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意渐浓,北雁南飞。每年10月至次年2月,是大批候鸟到深圳越冬或迁徙途中暂歇的季节。以鹬、鸭、鸻类为主的候鸟“先头部队”,像是避开出行高峰期,近日已提前抵达深圳湾及福田红树林湿地。通过野外高清摄像机可以看到,保护区鱼塘已出现“鸟挤鸟”“排排睡”的热闹场面。
候鸟是生态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们遵循着自然规律,随着季节的更迭而进行大规模的迁徙。这种有规律的移动,有助于维系生物多样性,确保各类物种在地球上的生存与繁衍。同时,候鸟的迁徙也是生态平衡的重要保障,对自然环境的适应和调整有着积极作用。早归的候鸟,不仅给鹏城的秋冬季节增添了一道美丽的风景线,也充分彰显出深圳生态保护工作的显著成效。
良禽择木而栖。数不胜数的候鸟之所以选择深圳作为越冬歇脚之地,当然是因为这里有温暖的阳光,自然禀赋优越,湿地资源丰富,有296公顷的红树林为它们筑起了食物充足、环境优越的万里迁徙中转港。不过,一个城市不管拥有多么优越的自然禀赋,如果缺少对生态环境的足够珍视、缺少对鸟类的真心爱护,都很难形成候鸟越聚越多的栖息地。而在深圳,城市发展以生态保护为先,早已是一种深入城市骨髓的自觉。不久前,深圳湾超级总部基地片区为候鸟迁徙规划设计了三条通道的事就在网上传为佳话。鸟虽无言,但鸟儿却能从不断优化的环境中察觉到哪座城市更爱它们。现如今,提早南归的鸟儿齐聚深圳,是为自身抢先占据优良的越冬地,也是在用翅膀为深圳的生态保护与生态环境打出了高分,投出了信任的一票。
以福田红树林湿地为核心的深圳湾,是全球候鸟迁飞通道的重要驿站和越冬地。今年的冬天也是全球首个“国际红树林中心”落户深圳后的第一个候鸟越冬季。深圳要立足自身优势,再接再厉,高标准高质量推进“国际红树林中心”建设,为南归候鸟营造更加优良的栖息环境,也为生活在深圳这座城市里的人们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人居环境,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可持续发展先锋”的新篇章。
(原标题《“鸟挤鸟”为深圳生态环境打出高分》)
编辑 钟诗婷 审读 刘春生 二审 高原 三审 周斐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