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湖南永州玉禾田村,一处沉睡了84年的忠烈抗战将士集体墓穴因修建高速公路而被发现。据考证,这处墓穴安葬着数百位将士,这些将士均来自曾在湖北等地英勇抗击日寇的荣誉第一师。2022年6月至今,中华社会救助基金会关爱抗战老兵公益基金团队先后5次从深圳赶赴湖南永州,与当地政府部门一道,对荣誉第一师抗战遗址进行了反复调研。近日,项目有了新进展,在包括关爱抗战老兵公益基金在内的多方共同积极推动下,荣一师抗战伤重殉国将士墓地已完成了前期的各种手续和规划设计,即将举行奠基仪式。
据了解,荣一师抗战伤重殉国将士墓地项目,是该公益基金“守卫忠魂行动”开始以来,首个大型修复、重建的抗战纪念设施。
这个以深圳为原点,志愿者遍布全国的关爱抗战老兵公益基金,自2013年正式成立至今,刚满10年。据关爱抗战老兵公益基金秘书长罗亚君介绍,该公益基金执行落地的公益项目有6大项,主要分为救助类及非救助类两大板块。截至2022年12月,该公益基金已为全国8873位幸存抗战老兵建立档案,救助困难抗战老兵2313位,送别1895位困难老兵归队,发放新春、端午、中秋节日礼金(礼包)9465人次,为1328位抗战老兵订制抗战胜利75周年纪念礼包,累计发放救助款逾5689万元。
罗亚君介绍道,在接触抗战老兵的过程中,团队逐渐发现,老兵的生活被照料好的同时,老兵们更希望“有人记得、有人祭拜”。已故老兵张修齐生前曾发出疑问:“如果有一天我走了,有谁会记得我?如果有人想知道我们的故事,要去哪里看?”因此,抗战老兵公益基金推进的民族记忆守护计划及老兵记忆博物馆项目,通过采访老兵、口述的形式,用影像和文字加以记录,为老兵留下抗战记忆及应有的尊重。采集老兵记忆是一份复杂且要求很高的工作。其最大的难点在于,这是一份与时间赛跑的工作。健在的老兵年岁已高,表达习惯跟年轻人不一样,这就需要志愿者更加用心去聆听、去共情,去轻轻敲开老兵记忆的大门,让故事自然流露。此外,执行项目的志愿者必须具有相关军事、历史知识的储备,还要懂采访技巧、懂方言、懂摄影摄像技术及影像语言等。
老兵记忆采集完成后,如何最大化发挥其社会效益,也是近年关爱抗战老兵公益基金不断思考并积极探索的方向。“希望这些抗战老兵的故事能触达更多的年轻人,让年轻人能关注抗战老兵、传承抗战精神。”罗亚君说。于是,在2020年,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之时,该公益基金与腾讯游戏合作,在“和平精英”手机游戏里,上线“铭记历史,珍爱和平”的主题活动。这次全新的尝试获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作为从深圳成长起来的公益组织,关爱抗战老兵公益基金也带上了深圳气质。对此,罗亚君认为,由于深圳有毗邻香港的独特地理优势,所以在深圳的公益组织在成长过程中,有更多机会学习成熟的项目运营经验,并不断与外界交流,更新公益形式与理念。关爱抗战老兵公益基金经过10年发展,已逐渐架起一座桥,这座桥联系着抗战老兵及其家属、志愿者、历史学者、捐助者、政府、爱心企业及社会力量。该公益基金成立的10年,也正是深圳公益事业蓬勃发展的10年。公益之潮在鹏城涌动,不久前落下帷幕的第十届中国公益慈善项目交流展示会,吸引了超28万人次线上线下参观、参会,达成意向对接资源逾79亿元。深圳作为志愿者之城,来自五湖四海的深圳人又将公益的种子带回家乡,让公益领域的“深圳经验”得以传播并生根发芽。
公益组织更离不开社会力量,深圳经济蓬勃发展,完善的营商环境及浓厚的创业氛围,让深圳涌现出大批爱心企业。爱心企业、社会力量与公益组织相互协作,继续推进公益理念的传播,为建设现代化慈善、向善的社会持续贡献着力量。
受访单位供图
(原标题《关爱抗战老兵公益基金成立10年:唯有记忆,对抗遗忘》)
编辑 王子烨 审读 刘春生 二审 范锦桦 三审 王越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