网络作家们展开探讨交流。

围绕“中国网络作家村”线上、线下建设的创新模式,东莞文联调研组提出请教问题,并对当地扶持网络文学发展的政策措施和配套服务,版权保护、影视动漫游戏衍生开发等产业生态链深受启发。

参与调研交流的樟木头镇文联主席聂艳说,“中国网络作家村”在文学产业生态链的建设上有很多创新的做法,特别是设立网络文化创投基金等措施让人印象深刻。这些做法很多都可以为樟木头“中国作家第一村”今后发展所借鉴。

调研“江廖肖国际文学村”,学习文学赋能乡村振兴建设

在结束“中国网络作家村”的调研后,东莞文联文艺骨干们马不停蹄奔赴江西上饶弋阳县“江廖肖国际文学村”。沐浴着凉爽的秋风,东莞调研团在湖光山色中走过“村”里的乡愁广场、作家广场、主题文学馆、文学长廊等,感受当地浓厚的文学氛围。

上饶市作家协会主席石红许以及“江廖肖国际文学村”文旅项目运营负责人、上饶市信州区作家协会副秘书长蒋雪英等人详细介绍当地集民宿、旅游、文学于一体的运作模式。当晚借着美丽的夜色,在梁衡文学馆,东莞与上饶两地作家以文会友,开展文学沙龙活动。

据介绍,弋阳县江廖肖村引入市场资源,通过“乡村振兴、产业建设、村容村貌改造、文学与旅游相结合”等方式,以打造“作家公寓、青年旅社、龟峰院子、精品民宿、农家美食”和配套智慧书屋、咖啡馆、房车营地、亲子农场、自媒体工作室等项目为载体,凸显文学氛围特色村的品牌影响力,更成为了书香味十足的“弋阳国际文学村”。

行走在文学村里,以王蒙、梁晓声、梁衡、周大新命名的文学馆、青年作家公寓和龟峰写作营、龟峰作家公寓等幢幢别具风格的小楼在村间小路两旁散落,每幢小楼都是一个文学驿站,馆藏展示着文学大家的书籍、照片、手迹及其创作经历和成就,吸引着游人停留下来细细品味。

“走出去”交流学习,探索“中国作家第一村”建设新思路

随着东莞文化强市建设的持续推进,东莞文联在“引进来”的同时,也不断“走出去”加强文艺对外交流与传播。此次奔赴两省进行调研交流,则是继召开“中国作家第一村”规划论证会之后,东莞文联“走出去”学习交流,探索“中国作家第一村”未来建设新思路的重要举措。

东莞市文联副主席、创作部主任、市作协主席胡磊说,“此次调研学习和交流,让我们看到了文学赋能乡村振兴和文旅融合的生动样板。我们需要以更开阔的视野来审视东莞文学在全国所处的位置。文学创作的IP打造及与市场产业结合,是东莞作家以及‘中国作家第一村’未来发展值得探寻和开拓的方向。”

东莞市文联党组书记、主席张彤飚表示,此次调研不仅学习了“中国网络作家村”“江廖肖国际文学村”项目建设运营经验,同时也加强了东莞与杭州、上饶在文艺界的交流与合作。调研之后,要总结经验模式,结合规划论证会专家意见,从东莞实际出发提出创新举措,推动樟木头“中国作家第一村”打出更响亮的品牌,打造成为全省乃至全国有影响力的文学阵地,为东莞文化强市建设注入更多的文学动能。

编辑 范锦桦 审读 吴剑林 二审 张雪松 三审 陈晨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申卫峰 通讯员 文联宣 文/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