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光灯 326期|随份子随成了负担,人情不该金钱化
晶报记者 伍岭
2023-10-26 09:00

近日,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wenjuan.com)发布的一项有1000名受访青年参与的调查显示,93.2%的受访青年在随份子上有负担,其中51.2%的受访青年认为既有经济负担也有人情负担。50.2%的受访青年认为应勇于向高额礼金说“不”,拒绝情感绑架。

从一些机构发布的数据来看,近些年个人的人情往来支出总额以及在个人总支出中的占比都是在上升的。人情,在中国社会是一个较为复杂的情感体系,牵涉情谊、社交、面子等等,在此基础上,份子会更容易偏向于功利。

西南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冯华说,“一个直观的感受是,十来年前200元的份子钱是比较有面子的,但现在可能得500元甚至更多,才觉得拿得出手,而且份子钱不随则已,要随就要达到大家公认合适的标准,所以份子钱水平越来越高。另外,从社会关系的角度来看,社会交往除了有强关系,还有弱关系,关系越强,交往越深,就越容易用比较高的金额来彰显关系的亲密性,而弱关系虽然紧密度不高,但无限扩大也会带来较大的经济负担。”

这种经济负担是被人情负担所绑架,为什么单纯的祝福表达却让人倍感压力呢?这其中蕴含的人情面子、交往互惠、感情交流等意涵,似乎只有金钱的多少才能衡量其价值,这自然就形成了歪风气,不是在社会上也流行着这样的话吗——人生新三大难题:借钱、买单、随份子。

央视网也报道过随份子的尴尬事情:中秋国庆8天假,一些人的行程却被一场又一场的婚礼邀约填得满满当当。比如#国庆8天假7个朋友结婚#、#女子吐槽工资5000元国庆随份子近3000元#等词条也是轮番占据热榜前列。随份子表祝福,本来是一件皆大欢喜之事,也就是因为人情重、面子薄,才变得不那么快乐。

川观新闻就曾提过“请柬像‘罚单’”的观点,直言这种美好祝福行为背后的畸形发展,一方面人们用份子钱来衡量双方感情的深浅,变成了“礼重人意重”:凡是我老铁,份子定要多。这实际上反而无益于人际关系的维护:轮到对方回礼时,给少了,这老铁不够意思啊,给多了,又觉得情面过不去,就像俗话说,“人情大于债,头顶锅难卖。”

尴尬之余,更有让人哭笑不得的遭遇。

澎湃新闻就报道过一则消息:当情谊破碎时,随的份子钱还能要回来吗?这种纠纷与家务事一样难判,在法律层面只能劝慰。随份子这种行为,从法律层面上来讲,属于行为人单方的赠与行为,一旦发生转移,法律并不支持被告予以返还。但是,如果被告愿意主动退回礼金,法律允许。所以,尽管原告心里委屈,也只能是从人情世故的层面去理解这件事。从另一方面也可以看出,人与人之间的情谊有时候就是那点礼金所换取的。

但我们要知道,随份子作为传统习俗并非什么陋习,只是我们需要倡导让随份子回归本真,而不是相互攀比和人情的金钱化。

央视网《新闻+》里有提到,现在有一些新形式很值得提倡,例如年轻人流行的互免礼金、“众筹”、“时间银行”等创新形式。这些方式是希望回归随份子最初的互助功能,让婚礼变得简单、热闹、节约,大家量力而为,量入为出,不用金钱的多少衡量关系的深浅。最重要的是,如果收到的邀约是自己不愿意且负担很重的,我们应该果断拒绝。

《宁波晚报》就报道过这一现象:记者曾蹲点宁波海曙区婚姻登记中心时发现,当时这里为每对新人都送上了一份特别的礼物——婚礼“互免卡”。所谓“互免卡”,就是指当你参加亲朋好友婚礼时,送出此卡代替份子钱,等自己结婚时,以此卡为凭证,亲朋好友同样可以免份子钱。

份子钱是否该免应属个人选择,但变味的习俗要禁止,更不该被面子所驱使。既要在教育和宣传上体现正确的价值观,更要把一些传统文化融入到民众的互助意识中来,文化信心进一步增强,就能更好地将文化的本意发扬开来。当然,随份子要从我做起,勇于向高额礼金说“不”,拒绝情感绑架。

编辑 刘珂

(作者:晶报记者 伍岭)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