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良好开局! 江苏自贸区连云港片区设立一年市场主体增2.8倍

读特记者 窦延文
2020-08-20 21:51
摘要

​以全市2.7‰的面积,贡献了31%的实际利用外资、17%的外贸进出口、13%的新增市场主体!

以全市2.7‰的面积,贡献了31%的实际利用外资、17%的外贸进出口、13%的新增市场主体!记者8月20日在“江苏自贸区连云港片区成立一周年媒体行”活动上获悉,一年来,江苏自贸区连云港片区,立足自身特色,聚焦制度创新,积极开展先行先试,加快培育新业态、新模式,举全市之力建好自贸试验区最高平台,在政府职能转变、营商环境优化、通关便利化改革等领域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实现了良好开局。

据连云港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张磊透露,今后,连云港片区还将与粤港澳大湾区在产业配套等方面加强合作。

2019年8月2日,国务院批复同意设立中国(江苏)自由贸易试验区。其中,连云港片区主要有三大功能定位:建设亚欧重要国际交通枢纽;建设集聚优质要素的开放门户;建设“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交流合作平台。

一年来,连云港片区重点指标稳定增长。截止今年7月,新增注册企业3232家,市场主体达到4402家,较获批前增加2.8倍。今年上半年,港口吞吐量完成1.26亿吨,增长3.5%。合同利用外资5.3亿美元、外贸进出口额52.8亿元,分别占全市比重的80%和17%。汽车工程机械滚装出口业务上半年完成4.03万台,同比增长67%,预计年内将突破10万台,跻身全国港口前三。

一年来,连云港片区三大功能逐步提升。在“亚欧重要国际交通枢纽”方面,远近洋航线达71条。首发“日本—连云港—蒙古国”班列,新增二连浩特跨境运输口岸,打通陆海联运北向通道。开辟“亚太地区—连云港—喀什—吉尔吉斯坦—乌兹别克斯坦”路线,拓展国际集装箱过境运输西向通道。在“集聚优质要素的开放门户”方面,依托国家级石化产业基地建设,谋划布局油气全产业链。围绕实体经济创新发展,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中华药港”。加快建设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培育国际贸易新模式新业态。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交流合作平台”方面,成功举办上合组织国际圆桌会议、东盟国家农业经贸洽谈会和葡语国家农业合作对接会。中哈物流基地、上合组织物流园今年以来进出场货物同比分别增长12.6%、41.7%。中哈物流基地与霍尔果斯无水港实现信息数据共享。

一年来,连云港片区制度创新成果丰硕。截止目前,形成具有连云港特色的创新实践案例55项。其中首创“保税+出口集装箱混拼”“船车直取零等待”等实践案例,有效提升国际班列通行效能。铁路审单、口岸订舱、公路运力交易等多项业务实现“网上办”。开发国际班列时效分析系统,对通关时效数据“画像”,实现国际班列运输各环节通关精准把控。落实特定进口预包装食品原料“免标签”措施,降低加工环节成本。推行中韩陆海联运甩挂运输车货一体通关,实施中亚过境货物监管新模式,提升贸易监管便利化水平。

据介绍,下一步,连云港自贸试验区将以获批一周年为新的起点,发挥对外开放最高平台作用,着眼“育新机、开新局”,深化改革创新,强化集成超越,切实承担起为国家试制度、为地方谋发展的历史使命。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畅通国际运输通道。坚持产业港、物流港两手抓,推进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城市创建,全力推进30万吨级航道二期工程等基础工程建设,拓展港航功能,提升港口能级,完善中西部和内陆国家出海口功能。积极申报汽车整车进口口岸、铁路对外开放口岸、进口药品口岸等,通过功能性平台建设,以点带面,提升服务功能,加快要素集聚,推进全方位对外开放。

建设标杆示范项目。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将连云港—霍尔果斯串联起的新亚欧陆海联运通道打造为‘一带一路’合作倡议的标杆和示范项目”重要指示,推进与哈国、中远海运等战略合作,提升中哈物流基地、上合组织国际物流园“两基地”发展水平,推进霍尔果斯东门无水港建设,搭建新亚欧大陆桥陆海联运电子数据交换通道,深化与哈萨克斯坦等中亚国家经贸、文化交流合作,畅通贸易往来通道,促进中欧班列量质齐升,建设亚欧重要国际交通枢纽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合作交流平台。

拓展开放合作空间。围绕过境粮食、进口肉牛和进境种球,出口紫苏、食用菌、泥鳅等,探索建立农产品市场采购、服务贸易监管模式,推进贸易便利化改革。建设“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海产品综合性交易市场,打造国际远洋渔业交易中心。紧盯中日韩自贸谈判,在投资、贸易、金融等领域扩大开放步伐,加大面向日韩引资和项目合作力度。

强化系统集成创新。在继续深化贸易便利化、政府职能转变等领域制度创新的基础上,重点围绕企业需求,侧重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等实体经济方面的制度创新,加大政策研究,梳理形成一批高质量的制度创新成果,有效释放政策红利,进一步提升企业对自贸试验区建设感受度。

重抓营商环境优化。咬定“国内一流、国际公认”目标,制定自贸试验区优化营商环境实施方案,深化商事制度集成化改革,推进企业从注册到注销全链条流程优化,打造一批“当年开工、当年竣工、当年投产”标杆项目,为项目加快建设探路子、摸经验。搭建连云港片区公共信用信息服务平台,为事中事后监管提供支撑。对标国际规则,完善具有连云港特色的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功能,推动“单一窗口”由监管服务为主向口岸全程物流服务延伸。

推动协同联动发展。推动自贸试验区和市开发区、徐圩新区等各类产业功能区优势叠加、联动创新、协同发展,建设“全域自贸”,带动全市共享自贸试验区改革红利。深化连云港海港与徐州陆港、淮安空港合作,做强海铁联运优势,打造物流枢纽“黄金三角”。学习借鉴上海、广东、福建等自贸试验区先进经验,加强与陆桥沿线自贸片区交流合作,推动联动发展、协同创新。

值得一提的是,连云港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张磊接受深圳特区报记者采访透露,未来连云港片区将与同样承担着国家开放创新任务的粤港澳大湾区在产业配套等方面开展合作。

“作为承担着国家开放创新任务的粤港澳大湾区,正在着力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尤其是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及大力发展海洋经济等方面向着具备国际先进产业发展水平迈进,有众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同时也给两地产业优势互补、联动发展带来众多的合作空间。”张磊说,比如,粤港澳大湾区聚集了华为、腾讯、中兴、大疆、比亚迪等一大批创新型企业,装备制造、汽车、石化、家用电器、电子信息等产业正逐步从加工生产环节向研发、设计、品牌、营销、再制造等环节延伸。连云港发展处在工业化加速发展阶段,自贸片区内产业发展未来一段时间内仍以生产制造为主,可以在深入研究产业链的基础上,加强与粤港澳大湾区的沟通交流,有选择性地承接粤港澳大湾区的制造业转移。

张磊表示,同样,两地在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型显示、新一代通信技术、5G和移动互联网、蛋白类等生物医药、高端医学诊疗设备、基因检测、现代中药、智能机器人、3D打印、北斗卫星应用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方面可探讨合作的空间也很大。

张磊说,除了产业的梯次性,还有像研发创新、港航物流、文化旅游等等,两地都可以合作。

编辑 许舜钿

(作者:读特记者 窦延文)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