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时尚”太吸睛!“大雅仁风——王健扇艺作品师徒联展”在深开幕

深圳特区报记者 刘莎莎
2023-11-10 20:57

深圳特区报

深圳市委机关报,改革开放的窗口

摘要

11月10日下午三点三十分,《大雅仁风——王健扇艺作品师徒联展》在荣宝斋(深圳)空间正式开幕。

“叠扇放床上,企想远风来。轻袖佛华妆,窈窕登高台。”折扇,初名腰扇,曾是王公大人的宠物,也是中华“雅”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11月10日下午,“大雅仁风——王健扇艺作品师徒联展”在荣宝斋(深圳)空间正式开幕。

展览现场王健师徒合照

在简短仪式后,王健老师亲自导览,现场嘉宾共同欣赏了展厅中展示的精美扇艺作品。王健老师介绍了每个作品背后的制作故事和技艺精髓,让参观者们对非遗扇艺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欣赏。据悉,展览将持续开放至11月20日,市民可免费到场参观。

王健,江苏苏州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制扇技艺)省级传承人。1981年12月,王健初入苏州扇厂,先后习得扇骨、扇面、扇刻三大技艺。2000年创建王健扇艺工作室——听扇居,开始对苏扇折扇的史料、出土文物、传世文物等进行研究,复活了失传的明清苏扇扇骨和扇艺。至今一直致力于传统苏扇的研究、恢复、整理与推广。他被称为“中国最会做折扇的手艺人之一、苏扇大师。制扇四十多年,王健不断探索本行业相关领域,归纳总结苏扇制作过程中的百余道工序,始终秉承苏扇以人为本,以轻为贵,以实用为根本的制扇理念,贯通了百余道制扇工序而“独立成章”,重现了失传数百年的合欢扇,腰扇,明式火漆扇骨、系列明金扇等制扇技艺,重新建立起苏州文人扇清雅、浸润的美学规范。从扇骨到扇面,王健是为数不多能够完成折扇全套工序的手艺人。

苏扇,古称文人扇,怀袖雅物。在古代江南文化的熏陶下,折扇从一件扇风纳凉的工具,逐渐演变成彰显主人气质和风采的文人雅玩。在《怀袖雅物》中,苏扇被描述为“初始以扇面重金,以显豪华富贵;继而扇子重骨,以示一扇数绝,启开收藏,应手自若;进而重书与画,以表风雅潇洒”。扇面的“金”与扇子的“骨”,都是制作苏扇时最重要的考虑因素。而王健先生在复原扇骨和扇面的工艺上享有很高的声誉,成功复原了以温润的“水磨玉竹”扇,并将失传的扇面工艺“老矾扇面”和“泥金扇面”重现在今天。

折扇,用时散开,聚头扇尾,方寸之间,拂像万千。苏州折扇作为古老的文人雅物,在本次展览中展示了其独特的魅力。折扇以竹木或象牙等为骨,韧纸或绫绢为面,可折叠便于携带。扇骨的材质和外观造型非常重要,王健的制扇工艺精湛,使扇骨既坚硬又柔韧,并刻有精美的雕刻艺术。扇面则经过精心设计和装饰,配以书画,展现出丰富的艺术魅力。

记者在展览现场看到,美轮美奂的折扇令深圳观众赞叹连连。现场还设有“把玩展柜”,展柜中的折扇均可“上手把玩”。 苏州折扇扇骨温润如玉、扇面典雅精致,现场圈粉无数。当日,王健老师还亲自示范了部分制扇工艺。此次非遗扇艺展览不仅向公众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也为非遗扇艺的传承提供了机会。

(图片由展览主办方提供)

编辑 刘悦凌 审读 吴剑林 二审 张雪松 三审 陈晨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刘莎莎)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