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奋进的脚步,总会留下浓墨重彩的印记。
从晋升深圳高新区“两核”之一,到明确成为全市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核心”,创新发展的旗帜越举越高;从南坪三期通车,到香港名医诊疗中心揭牌、坪山河综合整治提升,宜居宜业氛围日渐醇熟;从坪山文化聚落精彩绽放,到名家汇聚诞生全新“文化现象”,居民群众的幸福感不断提升……坪山,这个地处深圳东部的年轻城区,以“开局就是决战,起步就是冲刺”的姿态,积极打造产业、生态、文化、社会治理(民生教育卫生等)全要素创新生态体系,用实干与担当绘就了一幅幅热气腾腾、蒸蒸日上的画卷,精彩阐释了“先行示范”的坪山作为。
坪山区委书记陶永欣指出,作为“东进”战略的主阵地和全市最具发展潜力的城区之一,全区上下要拿出思想再解放、改革再出发、作风再提升、工作再落实的新担当新作为,紧紧围绕建设先行示范区的战略定位和路径要求,全力打造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创新坪山,以实际行动向市委市政府交出一份满意答卷。
坪山区区长李勇表示,要以闻鸡起舞、日夜兼程、风雨无阻的干劲,以勇当尖兵、先行示范的标准,全力巩固夯实创新坪山建设的“四梁八柱”,为全市跑好先行示范区建设“第一程”贡献坪山力量。
创新坪山 加速集聚高端要素
越己者,恒越。
外贸进出口同比增长30.8%,增速深圳市第一;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4.6%,其中工业投资同比实现66.4%的大幅增长,均居全市前列。近日,坪山区上半年经济数据出炉,交出了一份亮眼成绩单。
剖析数据背后的脉络不难发现,创新,正是坪山区力争跑出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加速度,拉动经济增长的“定海神针”。
2019年,坪山高新区正式成为深圳国家高新区两大核心园区之一。今年以来,坪山高新区“委区共建”管理体制机制进入实质化运行阶段,进一步推动坪山高新区建设迈入市级高位统筹、区级高效推动的发展新时期。
借助高新区这一“主引擎”,高端创新要素正在坪山加速集聚,北京理工大学深圳汽车研究院、深圳湾实验室坪山生物医药转化研发中心等先后落户,蒙纳士科技转化研究院揭牌,中英、中澳等海外创新中心成立,深圳智能网联交通测试平台正式启用。同时,各类高层次人才“纷至沓来”,截止今年6月,累计落地高端科技人才222人,全区博士人才在去年底达到612人,较2016年增长近5倍。
实现高质量发展,创新是动力源,产业是着力点。
坪山生物医药企业数量以每年40%、产值以年均30%的速度增长,如今辖区已聚集500余家生物医药企业,在锦绣中路到锦绣东路这条3.6公里的大道上,形成了一条引人注目的“BT”产业大道,呈现出“生物医药企业首选坪山”的集聚发展态势。
与创新发展随影而行的,是坪山因产业实力提升呈现的“先行示范”担当。
今年2月初,当接到深圳市生产防疫物资重任之时,坪山区仅用了3天时间,迅速启动了“深圳公共卫生战略物资生产储备基地”建设。截至5月初,全区在疫情期间共生产近3亿只口罩、约20万套防护服,为全市、全国乃至全球战“疫”提供了坚实的“护身铠甲”,展现了一个创新城区坚持高质量发展的实力与进步。
法治坪山 打造社会诚信风气
荣膺第五届“中国法治政府奖”、获评2019年全国政务诚信百强县……一个个沉甸甸的国家级大奖,正是坪山区积极提升法治建设质量和水平,力争先行示范的最佳注解。
今年以来,坪山区为进一步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将“信用+执法监管”平台建设列入十大改革攻坚项目,打造以执法监督为基础、公共信用为核心、联合奖惩为手段的区级应用平台,实现实时事前、事中、事后监管。据了解,该平台已累计归集80家信源单位、391项信用目录的信用数据604万余条,其中包括行政许可、行政处罚数据98万余条,建立了33个红黑名单档案,并向社会公众提供“一站式”查询服务,确保信用信息应用“活”起来。
以消费者、商户的真实需求为出发点,坪山区在多个重点商圈推出了“坪信惠”项目,消费者通过手机“摇一摇”或“扫一扫”的简单操作,就可以获取所在位置周边商户的信用信息。今年7月,在2020年全国信用大数据应用场景征集活动评选中,“坪信惠”项目荣获优秀应用奖。
结合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坪山区深入推进“雪亮工程”,创新“AI+视频”社会治理应用系统,在全国政法智能化建设创新案例征集活动中,荣膺“2019年全国雪亮工程十大创新案例”,是全省唯一获奖单位、全国唯一获奖区级单位。
为打通基层法治治理的“最后一公里”,坪山不断深化“一社区一法律顾问”工作,在今年正式启动了“执业律师+律师助理+社区工作者”服务模式的探索调整,法律顾问工作时限增加、服务质量提升,进一步完善了社区法律顾问工作“坪山模式”。
人文坪山 生发全新文化现象
波光潋滟的坪山中心公园湖畔,位于坪山文化聚落的图书馆、美术馆等建筑毗邻相望。这个独具魅力的深圳东部文化新地标,因“书话坪山”、“大家书房”会客厅等一系列品牌文化活动“吸睛”无数,并生发出“到图书馆去”等生活新时尚,乃至构建起一个全新的“坪山文化现象”。
距离坪山文化聚落不远,在“文物保护+文化服务/文创空间” 活化利用模式的打造下,大万世居外观依旧沧桑斑驳,内里的精彩却犹如“重生”。巷尾拐角处精心打造的城市书房,不定期举办的各类雕塑、插画、民俗等展览,让这个一度人迹稀落的客家古建筑演变成了文化与旅游的“打卡”胜地,并被列为全市“十大特色文化街区”之一。
将改革创新因子融入文化发展,一条可持续、可复制,具有样本意义的文化建设先行示范路径,正在坪山打造东部文化新高地的征程中,悄然呈现。
如坪山文化智库的38位专家及学者,因坪山文化体制机制的创新而汇集,带动优质文化项目和文化资源不断落地;著名学者周国平、著名建筑师刘晓都,乘着公共文化机构改革的春风,成为了一名“坪山人”,为坪山打造文化品牌带来最强“朋友圈”;“坪山文化菜单” 打造需求导向、质量导向的基层文化产品供给新机制,打通了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创新坪山的城区形象和气质,也正因文化的魅力,而更显生动。
5月1日,一场“五一”坪山播不停活动上线,三天三夜连播72小时,从区委书记走进直播间对话创业者,共话创新坪山发展未来,到全球创新城市连线、外眼看坪山、大咖云开讲、行走山水间,充分展现了科技创新、自然生态和人文环境的交汇交融,以及坪山秉承“正而新、小而精、特而亮、惠而美”文化发展路线以来的深厚沉淀。
幸福坪山 加大民生领域投入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民之所望,政之所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坪山正加速绘就民生幸福标杆的发展愿景。
引进全国知名的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深圳中学、深圳高级中学;去年一年,新增义务教育公办学位1.42万个,占全市新增总数28%,小一初一公办学位保障率90%以上,全市领先;坪山高中园动工,预计2022年建成,届时全区将新增学位近2万个,形成全新高中教育发展聚集群落……这是坪山区坚持把教育作为第一民生工程,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感、获得感的最佳注释。
病有良医、老有颐养,正在坪山一步步变成现实图景。全国唯一的中外合作公立医院——萨米国际医疗中心开业运营,北京中医药大学坪山国医堂揭牌,坪山区香港名医诊疗中心签约落户,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口腔医院(坪山)投入使用,康宁医院坪山院区建成开放;作为全省首批五个试点城区之一,坪山区居家养老信息化服务平台试点工作已正式运行,该平台利用物联网、云计算等先进技术,正构建起精细化的智慧养老服务体系。
在这些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的民生福利背后,是坪山不断对民生投入的“大手笔”。以2019年为例,坪山区九大类民生支出超125亿元,增长47%,占地方本级支出84%;供应民生设施用地127万平方米,占总用地供应量87%。
大美坪山 山青水绿“颜值”动人
坪山河潺潺流动,白鹭飞掠荡起阵阵涟漪;马峦山郊野公园峰峦叠翠、飞瀑如虹;43条小微黑臭水体完成整治、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创下有监测以来最优水平……如今的坪山,山更青,水更绿,为坪山气质增添了一抹动人“颜值”。
自2018年底荣获“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称号以来,坪山进一步自我加压,主动对标最高最好最优,积极打造舒适宜居的生活空间、碧水蓝天的生态空间,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不断提升,城区品质的内涵,不断充盈丰满。
漫步城区,更能深刻感受到坪山追求可持续发展的“精气神”。
在以坪山河治理为典范的水污染治理行动中,坪山区运用“互联网+”思路,在坪山河各重点支流、重点断面、河流汇聚口等散布设置58个监测点,对水质进行动态监测,逐步实现流域智慧水务管理,形成了全国流域治理的“坪山模式、深圳标准”。
推窗见绿,出门进园,四时花草,次第盛开,越来越多的坪山人正在享受着这样的惬意生活。聚龙山花海“春夏秋冬”园、“樱花谷”、“木兰园”等园中园及牛角龙花卉主题公园先后建成,坪山河滨水公园、马峦山“全域博物馆”研习径及“百园计划”实施积极推进,46座公园里的繁花绿植,彰显了这座东部花城“颜值担当”和生态建设的“先行示范”。
岁月更替,使命赓续。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新征程中,深圳发展中的坪山元素,深圳智慧中的坪山力量,定将更为熠熠生辉。
编辑 昌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