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是本年度大讲堂的收官之月,以“历史·社会”为主题,多位专家大咖受邀开讲。中国人民大学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黄卫平,武汉大学国家文化发展研究院院长傅才武,曾出演1987年版电视剧《红楼梦》中“贾宝玉”和“王熙凤”角色的演员欧阳奋强和邓婕等将带来6场讲座。
讲座均设于深圳图书馆五楼报告厅,感兴趣的市民可在讲座时间前往。也可关注“深圳市民文化大讲堂”公众号,点击菜单“讲座信息”—“在线直播”,观看现场直播。
讲座安排如下:
1. 主题:目标与挑战——解析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时间:9月9日(周六)15:00—17:00
地点:深圳图书馆五楼报告厅
黄卫平
嘉宾简介
黄卫平,经济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经济学院让.莫奈讲席教授,历任系主任、院长,曾作为富布赖特高级学者在美国斯坦福大学作研究,并在美、欧任教。中国世界经济学会、美国经济学会、欧盟经济研究会、中国国际贸易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国际金融学会、欧洲学会理事,中美经济学教育交流委员会执行主任。中国太平洋经济合作全国委员会委员。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主要研究方向为世界经济、经济发展与国际商务等。
2. 主题:《诗经》里的声音
时间:9月10日(周日)15:00—17:00
地点:深圳图书馆五楼报告厅
周春健
嘉宾简介
周春健,历史学博士,中山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比较古典学会理事、中华孔子学会理事、广东哲学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山大学“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普及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主要从事四书学、诗经学、文献学研究,在《哲学研究》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90余篇,出版《元代四书学研究》《宋元明清四书学编年》《经史之间》《诗经讲义稿》等专著多部。近年来尤其注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普及与传播,创办家庭式私人博物馆“习之堂儒学馆”,编撰《家庭国学小讲堂》百讲,在机关、企业、学校、社区等不同场合,讲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百余场。倡言“藉展览理解中国”,举办习之堂藏“百年讲义展”“百年家书展”“百年弦歌展”“东亚汉文书写展”“延安文艺讲话展”“木刻雕板展”等主题展览,受到社会广泛关注。2022年,被评为“广东省优秀社会科学普及专家”。
3. 主题:中国经济面临的挑战和应对策略
时间:9月16日(周六)15:00—17:00
地点:深圳图书馆五楼报告厅
周皓
嘉宾简介
周皓,南方科技大学商学院讲席教授,南方科技大学商学院原院长,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原副院长、紫光讲席教授。曾担任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风险分析部高级经济学家。麻省理工学院斯隆管理学院和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访问教授。研究领域包括以消费为基础的随机波动资产定价模型、信用风险的结构化模型与信用衍生品市场、金融市场波动性和收益的预测、动态利率期限结构、金融市场的跳跃性与资产定价之谜、国际风险溢价动态模型、金融机构的系统性风险和宏观审慎监管。研究成果发表于国际一流学术期刊,如《金融学期刊》《金融研究评论》《计量经济学期刊》《商业及经济统计学期刊》等。研究成果获得了多项国际性学术和专业的奖励。其中包括Whitebox资产管理公司授予的年度最佳金融研究论文奖、中国金融国际年会最佳论文奖、PanAgora资产管理公司授予的克罗威尔纪念奖章、芝加哥数量投资协会学术竞赛奖、澳大利亚金融和银行业会议颁发的“银行视野”奖、全球风险管理协会研究奖以及英国皇家学院对冲基金研究奖等。
4. 主题:人工智能如何改变我们:大数据与大模型涌现后的数字城市
时间:9月17日(周日)15:00—17:00
地点:深圳图书馆五楼报告厅
贾西贝
嘉宾简介
贾西贝,国家级高层次人才,华傲数据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曾受聘北京市特聘专家、哈尔滨工程大学等多所大学客座教授、公共大数据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深圳市智慧城市大数据研究院副院长、(电子学会)中国大数据专家委员会委员等专业职务。现兼任深圳市决策咨询委员会、广东省数字政府标准技术委员会、江苏省数字政府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工信部新兴产业百人会等委员及华为外聘专家。曾入选英国爱丁堡皇家学会Enterprise Fellow、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人才、深圳新时代十大好青年、DAMA(国际数据管理协会)中国荣誉CCDO(认证首席数据官)、深圳十大最美科技工作者。在大数据领域申报了131项中国发明专利,51项国际专利(PCT);曾获IEEE国际数据工程大会(ICDE)最佳论文奖,3次在国际顶级数据库综合大会VLDB上演示数据清洗系统。应邀为深圳、上海、广州、武汉等地的干部培训讲授大数据能力及数字中国、数据要素、生成式人工智能等课程。
5. 主题:中华文化的大河底色
时间:9月23日(周六)15:00—17:00
地点:深圳图书馆五楼报告厅
傅才武
嘉宾简介
傅才武,武汉大学国家文化发展研究院院长、国家文化和旅游研究基地主任,湖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武汉文史馆员。中国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委员会“中国文化产业20年学术贡献奖”获得者。中宣部“国家‘十三五’时期文化发展改革规划纲要”起草专家,文化和旅游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专家委员会委员、文化产业专家委员会委员。4次担任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首席专家;2次担任科技部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和国家科技重点研发课题主持人。先后10多次获得教育部和湖北省委省政府的优秀成果奖;获评“武汉大学第七届我心目中的好导师”。著有《文化市场演进与文化产业发展》《中国文化市场与消费研究》《艺术表演团体管理学》《近代中国国家文化体制的起源、演进与定型》《国家文化与国民文化的构造及其转换》(合著)等著作10多部。近10年来发表有关文化政策、文化管理和文化产业领域的论文100多篇。
6. 主题:致敬经典,走进名著
时间:9月24日(周日)15:00—17:00
地点:深圳图书馆五楼报告厅
欧阳奋强
邓婕
嘉宾简介
欧阳奋强,国家一级导演、87版电视剧“红楼梦”贾宝玉扮演者。曾获全国广播电影电视系统“先进工作者”称号,两次获四川省“十佳导演”称号,获“四川省十佳电视艺术家”称号,四川省“德艺双馨”艺术家称号,全国“百佳优秀电视艺术工作者”称号,联合国世界和平基金会“和平使者奖”,剧变中国30年难忘经典“荧屏形象奖”,中国电视剧50年“全国优秀导演奖”,北京电视剧辉煌30年“屏幕经典形象奖”,执导电视剧作品三次获得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 五次获得全国优秀电视剧“飞天奖”、两次获得全国少数民族题材“骏马奖”、两次获得全国优秀戏曲电视剧奖、获得93国际电视节“金熊猫”最佳故事片提名奖、全国优秀电视剧“金鹰奖”、中组部优秀电视节目“红星特别奖”、全国农村题材“神农奖”、广电总局“十六大作品入围”奖。2020年中宣部推荐8部“优秀电视剧作品”,“金色索玛花”“一诺无悔”两部入围,并于同年在央视一套播出。
邓婕,著名演员、制片人。1987年,出演电视剧《红楼梦》,塑造的王熙凤一角被誉为一代经典。荣获第七届中国电视飞天奖、第五届大众电视金鹰奖、永芳杯首届电视十佳演员称号。从影数十年来,演绎多部经典剧作,代表作《宰相刘罗锅》《康熙微服私访记》等深受几代观众的喜爱,并相继获得第十四届大众电视金鹰奖、首届中国电视艺术双十佳最受欢迎演员奖、国剧盛典回响30年最具影响力人物奖、中国电视剧产业二十年群英盛典突出贡献人物奖等。2019年,转居幕后,首次担任监制的影片《活着唱着》登上大银幕,该片入围第72届戛纳国际电影节导演双周单元,而后荣获第22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亚洲新人奖最佳影片奖及最佳女演员奖,在第四届澳门国际影展中,获得新华语映像单元最佳剧本及亚洲电影奈派克奖,同年,入围第32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中小成本故事片”和“最佳女主角”双提名。
(原标题《深圳市民文化大讲堂9月讲座安排出炉》)
编辑 刘悦凌 审读 吴剑林 二审 李怡天 三审 陈晨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防台风准备不用手忙脚乱,总有人琢磨出省时又管用的省心办法——或许你有快速封窗的懒人技巧,又或许你总结了台风天必囤清单……这些防台风的实用经验,都值得分享给更多人! 【本期话题】#防台风准备大作战# 【活动礼品】帆书“李蕾讲经典”月卡 【参与形式】在鹏友圈带话题发布视频动态(视频为mov或mp4格式),我们将根据动态的质量、评论数、点赞量选出5位用户送上帆书“李蕾讲经典”月卡1份。
台风预报员一定要专业吗?不,来鹏友圈放开“整活”,用夸张表情“追”台风走位、幽默语言输出硬核防台风知识,用有创意的方式解锁“台风预报员”新身份,让台风防灾知识悄悄“出圈”! 【本期话题】#台风预报员挑战# 【活动礼品】帆书“李蕾讲经典”月卡 【参与形式】在鹏友圈带话题发布视频动态(视频为mov或mp4格式),我们将根据动态的质量、评论数、点赞量选出5位用户送上帆书“李蕾讲经典”月卡1份。
#台风预报员挑战# 《等风来》 图一:9月22日17:40 听说有台风,我和妈妈去钱大妈囤点菜,谁知货架空空。 图二:18∶30 妈妈在网上订菜, 外卖小哥破天荒地隔了4小时送达,他们一定忙到飞起。 图三:22:00 家里的小猫咪不知道台风将至,惬意地趴着。 图四:9月23日8:00 因台风停课的我按部就班地居家学习。 图五:9:00 同学爸爸发了一个视频,不知哪里来的猴子爬到了闹市区的一棵树上,它是不是也预感到台风将至? 图六:11:30 在家,我也要开启我热爱的体育时间。 这是台风“桦加沙”来临前,一位小学生“等风来”的日常。🙃🙃🙃 未完待续。
00:11
9月24日,1000多名深圳中学生在“桦加沙”台风袭粤前夕抵达长沙铜官窑,充分利用了台风假期进行研学和社会实践活动。#防台风准备大作战# #读特小记者# #台风预报员挑战#
00:05
百度智能云“AI创投加速计划”首站落地深圳
- 友情链接: 深圳新闻网
- 粤ICP备10228864号
-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0917号
- Copyright @1997-2023 深圳特区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