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定南,经过一个多小时车程,“五洲客家音 四海桑梓情——世界客家摇篮赣州行”网络主题宣传活动采访团来到全南县。天龙山景区是必去的景点之一。“天龙山峰插云霄,桃江曲折环山绕,四季不凋青春色,人杰地灵出英豪。”明代理学家王阳明曾在全南县天龙山留下千古佳句。
天龙山风景区
随团导游很热情,在这里工作了三年,对这里的地理地貌也是很有研究,她介绍到,“天龙山因山峦昂首酷似巨龙腾飞而得名,山势险要,风景秀丽,奇特多姿,悬崖崛起,三面壁立,怪石峥嵘,是典型的丹霞地貌。”
天龙山景区“武侠味”十足,景区植入《天龙八部》IP,在客家文物中巧妙的融合了《天龙八部》的武侠文化和天龙山的禅修文化。漫步其中,仿佛穿越到了《天龙八部》的世界:曼陀山庄临湖而建,木婉清吧幽静雅致,乔峰杏子林光影斑驳……其中天龙八坊以仿古建筑为主,白墙灰瓦、客家围屋的建筑很有特色。部分建筑的墙壁上,带有《天龙八部》武侠文化等元素的图案。
随着赣深高铁开通,天龙山景区已成为赣州乃至江西对接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旅游目的地、全市客家文化旅游区的核心景区。
领略了天龙山的武侠风,采访团来到雅溪古村,感受古村里的慢时光。赣南有600多座风格各异的客家围屋,素有“东方古堡”之称。雅溪村客家文化底蕴深厚,在相隔不到100米就有两座围屋,分别为土围、石围,已作为赣南客家围屋的组成部分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后备名录。
雅溪古村
进入雅溪土围,四四方方坐北朝南,呈中轴布局对称,正厅为轴,两侧生产生活空间对称布局,由上而下,层层跌落,主次分明,古朴庄重。
近年来,赣州市全南县加强对传统村落保护,积极探索出“保存、保护、整饬、更新”四种传统村落保护模式,让古村落焕发新活力。目前,该县拥有客家围屋31座;客家古祠堂300余座,保存较好的古祠堂共有101座,盘活的古祠堂俨然一个个鲜活的客家文化博物馆,展示着客家民风民俗,承载几代客家人的眷念。
按照“在保护中开发,开发中保护”原则,雅溪古村建成了全南首个客家民俗文化综合展示馆、二十四节气展示馆、客家擂茶馆、客家磨斋坊、客家豆腐坊、客家米酒坊以及农耕文化展示厅,体验性、互动性极强。
采访团在雅溪古村行至一半,偶遇一场秋雨,正好在土围避雨,这时,一杯客家擂茶最合适不过。在雅溪土围,客家擂茶文化传承人曾水英现场为大家煮上了一杯擂茶。
赣南自古流传着“无擂茶,不成客家”的谚语,随着岁月的变迁,擂茶已然成了赣南客家人的四季饮食习俗之一。赣南客家擂茶制作技艺在2014年列入了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雅溪的擂茶,是用新鲜茶叶加上糯米所制,配上自家种的花生芝麻等,似茶如汤,香气四溢。讲究天然、质朴、和谐的擂茶,不仅符合中国传统文化标准和礼仪规范,而且与追求精行俭德和修身养性的观念一致,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追求中的“天人合一”。
从天龙山到玲珑秀美的雅溪围,处处散发着迷人的客家风情,千年雅溪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享受古村的慢时光。
(部分图片由主办方提供)
审读 韩绍俊 二审 赵偲容 三审 陈晨
读特热榜
1温度记丨“桦加沙”叠加冷空气或堪比“山竹”!深圳明日夜间起将迎风雨最强时段
2最新消息!大小梅沙、中英街等临时关闭,列车停运,轮船停航|滚动更新
3“风王”已升至17级,广东多地下周或停工停课!台风“桦加沙”逼近,请收好这份超全防范指南
4台风“桦加沙”风险对标“山竹”,深圳全市台风预警生效
5打造航天科普新地标!深圳太空馆将于月底开放
6从“一包难求”到早餐上新!深圳报业食堂便民服务再升级
7黑心棉,能上A类标?你买的“四件套”,有坑!
862米/秒,17级以上!台风“桦加沙”已经“强到爆表”
9至少备3天应急物资!超强台风“桦加沙”体型超整个广东省
10港珠澳大桥游9月23日及9月24日全天暂停营运 | 持续关注
IN视频
鹏友圈
台风预报员一定要专业吗?不,来鹏友圈放开“整活”,用夸张表情“追”台风走位、幽默语言输出硬核防台风知识,用有创意的方式解锁“台风预报员”新身份,让台风防灾知识悄悄“出圈”! 【本期话题】#台风预报员挑战# 【活动礼品】帆书“李蕾讲经典”月卡 【参与形式】在鹏友圈带话题发布视频动态(视频为mov或mp4格式),我们将根据动态的质量、评论数、点赞量选出5位用户送上帆书“李蕾讲经典”月卡1份。
防台风准备不用手忙脚乱,总有人琢磨出省时又管用的省心办法——或许你有快速封窗的懒人技巧,又或许你总结了台风天必囤清单……这些防台风的实用经验,都值得分享给更多人! 【本期话题】#防台风准备大作战# 【活动礼品】帆书“李蕾讲经典”月卡 【参与形式】在鹏友圈带话题发布视频动态(视频为mov或mp4格式),我们将根据动态的质量、评论数、点赞量选出5位用户送上帆书“李蕾讲经典”月卡1份。
【图片动态】
炒面线
【图片动态】
- 友情链接: 深圳新闻网
- 粤ICP备10228864号
-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0917号
- Copyright @1997-2023 深圳特区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