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城市东莞的人才购房补贴,最高已经提升到1000万元。
最近,东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发布消息称,2023年东莞特色人才的住房补贴、生活补助、引进人才奖励、创业贷款贴息的申报工作,已经开始。
其中最受关注的是,东莞将特级人才的购房补贴,从原标准的250万元提高到了1000万元。此外,其他层次人才的购房补贴标准也均有大幅提升。
在人才争夺战越来越激烈的今天,大幅度提升人才补贴,能奏效吗?
补贴大幅提升
与不少城市相比,东莞此轮仅购房补贴,就为特级人才提供1000万元,从绝对金额上看,颇具竞争力。
以近日同样发布“人才强市25条”和“重点产业人才7策”两项人才新政的江苏省会南京为例,其9月19日发布的人才新政显示,对引进的顶尖人才,给予300万元的安家补贴。
那么,什么类型的人才,称得上东莞的特级人才?根据《东莞市特色人才认定评定暂行细则》,东莞的特级人才目录包括32大类。
具体看,东莞的特级人才包括,诺贝尔奖获得者;中国国家最高科学技术进步奖获奖者;中国、美国、德国、英国、法国、日本、加拿大等国的科学院院士、工程院院士;(担任过)世界知名大学校长,
图灵奖获得者;菲尔兹奖获得者;获中国政府“友谊奖”的专家;世界500强企业总部首席执行官、首席技术官或技术研发负责人等人才。
值得注意的是,东莞评定的特级人才,不仅包括科技创新层面的人才,还囊括不少文体类人才,比如世界著名乐团首席指挥、艺术总监、首席演奏家;近5年直接培养出奥运冠军的主教练等。
东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相关工作人员透露,此前已成功引进过特级人才,但不便透露人数与名单。
除了特级人才,东莞根据一定标准,将特色人才划分为一类到四类。而一类、二类、三类、四类人才的购房补贴,此次分别由200万元、150万元、100万元和30万元,提升至600万元、400万元、200万元和100万元。
尽管东莞大幅度提升人才的购房补贴,但根据诸葛找房数据,东莞二手房均价达到了26389元每平方米,在科创人才聚集的松山湖区域,房屋均价更是超过了45000元每平方米,这样的房屋均价在GDP体量相当的城市中位居前列,甚至超越不少强省会城市。
在部分业内专家看来,东莞现行的房价,实际上让其高额的购房补助“大打折扣”。
不过,除了购房补贴,此次东莞还提供了较为可观的租房补助。根据申领规定,特级人才每个月最高可获6000元租房补贴,一类人才最高5000元/月,二类人才最高4000元/月,三类人才最高3000元/月,四类人才最高2000元/月。
转型焦虑
东莞为何大幅提升人才补贴?在不少业内人士看来,转型焦虑是其中关键因素。
东莞地处广州市至深圳市经济走廊中间,西北距广州市中心区59千米,东南距深圳市中心区99千米,距香港中心区140千米。
数据显示,2022年,东莞GDP为11200.32亿元,比上年仅增长0.6%,增速在广东全省排名倒数。
今年上半年,东莞GDP为5262.10亿元,同比增长1.5%。这一增速,在广东21个设区市中垫底,不仅跑输广东所有地市,而且在24个万亿GDP城市中位列倒数第一。
2022年,东莞工业总产值超过2.5万亿元,全部工业增加值达到6244亿元,位列全国第九,超越成都、杭州、武汉等强二线城市。工业强市东莞,当下经济怎么了?
在不少业内人士看来,东莞放缓的增速,与其当下面临的转型问题息息相关。
广东社科院经济学研究员丁力认为,东莞当下面临的问题,与其产业发展的历程息息相关。他说,“东莞的制造业,兴起于为外贸订单加工、组装。东莞一直以‘世界工厂’著称,制造业占比很大,但自有知识产权相对不足,对外依存度很高。在全球产业分工当中,算不上高端。在人工、土地、能源等低成本优势慢慢消散以后,东莞的制造业面临较大的转型升级考验。”
近年来,东莞也在不断引进高新技术企业。比如国内知名企业华为,就将华为终端的总部,设在了东莞松山湖。
但在丁力看来,虽然华为落户东莞,可以说“身”在东莞,但其研发、创新以及产业链的关键环节,依然与深圳紧密相连,可谓“心”在深圳。
他说,“东莞要想转型升级,改变自有知识产权不足,对外依存度很高的问题,吸引人才具有紧迫性。但要重视的不仅仅是个别特级人才,从人数上看,三类、四类人才非常关键。”
根据东莞制定的标准,其三类人才中包含不少当地产业亟需的人才,比如近5年获聘国家重点研究计划的子课题负责人、海外知名院校博士且与在东莞纳税50亿以上企业签订3年以上劳动合同的人才……
此外,不少具有正高职称的职业都入选当地四类人才,比如具有注册会计师证的正高级会计师和中小学正高级教师。
在不少业内专家看来,东莞尽管地处珠三角区域,但作为普通地级市,在“科教文卫”层面,存在先天短板。
自建高校群是出路?
在丁力看来,除了高福利吸引人才,自身培养人才是非常关键一步。他说,“东莞目前高校情况不容乐观,虽然是万亿GDP城市,但仅有东莞理工学院、广东医科大学两所公办本科。”
而仅有的两所公办本科院校中,广东医科大学主要培育的还是医药类人才,与东莞产业适配的仅有东莞理工学院。
近几年,东莞也意识到这一问题,加快大学的建设。据了解,广东省新建的大湾区大学已规划落地东莞。
大湾区大学定位以理工科为主的高水平新型研究型大学,按照“一校两区三功能”规划建设,同步在松山湖科学城和滨海湾新区威远岛设置校区,总占地约2356亩。
据了解,目前大湾区大学(滨海湾校区)一期工程施工图审查项目招标和工程造价咨询服务项目均已截标,两大项目相继截标,标志着大湾区大学(滨海湾校区)距离落地建设又迈进了一大步。
在5月15日举办的大湾区大学筹建进展交流会现场,大湾区大学(筹)行政负责人戴长亮介绍,目前大湾区大学已正式列入省高校设置“十四五”规划,并连续三年列入省政府工作报告。
丁力分析,自建大学能够为地方夯实人才基础,长远看对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影响深远。但想建成优秀的大学,除了充沛的资金投入,更需要时间的沉淀。
近几年,广东不少城市都与香港高校开展紧密合作。比如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就在2022年9月开学,首批录取了600名研究生。
“从这一层面看,东莞其实可以引进部分香港乃至世界名校,加快人才队伍的培育。”丁力说。
(原标题《拿到诺贝尔奖,到东莞买房补贴1000万》)
编辑 黄小菊 审读 刘春生 二审 郑蔚珩 三审 陈晨
读特热榜
1“风王”即将“登基”?秋台风来了个“双连击”,深圳周末下雨“魔咒”又被激活了!
2极克雷达|iPhone17“最强对手”?搭载“妙享背屏”,小米17全系列更多剧透→
3湖南一高校辅导员被曝诈骗上百人超700万元,多名受害者发声,警方回应→
4高速上行驶遭遇“喷泉”?相关部门回应:整改
5深圳“限外”政策调整!
6国庆中秋“艺起来料”,坪山街坊才艺擂台赛报名火热开启
7全国关心下一代工作表彰大会在京举行 深圳1集体3个人获表彰
8深圳市解除分区雷雨大风黄色、分区暴雨黄色、全市雷电预警信号 | 持续关注
9读特热评 | 女乘客卧铺打伞,隐私需求不能被无视
10李家超发表第四份施政报告,“心急如焚”之事与深港合作息息相关
IN视频
鹏友圈
创新之城深圳,也是“爱阅之城”,多年来一直深耕全民阅读。在地铁、公交上,在公园草坪、长椅上,在各具特色的书店、书吧里……你经常能在各种各样的地方,看到深圳人读书的身影。从社区的公共图书馆、街边的“24小时书吧”,到连续举办25届的“深圳读书月”,文化的力量正“润物细无声”地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 一起来分享你在深圳遇到的美丽读书瞬间——可以是你在通勤地铁上,读散文的片刻惬意;可以是你周末在莲花山公园,铺块餐布边晒太阳边翻书的悠闲;也可以是你深夜路过24小时书吧,透过玻璃看到陌生人专注读诗的温暖剪影~让我们一起收集这些闪光瞬间,让书香在交流中传递,让更多人感受这座城市的文化温度! 【本期话题】#爱读书的深圳人# 【活动礼品】有你“圳”好深圳盒子、帆书“李蕾讲经典”月卡 【活动时间】即日起-9月20日 【参与方式】在鹏友圈带话题分享你在深圳遇到的美丽读书瞬间,我们将根据动态的质量、评论数、点赞量选出3位用户分别送上有你“圳”好深圳盒子1份和帆书“李蕾讲经典”月卡1份。 【兑奖方式】活动结束后我们将为入选用户发送短信收集领奖信息,请您注意查收。
00:11
小梅沙畔,邂逅今日绝美落日 图为拍摄于9月11日,捕捉到深圳小梅沙的落日美景,那温暖的色调,将海、山、城都渲染得如梦如幻 。#读特小记者#
03:09
《好日子》
00:42
#水木年华25周年巡演深圳站 很幸运在读特抽奖活动抽中了水木年华的门票!谢谢读特实力宠粉,请我看了秋天的第一场演唱会! 散场时体育馆的灯亮起来,耳边还飘着《一生有你》的尾音,身边的人还在哼着“多少人曾爱慕你年轻时的容颜”,后援会让我们去老师们的酒店等合影,合影后在吃烧烤的地方偶遇缪杰老师——念念不忘,必有回响。缪杰老师非常接地气,把刚在舞台上闪着光的青春,突然拉到了眼前的小桌子上。 演唱会时有多热血,宵夜就有多踏实。他没舞台上那么“亮”,穿简单的T恤,《在他乡》这首歌太适合在深圳奋斗的我们;缪杰老师还是我老家黔东南榕江县的荣誉村长,对粉丝十分亲切。许多人当年第一次听《启程》是在二十年前的校园里,那时《完美世界》是真的很火。我们把《一生有你》唱给他听,他还随着我们的节奏打着拍子。 临走时我说“榕江见!”,他也回我“榕江见!”。那些藏在旋律里的晚自习、毕业季、第一次离家的夜晚,被他在台上一唱,就全活了过来;而这顿没什么讲究的宵夜,更像给这场青春回忆加了个温暖的注脚——原来陪我们长大的人,真的就像身边聊得来的朋友一样,亲切又真诚。 谢谢读特助我圆梦,希望读特继续为用户带来更多福利,比心~
【图片动态】
- 友情链接: 深圳新闻网
- 粤ICP备10228864号
-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0917号
- Copyright @1997-2023 深圳特区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