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文学的灵感创意从哪里来?“鲲鹏”青少年科幻文学奖广州巡讲干货满满

深圳特区报记者 彭军 通讯员 谢晨
2023-09-17 20:12
摘要

 人文湾区,科幻风来。为打造青少年原创科幻文学品牌,助力推动粤港澳大湾区青少年科普科幻教育,9月16日,应广州南沙图书馆邀请,鲲鹏青少年科幻文学奖巡讲在美轮美奂的南沙图书馆举行,为广大读者带来一场干货满满的科幻阅读写作分享。

人文湾区,科幻风来。为打造青少年原创科幻文学品牌,助力推动粤港澳大湾区青少年科普科幻教育,9月16日,应广州南沙图书馆邀请,“鲲鹏”青少年科幻文学奖巡讲(广州站)在美轮美奂的南沙图书馆举行,为广大读者带来一场干货满满的科幻阅读写作分享。本次活动以“科幻文学的灵感创意从哪里来”为主题,在鲲鹏青少年科幻文学奖官方视频号同步直播。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广州市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山大学中文系创意写作教研室主任王威廉,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获得者、中国少儿科幻代表作家、中国科幻研究中心特聘专家马传思,深圳外国语学校高一学生、第二届“鲲鹏”青少年科幻文学奖获得者陈卓然受邀参加现场沙龙活动。第二届“鲲鹏”青少年科幻文学奖获得者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一年级学生李宇峻、深圳市福田实验教育集团翰林学校六年级学生李泊辰、深圳市福田区福民小学六年级学生周宸逸以视频录像方式参加活动。活动由鲲鹏青少年科幻文学奖联合发起人、科普阅读推广大使谢晨主持。

激情、科学与人文:科幻小作家心中的灵感创意

从小立志献身中国航空航天事业的李宇峻介绍了长篇科幻小说《技术无罪》的创作历程。这部长篇小说创作于高二时期,是一部探索基因技术如何造福人类的作品。人物设定主要以一位医学生和一位推销员的视角,揭示了普通人对推动科技进步的作用。李宇峻认为,科技具有两面性,科技应该造福人类,同时,我们也要保持对未知、荒野的热爱,并希望通过自己的作品,激发人们审视渺小的自我、探索广阔的苍穹。

作者李泊辰是一位军迷,在他的短篇科幻小说《星神计划》中,人类发明了一种能提取人脑意识的技术,通过这项技术,人类建立了一个由AI管理的人类脑库,却意外引发了一场人工智能危机。李泊辰认为,写好科幻小说,需广泛阅读提高科幻素养,并学习他人的写作方法。他的作品受到江波的《机器之门》和斯坦尼斯瓦夫的《惨败》影响,经过多次创作和修改,最终形成了这部两万多字的作品。

作者周宸逸熟读四大名著,经常拿来难啃的大部头理工类书籍“为难”他的爸爸。他的小说《文明之路》讲述了外星文明入侵银河系的故事,主人公卓伟和赵玲在姜天智的带领下,从中国古代文明中找到关键的战略资源和对抗外星文明的思路,与外星文明背水一战,最终取得了胜利,保卫了银河系。他认为,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来的智慧,是文学创作无穷无尽的宝藏,要善于开发和利用。

作者陈卓然是一位铁杆科幻迷,小学四年级至今已经创作并发表多篇科幻小说。她的《心理医生》系列科幻小说写的是机器人心理医生与人类心理医生争夺心理治疗主导权的故事,旨在给出一个解决现代社会心理问题的科幻答案。陈卓然认为,机器人在高速发展的社会中承担了更多的职责,他们不仅要求经济、社会上的地位,更要求对人类情感的深入了解,当需求得不到满足时,人类与机器人之间的矛盾就会激发且放大,被一些恶意机器人利用,导致人类和机器人之间的斗争。但温暖与善意,救赎与互惠,仍是科幻外壳里的本质。

听了几位年轻作者的分享,马传思和王威廉充分肯定了几位作者的创作激情、非凡的想象力和丰厚的科技知识储备,既让成年人惊叹,也让全社会期待。王威廉点赞了同学们的广博阅读和对先进知识的了解。他注意到,这些同学不仅阅读课本上的知识,而且思考当代科学家所关注的重要问题,这体现了中国孩童与世界和全人类同频共振的思考方式。他肯定了同学们在研究科技知识的同时,还展现了亲切的人文关怀,这种人文关怀需要大量的社会科学知识支撑,因此,他鼓励孩子们全面发展,提升对于世界的洞察和理解能力。

想象、未来与现实观照,专家分享创作心得

应主持人邀请,王威廉、马传思结合自己的作品,为青少年作者分享了科幻文学的灵感创意之源,带来极具针对性的写作指导。

王威廉在谈及自己作品《野未来》的灵感来源时表示,“野”字特别具有丰富性,不仅是野蛮、荒野,也可以表示野外,或者野蛮的生命力。创作《野未来》的初衷,既有对未来的感受性认识,又置身在历史情境的此时此刻,用一种眺望未来的姿态。王老师表示,科幻小说的创作灵感可以从生活中的科技启发而来。科幻小说本身是一种思想的实验室,需要具备思想能力、科学知识和人文关怀等多方面的因素,才能创作出真正深刻、引人深思的作品。

马传思分享了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获奖作品《奇迹之夏》的创意来源。马传思表示,《奇迹之夏》的创作与北京附近的雾灵山有关,因为自己很喜欢雾灵山的自然环境,于是将雾灵山设定为《奇迹之夏》的故事背景。作品的产生,离不开对少年儿童成长事件的关注,要去关注他们的孤独,要去思考一些宏大的问题,把现实的境况融入小说的创作中。所以科幻文学作为面向未来的文学,不能仅仅是对未来的遥想,还应该有对现实的关照,否则写出的作品不仅不能打动人,还会显得空洞。

生命、历史与文化自信,书写昂扬的中国故事

面对主持人就如何在青少年科幻创作中传递科技向善、生命无价的理念提问,马传思表示:刘慈欣曾说过,科幻文学是没有人的。这句话的意思是科幻文学一般不关注个体命运,而是关注人类作为整体的命运。科幻文学往往表现人类在亿万年的时空中的发展,它的着眼点是宏大的时空,人类显得十分渺小,所以让科幻显得很阴冷、很凝重。但是,优秀的科幻作品悲悯人类,而非反人类。在叙述过程中,它引发读者的思考,人类有何危险,人类何去何从?这些思考就是立足人类族群的未来,表达对人类族群的悲悯。对于一般作者,不要老去写宏大题材,我们更需要关注小说中的科技发展,引发大家去思考人类面对这些危机的时候,该怎么去应对。

科幻文学写作如何避开穿越剧的误区?如何展开合理想象?对此王威廉表示,科幻文学探讨的是人类文明的一种可能性,并非单纯地写未来发生的事情,比如假设唐代的时候就出现了蒸汽机,将会有怎样有趣的故事?王威廉还引用了诗人西川的诗句“通过解放过去而解放未来”,呼吁广大科幻爱好者要看到历史更多的可能性。

针对主持人关于“青少年科幻文学写作怎样注重写好中国故事,又有全球视野”的提问,马传思、王威廉表示,科幻创作者要有更多的自信,如文化自信、民族自信。正如加拿大科幻作家罗伯特·索耶曾说:“西方科幻正处于没落的阶段,科幻的未来可能就在中国。”我们国家这些年来的科技发展,为科幻文学的创作提供了丰厚的土壤,只要我们对自己的科幻有足够的自信,写出属于带有我们的民族精神、民族血脉、民族科技发展的科幻作品,就一定能够产生国际影响力。

本次沙龙活动由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深圳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共青团深圳市委员会、深圳市福田区人民政府、广州市南沙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广州市南沙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主办,深圳市福田区委宣传部、知识出版社、深圳市福田区教育局、深圳市福田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广州市南沙区图书馆承办。本项目由福田区宣传文化体育事业发展专项资金资助。据悉,第三届“鲲鹏”全国青少年科幻文学奖正处于征稿阶段,将于2023年10月8日24:00截稿,欢迎25岁及以下青少年踊跃投稿。关注“鲲鹏”青少年科幻文学奖官方微信即可参与。

(原标题《科幻文学的灵感创意从哪里来?“鲲鹏”青少年科幻文学奖广州巡讲干货满满》)

编辑 王子烨 审读 刘春生 二审 张雪松 三审 田语壮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彭军 通讯员 谢晨)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