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系统赋能 推动深圳“演出经济”蓬勃发展
李舟
2023-09-12 10:08

为了更好地发展“演出经济”,深圳应在政策、科技、资源、要素、环境、特色、服务等多方面实现系统性改革探索与高效赋能,切实帮助演出经济的上下产业链、供求两侧实现均衡协同发展,实现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指日可待。

近来以演唱会为主的各类大型文娱演出活动人气旺盛,吸引了大量人流跨城观演。据统计,今年以来,深圳举办演艺活动的数量位居全国第三,繁盛的演出市场,不仅展现了深圳城市年轻活力多姿多彩的文化氛围,更对周边城市形成强大的“文化磁吸力”,成为大湾区城市群中一张亮眼的文化名片。

以文艺之光,铸城市之魂

党的二十大报告对“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作出了重要部署。文艺创作以中国精神为灵魂,让艺术的温度、精神的高度、思想的深度直抵人心。文化产业已成为深圳四大支柱产业之一,良好的市场环境为深圳文化产业蓬勃发展和文化人才施展才干提供了最为广阔的空间和舞台。

深圳拥有毗邻香港、与大湾区各城市交通便利的地缘优势,天然带有国际化城市的基因。国际化城市发展更强调人文交流与人文合作,国际化赋予了深圳更为开放包容的学习精神以及实现人文发展的城市文化底蕴。深圳的演出活动不仅覆盖了珠三角广东省,也面向港澳台以及整个国际华人圈,吸引了众多文化消费者跨城而来,也助推了深圳本地居民文化消费持续快速增长。

以文艺之光,铸城市之魂,深圳作为改革开放的窗口城市,一直致力于加快发展文化演艺产业,丰富多彩的主题演艺活动成为锻铸打造深圳城市文化IP和城市文化形象的重要路径和平台。

从供求两端分析深圳演出市场爆火动因

大麦网显示,截至今年底,深圳将举办240余场包括演唱会、音乐节、话剧音乐剧等在内的各类演出活动,线下演出产品类目丰富,满足了不同受众群体的需求。除传统演出外,互动式小剧场演出也成为演出市场新的增长点。脱口秀、即兴喜剧、说唱街舞等新业态深受市场欢迎。这些新业态将演出空间与商业空间巧妙融合,对周边消费起到良性拉动作用,演出场次增长甚至超过了传统剧院。此外,深圳各区域各景区各商业空间均举办了不同特色不同主题的音乐节,每一场活动都能燃爆现场观众,掀起人潮热浪。

剖析“演出经济”爆火的背后原因,应从供求两方面来分析。从需求端来看,一是粉丝文化消费力量茁壮成长,新生代是演出活动的生力军,同时怀旧明星演出活动也会激发不同年龄层次观众的兴趣和参与热情;二是市场文化与服务消费观念在发生改变,消费者愿意支付相应的市场价格甚至溢价参与文化演出消费活动;三是疫情之后被压抑的文化需求得到释放,从需求端出现了显著快速增长;四是演出文化产品的娱乐消费需求弹性正在变小,趋于刚性;五是新生代消费者文化素质不断提升,对高质量大型文娱演出活动的需求不断增加;六是消费者的文化演出类消费需求越来越多元,形成了颇具规模的细分市场,使得各类文娱演出都有一定的市场基础和规模,形成了各自的圈子和需求。

从供给侧来看,演出活动的上游产业包括演唱会的主办方、演员和演出场馆。中游产业则是音响、灯光、舞台、舞美、编导等与演出活动直接相关的环节。下游则是宣传推广、艺人经纪、门票管理、安保等。分析供给侧的发展动因,一方面是直接相关的产业部门发展迅猛;一线城市、特别是年轻有活力的深圳成为众多演出活动热捧之地。另一方面,是间接相关的产业部门所涉及企业门类众多,大型文娱演出活动具有极强的产业关联性和互动性,可激发相关的文创、文旅、餐饮、购物、交通、住宿等多项消费,显著增加就业与消费需求,可带来较显著的直接和间接经济效益,对城市形象的树立与传播颇有助益。

一个城市举办演出活动,背后承载的是上万人的衣食住行。所以参与观看一场大型演出活动,绝不仅仅是某一时刻某一空间下的一场活动而已,“演出活动”在活动前、活动中、活动之后所带来的影响极为深远,所影响和带动的产业链上下游也是极为广泛,涵盖了现代服务业的各个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对深圳发展演出经济的几点建议

跨城观演者对深圳文旅消费的撬动如此显著,如何推动演出消费以及演出拉动的关联消费显著增长?

一是政府通过政策引导培育支持,促进演出经济繁荣。深圳可以通过政策制定,引入和举办更为优质的演艺演出项目,为深圳市民、大湾区居民以及全国、全球消费者提供更丰富的精神文化大餐。演出经济本身就是一种主题特色文旅消费活动,能够很好地克服传统文旅目的地或景区产品同质化问题。通过主题演出营造文化吸引物或活动,快速高效吸引客源,投资最轻、见效最快。

二是深圳利用自身高科技优势,不断创新技术手段,打造沉浸式演出消费体验。深圳市应以演艺经济推动,与高科技企业、文旅企业形成联动,让更广泛的企业类型有意愿参与其中,通过演出活动,激发特色节庆活动、夜间经济、体验经济的蓬勃活力。

三是加快优化深圳演艺服务消费环境,优化交通组织安排,丰富周边消费服务业态,为居民享受演艺消费创造更多便利条件。这就需要各部门切实协同,不断提升服务消费环境,提升公共服务品质,实现演出服务与文旅消费服务的信息化、网络化和智能化。

四是优化深圳文旅服务业结构,提升消费服务品质。深圳市与各区联动协同,不同区域不同景区不同企业,应做好“主题差异、产品分层、体验细化”,围绕从演出活动引发的休闲度假需求,不断强化深圳城市接待能力,丰富泛文旅功能产品配套,做实做优做强实体文旅经济;有效增加服务消费供给,持续提高服务供给质量,以深圳城市创意化的硬件空间和软件运营做整体支撑。

五是持续举办具有深圳文化符号的高品质演出活动。特别是一些品牌类演出活动应坚持周期性举办,坚持举办极具深圳城市特色的品牌演出活动。与城市文旅形成相互承接、相互孵化、相互共生的环境、机制、氛围和市场,大中小演出常态化、持续化,打造文化消费产业共同体,产生具有黏性的深圳城市文化自信与城市文化认同感。

六是构建具有深圳城市标志特色的志愿者演出服务制度与模式。这是志愿者之城深圳的应有之义,也是提升深圳市民素质与人文素养的重要宣传,让每一个来到深圳的外来游客都能感受到深圳这座城市的热情与温度。不再仅仅是演出活动消费者的一场“特种兵式旅游”,更多地让文化消费者们成为深圳本地常旅客,成为“重游客”,让每一场演出活动爆发点燃的“瞬间流量”有效积累转化,不断地转变为城市经济流量,推动消费升级,持续发挥效能。

为了更好地发展“演出经济”,深圳应在政策、科技、资源、要素、环境、特色、服务等多方面实现系统性改革探索与高效赋能,切实帮助演出经济的上下产业链、供求两侧实现均衡协同发展,实现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指日可待。

(作者系暨南大学深圳旅游学院副院长)

(原标题《高效系统赋能 推动深圳“演出经济”蓬勃发展》)

见习编辑 王梓瑞 审读 韩绍俊 二审 高原 三审 张露锋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