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驾驶上高速?深圳始终在先行先试的路上

深政观察
2023-09-11 23:27
摘要

深圳无人驾驶商业化再“踩油门”,自动驾驶正在加速走进我们的生活。

今天,深圳特区报一篇《深圳市自动驾驶汽车将开上高速公路》的新闻刷屏网络。文章消息称,深圳智能网联汽车测试示范路段不断“扩容”,目前已完成首批高坪快速路西段、水官高速、南坪快速路东段、广深沿江高速深圳段共89公里高快速路段作为测试示范道路的评估工作,拟于近期开放,其中包括13公里高复杂度路段。

此外,有关部门已完成深圳市智能网联汽车登记办法和智能网联汽车运输管理规定的起草工作,正在内部征求意见,并联动比亚迪等企业开展智能网联汽车牌照设计工作。根据计划,今年深圳市有望发放第一张智能网联汽车正式号牌、核发第一张智能网联汽车出租车道路运输许可。

这意味着,深圳无人驾驶商业化再“踩油门”,自动驾驶正在加速走进我们的生活。

近年来,国内无人驾驶政策加速出台,测试应用项目频繁落地,产业发展迎来空前的机遇。放眼全国,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城市都在积极布局无人驾驶赛道,一场无人驾驶的竞速赛正在打响。

目前,这些城市的无人驾驶行业发展如何?深圳无人驾驶商业化落地步入哪一个阶段了?全国主要城市中,谁将率先在这一竞速赛中领跑?

01

“当前,随着智能网联汽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和相关产业的全面融合,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正在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9月11日,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一司副司长郭守刚在“2023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大会”新闻发布会上透露,今年上半年,我国搭载辅助自动驾驶系统的智能网联乘用车市场渗透率近一步提升,达到了42.4%。“L2级自动驾驶车型广泛应用,多家车企已经做好了量产L3级车辆的准备。”郭守刚介绍。

随着近年来利好政策持续加码,智能网联汽车加速狂飙,掀起巨大风口。德勤报告显示,未来3~5年,汽车智能化、网联化将迎来一轮高速推进,预计至2030年,中国运营的自动驾驶车辆将达3000万辆。麦肯锡则认为,中国未来很可能成为全球最大的自动驾驶市场,预计至2030年,自动驾驶相关的新车销售及出行服务创收将超过500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3.58万亿元)。

纵观全国主要城市,北京、深圳、上海及苏州在政策及资本的助力下已经形成规模化的企业集聚现象。2020年9月,北京以亦庄经开区为核心启动建设全球首个网联云控式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并于2021年4月批复同意依托该示范区设立北京市智能网联汽车政策先行区;2021年11月1日,《上海市智能网联汽车测试与示范实施办法》实施,提出支持浦东新区根据国家和上海市有关授权规定。

深圳则率先在立法上主动出击。2022年8月1日起,《深圳经济特区智能网联汽车管理条例》正式实施。这也是国内首部关于智能网联汽车管理的法规。法规最大的亮点是,将智能网联汽车分为有条件自动驾驶、高度自动驾驶和完全自动驾驶3种类型,即分为L3、L4和L5“三级”。其中规定,无驾驶人的完全自动驾驶智能网联汽车可以在市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划定的区域、路段行驶。

由于智能网联汽车技术依赖于感知的输入、计算模型以及道路场景数据,需要通过大量的道路测试来不断训练自动驾驶的场景遍历性。法规的出台,为深圳L4级别以上的无人驾驶汽车道路测试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依据。

根据《深圳市培育发展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集群行动计划(2022-2025年)》,到2025年,智能网联汽车产业营业收入将达到2000亿元。

02

立法的出台,就像一个“加速器”,将深圳乃至全国的智能网联汽车行业发展推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小政注意到,自《深圳经济特区智能网联汽车管理条例》正式出台以来,深圳就加速展开了多个道路测试。

就在《深圳经济特区智能网联汽车管理条例》开始施行当日上午,深圳福田CBD路段就首次用L4级自动驾驶前装方案汽车进行全无人自动驾驶的道路测试。

2022年11月,深圳市交通运输局正式颁布了《深圳市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与示范应用管理实施细则》,明确了深圳自动驾驶测试道路将扩展到包括高速公路在内的公路和城市道路,并且允许在深圳开展驾驶人不在驾驶位上的无人道路测试。

越来越多的无人驾驶应用走向各行各业。例如,坪山区自动驾驶小巴串联坪山区政府与坪山高铁路;深圳邮政无人配送车在龙岗赛格园区投入试运行;妈湾智慧港已投入38台自动驾驶集卡,建成全球首个大规模5G+自动驾驶自动作业港区……

截至今年8月,深圳已经累计向15家企业,325辆智能网联汽车发放道路测试及示范应用通知书。深圳累计开放智能网联汽车测试示范道路771公里,同比增长20%。其中,坪山区先行一步,实现全域开放440公里,率先推出全无人商业化试点,累计单次超26000单,运行里程超50万公里。

如今,道路测试的路段越来越多,开始“一脚油门”开上高速公路。据小政了解,深圳目前已完成首批高坪快速路西段、水官高速、南坪快速路东段、广深沿江高速深圳段共89公里高快速路段作为测试示范道路的评估工作,拟于近期开放,其中包括13公里高复杂度路段。

但从测试到真正的商业化落地,也尚有一段距离。不过,深圳已经先行“上路”了。

今年6月17日,深圳宣布:开放首个自动驾驶L4级商业收费运营,市民可以在深圳市坪山区188公里,从早上7点到晚上22点,选择自动驾驶汽车付费乘坐。

这也意味着全国的自动驾驶正式商业化了,面向市场了。

事实上去年底,深圳发布的《深圳市推进智能网联汽车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就提出“双百示范”工程的工作目标,即到今年年底推出100辆以上自动驾驶出租车和100辆自动驾驶公交车。

小政获悉,目前这项工作正在加紧推进。前海合作区拟开通4条线路、20辆规模的自动驾驶公交示范应用,探索商业化试点。在坪山区,已批准了50台自动驾驶车辆商业化运营,其中包括20台全无人出租车。在坪山率先实现全域开放的基础上,当前,宝安、南山等区已计划全域开放并开展商业化试点,争取年内我市自动驾驶车辆达到200台以上试运营规模。

前不久,深圳发布了《深圳市加快打造“新一代世界一流汽车城”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打造万亿级汽车产业集群。面对智能网联汽车的“下半场”风口,深圳已经率先抓住机遇,必将乘势而上,打造全国自动驾驶商业化第一城、新一代世界一流汽车城!

(原标题《无人驾驶上高速?深圳始终在先行先试的路上》)

编辑 黄力雯 审读 韩绍俊 二审 张克  三审 刘琨亚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