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年前,郑丽萍为父母在铁皮屋的家中拍下的温馨合影。
▲今年年初,郑丽萍又为父母在家里拍下幸福的合影。 受访者供图
日前,市妇联携手深圳晚报推出“i的时光——‘最美家庭’影像家谱”,面向全市征集深圳人的家庭故事,呈现幸福家庭的美好与变迁。近日,活动收到一组跨越40年的新旧对比照。读特记者通过采访这组照片的拍摄者郑丽萍,揭开照片背后一个深圳家庭美好温馨的奋斗故事。
1979年,自小在宝安县成长的郑文华感受到家乡即将迎来的巨变,从广东省梅田矿务局携妻带子回到自己出生的地方。那一年,郑文华入职深圳市公安局,从此成为深圳治安的守护者之一。
“那时候条件很艰苦,父亲的单位给我们分了一间铁皮屋,六个人就蜗居在这小得不能再小的屋子里。”在郑文华女儿郑丽萍的回忆中,那时一家六口在深圳还没有一处像样的居所。
“铁皮房在市公安局大院内的一角,建材的属性决定它夏日燥热、无法防蚊虫,下雨时噪音也很大。虽然居住环境并不算好,但一家人依然怀着对未来的美好憧憬,欢欢喜喜地搬了进去。”
那一年,作为家中的长女,郑丽萍已20岁。调入市总工会工作后,她一直从事宣传工作。单位给她配了一部在当时并不多见的照相机,端着这部照相机,她跑遍深圳各个角落,用镜头见证了经济特区的发展,用摄影作品留下了历史变迁的种种印记。
一天,当她回到家中,看见身着制服的父亲刚下班不久,倚靠在沙发上与母亲温声细语地交谈着。看着父母其乐融融的样子,她心生感动,举起照相机,拍下了这美好的一瞬。
时光荏苒,此后不久,市公安局为职工及其家属修建了更舒适的楼房,全家开开心心地搬进了新居。郑丽萍随后也成家立业。
随着经济特区的建设发展,高楼大厦也逐渐拔地而起。一天,郑丽萍下班探望父亲,从窗户远远地眺望出去,看见远处围起一大片地,听父母说那是要盖一栋极高的大厦。于是,她每次看望家人时都会留意一下那栋大楼。她总感觉每隔几天,楼的高度都会高出许多。后来她了解到,那栋高楼就是地王大厦。作为当时中国最高的建筑物,地王大厦也是“深圳速度”的又一体现。
郑丽萍说,我们一家作为见证者,眼看着这栋高楼平地而起,也眼看着经济特区一波又一波的飞速发展。
如今,郑丽萍一家仍幸福地生活在这里。年初,郑丽萍又为父母在家里拍下一张温馨的合照。照片上的郑文华夫妇系着大红色的围巾,满脸笑意。
“一直以来,我用相机记录父母生活的照片有近万张,每一张都饱含着幸福的气息。40年来,我们的家庭幸福美满,与特区一起成长。”郑丽萍说。
(来源:深圳晚报)
编辑 昌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