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前,“江苏盐城考生中考742分报考师范专科”新闻引发社会关注,也将职业教育贯通培养模式带入公众视野。如何看待这样一种成才成长路径?未来,它会成为更多人的选择吗?我们又该怎样更好的发展职业教育?
△《新闻1+1》完整版视频
中本一体化贯通培养 新学期 新学生
田佳欣,满分600分、中考569分,以高出杭州中考第一批录取线56分的成绩,考入杭州市人民职业学校幼儿保育专业。她为什么会选择这样一条成长路径?实践中职业教育贯通培养模式的特点又是怎样的?点击视频,一起了解!
中职+本科共7年的职业教育,吸引力何在?
浙江省教育厅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处副处长 陈颖淑:从我们平时的工作中了解到,老百姓选择“中本一体化”,也有一个摸索和认知改变的过程。以往认知里,中职教育是一个“断头路”,不要说上升到本科,就连上升到高职阶段的概率都不是特别高。浙江一直致力于打通职业教育人才的上升渠道,拓宽他们的升学途径,通过长学制的人才培养,使学生能够更多深入到高一级的学校里去。
长学制不仅包括中本(中职+本科)一体化,也包括中高职(中职+高职)的一体化。“中本”是针对中职和本科,特别是应用型本科的一种合作。通过7年时间长周期的培养,可以使更多学生得到全方位提升,是一种更加合理的专业人才培养设计。等到学生毕业时,不仅能够在学历层次上达到本科水准,同时在技能上也能达到我们所认为的应用型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水平。
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是类型之分,我们要做的就是在职业教育体系内部打通人才培养通道,使我们的学生能够实现无缝贯通。普通教育可以通过高考、研究生考试等一路上升到博士,职业教育也是可以通过体系化的衔接,使人才培养能够上升到一个更高层次,实现学历和技能双提升。
7年职业教育贯通培养模式的挑战与应对
浙江省教育厅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处副处长 陈颖淑:挑战当然有,截至目前,我们推进这项改革的起步时间并不是太长,特别是涉及人才的长周期培养,同时又跨越了中学和本科教育两个阶段。
目前来说,一个相对比较大的挑战,就是两个阶段人才培养定位的衔接,以及在教育教学环节上的适配。尤其是学生升到高校之后,高校在对待中职学生升入本科阶段的评价方式,是否依然和其他的普高生采用“一把尺子”去衡量,至今我们还没有深层次的探索。所以,近期我们也在考虑,对于“中本一体化”人才培养,要做出一些专门化的更适配的标准设计,制定适合职业教育专业的学生长学制人才培养的方案。
中考高分考生选择“中本一体化”的职业教育,值吗?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 储朝晖:中本一体化贯通培养对于解决当下我们中等职业教育发展中遇到的一些困境,特别是生源困难问题,这是一种有价值的探索。对于值不值,实际上要看学生个人的情况。如果是选择了适合他优势、潜能的方向,那就是值得,如果选错方向了,就不值。所以在这样一种模式的探索过程当中,对学生的了解是非常关键的一个环节,而且不同的人的优势、潜能也不一样。有些优势、潜能的发展关键期和敏感期、最佳期,在十四五岁的时候就已经明确了,但有些发展方向在十四五岁还不能够明确,所以我们所说的这种职业教育贯通培养模式可能适合某一些特定专业,个人才能发现得比较早,个人志愿也能很早就确定方向,这样的话,我认为贯通培养是更有效的一个路径。
职业教育发展,高学历是否将成为趋势?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 储朝晖:在中国的文化背景中,可能大家比较看重学历。但是我认为职业教育需要有学历,特别是这些年我们也采取一些措施,有职业本科,也把职业教育进入硕士、研究生的通道打通了。但是从长久发展看,职业教育不应该过度看重学历,因为它跟普通教育的特点不一样,职业教育更应该在技能方面发展。如果这个学生的技能没有培养出来,即便有文凭有学历,事实上他在社会上的用武之地依然是有限的。
(原标题《新闻1+1丨中职本科7年一起上,你会选吗? 》)
见习编辑 刘兰若 审读 刘春生 二审 周梦璇 三审 周斐斐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国庆的红漫过鹏城街巷,中秋的月挂在深圳湾的夜空,这个双节,不必复杂,只需一次简单的 “比心”,就能把对祖国的赤诚、对家人的思念,装进深圳的每一处风景里。无论你在深圳何处,用手势“比心”,让国庆、中秋元素入镜,拍一张照片、剪段创意短视频,或是写下拍照打卡图文攻略,带话题分享出来,让你对祖国的爱、对家人的情,被更多人看见! 【本期话题】#双节在深比心祖国# 【活动时间】即日起至10月8日 【活动奖励】优质内容可获得“深圳盒子”、读特客户端开屏展示机会
00:03
#读特小记者#小镇上的风景
乡间小路
01:04
俯瞰蚝乡湖公园 中摄在线(记者 黄建华)图为10月2日拍摄于蚝乡湖公园,该公园位于深圳市宝安区沙井街道,画面中能看到公园内有大片葱郁的绿地、波光粼粼的湖水,周边分布着多样的建筑,远处林立着高楼大厦,整体呈现出自然景观与城市风貌相融合的景象,展现出独特的城市生态之美。 据了解, 公园以"碧城枢纽·蚝乡新生"为设计主题,通过整合湿地景观、人行景观桥、生态驳岸等技术,形成水湿地、水舞台、水生岛、水花园四大功能分区。建设中保留原沙井发电厂改造为文创展馆,设置蚝壳墙、蚝壳水迷宫等特色设施,成为展示千年蚝乡文化的重要载体。截至2024年,项目已获得美国建筑大师奖、香港城市设计协会年度大奖等国际奖项。#读特小记者#
【图片动态】
- 友情链接: 深圳新闻网
- 粤ICP备10228864号
-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0917号
- Copyright @1997-2023 深圳特区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