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天文观测环境保护与发展学术研讨会在深圳举办
深圳特区报记者 方胜
2023-10-29 18:47
收录于专题:飞阅深圳 | 专题

为依托西涌国际暗夜社区创建契机,深入探讨暗夜经济的高质量发展,经中国科学院同意,首届天文观测环境保护与发展学术研讨会于10月26-29日在深圳西涌国际暗夜社区举办。

西涌国际暗夜社区的美丽星空,深圳市天文台供图

本届学术研讨会由中国天文学会、天文科普工作协作组、广东省科学技术协会主办,深圳市天文台、深圳市大鹏新区城管和综合执法局等单位承办。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天文学会理事长韩占文,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研究员史生围绕“仰望星空,面向未来”的主题进行研究和讨论。

西涌国际暗夜社区观星地图,深圳市天文台供图

本次研讨会邀请了来自全国各天文研究机构和高校的相关科研人员和学生,地方政府负责城市规划、科技发展等相关部门人员,天文观测环境研究和开发相关组织和行业人员等百余名代表齐聚深圳大鹏,交流天文学最新进展,探索天文观测环境与地方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让基础研究走进社会、让社会理解基础研究,围绕“仰望星空,面向未来”的主题,交流天文学最新进展,研讨天文观测环境保护与当地生态、文旅、经济发展的关系,并实地考察西涌国际暗夜社区。

与会嘉宾合影留念,研讨会会务组供图

本次研讨会由中国天文学会、天文科普工作协作组、广东省科学技术协会联合主办,深圳市天文台、深圳市大鹏新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太皓星空教育科技(深圳)有限责任公司、深圳市潮汐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联合承办。为深入推进“绿美广东”生态建设,奋力打造“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标杆,深圳西涌成功创建了我国第一个、亚洲第二个国际暗夜社区,迎来了“暗夜经济”发展热潮,也为大湾区市民提供了“1小时星空银河圈”,提高了天文观测效果,更为全国乃至全球光污染治理以及暗夜保护提供了深圳模式。

研讨会现场,研讨会会务组供图

大会首日的此次研讨中,七位分享嘉宾分别以报告的形式,展开了思维碰撞,探讨了天文观测环境与地方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献上了一堂精彩纷呈的天文主题课。

在上午的研讨环节中,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天文学会理事长韩占文以“恒星演化”为开篇,探讨了恒星演化的内容和最新进展;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研究员史生才介绍了射电天文的观测和发展,并做了作《亚毫米波天文台址条件和望远镜建设规划》的报告;原空军一级飞行员、国家首批航天员潘占春与公众一起回顾了我国载人航天的发展历程。

下午的研讨会此外,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李菂以“中国天眼洞见动态宇宙”为题,向大家展示了FAST望远镜的情况和观测进展;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冷湖基地首席研究员邓李才则主要介绍了冷湖天文观测基地的台址勘定和保护,让公众理解了冷湖这一新晋天文观测地的基本情况;鲜为人知的是,人迹罕至的南极也是一处天文学家向往的建站圣地,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南极天文与时域天文研究团组商朝辉与大家分享了鲜为人知的我国的南极天文台址:——昆仑站的勘探、测量和保护利用的情况,以及自己两次前往南极建站的故事;最后,深圳市天文台天文部部长、副研究员、西涌国际暗夜社区发起人梅林就暗夜保护这一大家关注的主题,介绍了西涌国际暗夜保护社区从策划到建成的经历、经验。

此次研讨会中,七位分享嘉宾分别以报告的形式,展开了思维碰撞,共同探讨了天文观测环境与地方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献上了一堂精彩纷呈的天文主题课。

天文学是人类认识宇宙的科学,是推动自然科学和高新技术发展、促进人类社会进步的前沿学科之一;天文观测的每一次重大发现和重要成就,都会不断深化人类对宇宙奥秘的认识,对人类文明进步产生深刻的影响。主办方负责人表示,希望以本次研讨会成功举办为契机,碰撞出思想的火花,探讨最前沿的科学问题,促进天文领域专家开展更广泛地交流与合作,联动科研机构与地方政府的力量,谋划天文观测环境与地方经济发展的新机遇,搭建基础研究与社会公众联通的桥梁,谱写天文研究及科学传播的新篇章。

编辑 葛墨含 审读 刘春生 二审 张雪松 三审 陈晨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方胜)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