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鹏新区坝光片区构建全域空间数字孪生管理平台 推进重点区域高质量建设

深圳特区报记者 樊怡君
2023-10-20 22:33
摘要

坝光片区CIM应用,旨在搭建全域空间数字孪生体系,面向符合片区特色的“中场景”动态应用,打造CIM规建管融合平台。

大鹏新区坝光片区定位为国际生物谷、食品谷、南方海洋科学城等,是深圳市20大先进制造业园区,市21个重点区域之一。2016年开发之初,坝光片区前瞻性提出“全域、全项目、全生命期”BIM技术应用,并在开发中贯彻实施。2018年,基于多年BIM空间数据与业务数据的积累,坝光片区开始搭建CIM平台,探索建设BIM/CIM动态融合的数字孪生体系。2019年10月“深圳国际生物谷CIM平台研发与应用”项目顺利通过住建部评审验收,成为国内首批通过验收的CIM科技示范项目之一。CIM平台在坝光片区开发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坝光片区CIM应用,旨在搭建全域空间数字孪生体系,面向符合片区特色的“中场景”动态应用,打造CIM规建管融合平台。作为大、中、小场景应用的中枢,中场景片区CIM平台既要为小场景单体BIM体系制定统一标准、实现审核管理、强化信息协同;又要满足大场景城市CIM基础平台与CIM+体系的数据要求,为其静态监管提供数据支撑。

统一标准,打造BIM/CIM融合体系。通过与多家国产品牌的合作,尝试不同应用场景下的图形引擎适配,打破当时国内外对BIM技术接口尚未形成统一标准、部分技术壁垒制约数据交换、BIM技术主要应用单体项目等桎梏。大鹏新区于2016年底编制印发《深圳国际生物谷坝光核心启动区建筑信息模型交付标准》,明确各级模型单元的模型精细度、评审办法及成果交付方式,并按照该标准对各参建单位交付的BIM模型数据进行审查验收,建立符合坝光实际的BIM技术应用配套标准规范,并定期提供培训与交底,夯实了数据交换基础,增强了片区CIM与单体BIM的互操作性。

孪生共建,构建片区全域数字底座。2016年以来,坝光片区不断集聚片区道路、河道、房建等项目数据资产。已实现24条市政道路、16个房建项目、13条河道、2条综合管廊等55个项目BIM数据,立足BIM、数字孪生的方式,构建了片区建筑空间载体为基础的CIM平台。紧抓市数字孪生城市建设的契机,推进片区规划、生态和河道等治理数据交互联动,不断丰富平台数据,增强平台统筹协调功能。

应用导向,建设全域CIM管理与应用平台。近年,坝光片区进入了产业发展的新阶段,坝光CIM平台不断丰富应用场景,增强平台统筹协调功能。一是规划方面,基础信息数据积累和交互方面,探索将片区国土空间数据、片区生态治理数据、城市管理数据融入平台,赋能CIM平台。服务项目建设,实现建设敏感信息预警,实现在保护中开发要求;服务产业导入,以地块信息分析,检校水电气路实际联通情况,提出丰富10分钟生活圈公共配套设施的相关建议。二是建设方面,在BIM对单个项目建设技术支撑的基础上探索项目群管理中的运用,如片区临时道路管理、片区土方平衡设计、建设时序调整,红线冲突协调等。三是管理方面,利用建筑空间载体的数字化信息探索平台在城市治理中的运用,如整合坝光各高清监控摄像头、智能井盖等感知设备,围绕楼宇运维、泥头车管控、地下管网监测等方面开探索展一系列应用。

“十四五”时期是坝光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期,随着深圳海洋大学、国家深海科考中心和海洋博物馆等重大项目的落地,坝光百万平米产业空间的开发,坝光CIM平台将聚焦产业、民生和城市治理,紧抓市区两级数字平台布局的契机,以实际应用和产业发展的思路,不断增强平台功能,服务重点区域高质量发展。

(受访方供图)

编辑 刘悦凌 审读 吴剑林 二审 张克 三审 刘琨亚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樊怡君)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