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奖代表建言献策: 众人拾柴,深圳文艺创作从“高原”迈向“高峰”

深圳特区报记者 刘莎莎/文 耿超逸/图
2023-09-07 22:58
收录于专题:飞阅深圳 | 专题
摘要

9月7日,“深圳市参评中宣部、广东省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工作座谈会”在深圳举行。

以文聚力,谱写时代华章。9月7日,“深圳市参评中宣部、广东省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工作座谈会”在深圳举行。会上,获奖代表们各抒己见,畅所欲言,为深圳文艺创作从“高原”迈向“高峰”建言献策。

2022年11月,深圳纪录片《柴米油盐之上》、广播剧《南海榕》、歌曲《少年(建党百年版)》获中宣部第十六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电影《奇迹·笨小孩》、歌曲《可可托海的牧羊人》、电视剧《湾区儿女》由其他省市报送,分别获奖。而在2022年广东省第十二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评选中,深圳已有电影《熊出没·重返地球》等11部原创作品获奖。

2023年,纪录片《柴米油盐之上》又传喜讯,荣获第28届上海电视节白玉兰奖纪录片类别最佳系列纪录。该片邀请两届奥斯卡奖获得者柯文思执导,以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为时间节点,讲述了一系列鲜活的中国小康故事。“我们意识到自身所担负的社会责任,我们深刻地理解到影视内容生产从文化价值、社会效益出发的重要性,也更加明确了我们的发展方向——通过打造类似《柴米油盐之上》这样的影视内容,配合国家重大宣传节点、引导观众树立起向上向善的正向价值观。” 深圳市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互娱娱乐公共事务总监宋舸说。

由深圳市委宣传部选送、深圳广电集团制作的广播剧《南海榕》是“深圳三部曲”的第三部作品,继《疍家小渔村》《罗湖桥》之后,第三次荣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南海榕》主创代表、深圳广播电影电视集团广播融媒体中心综合管理部主任许荣斌分享了创作心得:“首先是,文艺创作把握‘时代主题’,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展开创作。其次是,讲好‘深圳故事’,以小切口呈现大格局。第三,打造‘精品工程’,把守正创新作为立身之本。”

歌曲《少年(建党百年版)》的创作者之一罗高丞用“敢”“感”“干”三个字表达了自己对新时代文艺创作的观点。他说:“敢,就是要敢为人先、敢于创新、敢于表达。感则是指,感动自己、感动媒体、感动大众。干,就是撸起袖子加油干的‘干’,干得到位、干得漂亮、干得起劲儿。”

福田区联合出品的电视剧《湾区儿女》荣获中宣部第十六届“五个一工程”奖,并入围第33届“飞天奖”、第31届金鹰奖提名;谈及2023年文艺创作推进工作,福田区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谢希说:“2023年,福田文艺工作者以更加‘自信、奋发、齐心’的精神状态,努力创造更多聚焦时代,心系人民的文艺精品,勇攀文艺高峰。”

盐田区则分享了“放歌新时代”全网歌曲征集活动的探索与实践。“当前,文艺精品创作领域正发生深刻变革,呈现出集聚化生产、科技化融合、产业化运营的趋势,接下来,盐田区将通过组织‘音乐创作营’等方式,继续深化实施‘放歌新时代’精品创作工程,争取再出精品佳作,不断探索和完善数字化赋能文艺精品生产的新路径。”盐田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张玉领说。

近年来,南山区从深厚文化中汲取营养、从创新精神中获取力量,组织区内的文化机构和文艺工作者进行文艺创作,推出一系列“彰显时代精神、南山特色”文艺作品。南山区文联主席林群芳说:“文艺创作,首先是突出思想性,打造主旋律文艺精品力作。其次,整合区域资源,繁荣文艺精品创作。第三,依托活动平台,促进文艺精品创作。”

(原标题《获奖代表建言献策:众人拾柴,深圳文艺创作从“高原”迈向“高峰”》)

编辑 范锦桦 审读 吴剑林 二审 李怡天 三审 陈晨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刘莎莎/文 耿超逸/图)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