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河套 大战略 大未来——写在《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深圳园区发展规划》发布之际
深圳特区报记者 彭军 华智超
2023-08-30 07:18

潮起大湾,活力澎湃。

粤港澳三地以湾相融,在大湾区的画龙点睛之处,在深圳与香港的“直接结合部”,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应势而生。

2017年深港两地政府签署《关于港深推进落马洲河套地区共同发展的合作备忘录》以来,河套合作区从无到有,先后被纳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上升为国家战略,其定位发生了历史性转变。

国务院日前印发《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深圳园区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明确了河套合作区深圳园区近期到2025年、展望到2035年的发展目标,提出要在这里打造深港科技创新开放合作先导区、国际先进科技创新规则试验区、粤港澳大湾区中试转化集聚区。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如今,随着《规划》发布,河套的发展目标越来越清晰、越来越近,重大机遇扑面而来。

大战略

河套,从字面上看,就是围成大半个圈的河道。发源于深圳梧桐山的深圳河,自东北向西南流经深圳和香港,最终注入深圳湾,其入海口段弯曲呈S形,围着的地方就是深港河套。

河套合作区以深圳河为界,分为深圳园区与香港园区,总面积3.89平方公里。其中,深圳园区位于深圳河北侧,是由福田保税区与皇岗口岸片区连片而成的3.02平方公里区域;香港园区位于深圳河南侧,是1997年深圳与香港共同开展河流防洪排涝工程,将深圳河截弯取直,形成的0.87平方公里河套地区。

历史的机遇孕育了希望的田野。河套合作区位于深港“直接结合部”,具有独一无二的区位优势,其中深圳园区拥有皇岗和福田“两大口岸”、保税区一号通道三大通道,跨境直联互通,天然成为“深港合作桥头堡”。近年来,中央密集落子、加速布局,赋予深港河套两大功能:粤港澳大湾区唯一以科技创新为主题的特色平台和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重大平台。

2017年1月3日,深港两地政府签署《关于港深推进落马洲河套地区共同发展的合作备忘录》,明确双方在河套(A区)共同发展“港深创新及科技园”,同时香港支持深圳在深圳河北侧毗邻河套的口岸区域(C区)和福田保税区共约3平方公里区域规划建设“深方科创园区”,双方共建“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

2017年7月1日,在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见证下,粤港澳三地政府和国家发展改革委共同签署《深化粤港澳合作 推进大湾区建设框架协议》,明确提出支持“港深创新及科技园”建设。

2019年2月18日,国家发布《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支持落马洲河套港深创新及科技园和毗邻的深方科创园区建设,共同打造科技创新合作区,建立有利于科技产业创新的国际化营商环境,实现创新要素便捷有效流动”。

由此,河套合作区成为大湾区唯一定位以科技创新为主题的特色平台。

2019年8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出台,明确要求“加快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建设,探索协同开发模式,创新科技管理机制,促进人员、资金、技术和信息等要素高效便捷流动”。

2020年10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出席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规划建设好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

2021年3月1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加强粤港澳产学研协同发展,完善广深港、广珠澳科技创新走廊和深港河套、粤澳横琴科技创新极点“两廊两点”架构体系,推进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便利创新要素跨境流动。

2021年10月,香港特区政府《北部都会发展策略》提出“双城三圈”: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位于港深紧密互动圈,规划将港深创科园与落马洲/新田一带整合建设“新田科技城”,面积约240万平方米,成为打造香港未来硅谷、建设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重要引擎。

新机遇

最新发布的《规划》中,国家赋予深圳新的历史使命,河套合作区又迎来重大历史机遇。站在新的高度和历史起点上,河套如何向前发展?这是很多人都非常关心的。

紧紧围绕中央赋予河套的使命,《规划》明确了河套合作区深圳园区的发展定位:

——深港科技创新开放合作先导区。利用深圳园区独特的“平台”和“通道”作用,联合香港园区建设国际一流的科研实验设施集群,集聚全球高端创新要素资源,汇聚国际顶尖科技人才,链接国际科技创新网络,积极开展国际科技合作,携手打造深港科技创新开放合作新标杆和国际科技创新高地。

——国际先进科技创新规则试验区。发挥深港科技产业互补、园区跨境接壤以及深圳园区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的优势,紧紧围绕制度创新与科技创新的任务,营造高度开放的国际化科研制度环境,对接香港及国际先进科研规则,加快形成灵活高效、风险可控的跨境科技创新体制机制,为新时期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扩大开放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粤港澳大湾区中试转化集聚区。汇聚粤港澳三地优势,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着力突破重点领域关键核心技术,加快实现从研发到工程化的中试转化,打造国际一流中试转化服务平台,形成一批技术创新和产业创新成果,为大湾区建设持续产生高质量的科技创新供给。

回望历史,作为国家改革开放的试验田,深圳从“先行先试”到“先行示范”,走过了43年。作为深圳先行示范的重大平台,河套合作区深圳园区将以三大发展定位为牵引,进行又一次大胆的创新和尝试。

科技创新是大湾区发展的重中之重。以“深港科技创新开放合作先导区”定位未来,加强与全球科技发展衔接和国际科技合作,也是国家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全球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方兴未艾,国际经济和科技竞争形势复杂,高科技领域国际竞争日趋激烈。香港和深圳在科技创新方面各有特色与优势,香港期待以创新科技推动产业结构优化,深圳希望进一步增强经济增长内生动力,双方对构建开放型协同创新共同体提出了迫切需求,协同开发潜力巨大。

以“国际先进科技创新规则试验区”落子定向,在“小河套”做好“大文章”,有利于打造新时代我国全面开放的政策制度创新试验区。当前,由于法律、体制、规则等方面的深层次差异,深港两地在科技创新要素跨境流动、资源开放共享、科技产业协作方面还面临瓶颈制约。新时代赋予了深港合作新内涵、新使命,亟须以河套合作区为突破口和先行区,推动开放创新和协同发展、推动更大范围有效配置资源、推动创新要素便捷高效流动,为推动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提供科技和制度创新供给。

以“粤港澳大湾区中试转化集聚区”谋篇布局,立足深港、面向湾区、链接国际,河套合作区深圳园区可联动深圳光明科学城、香港园区、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广深港、广珠澳科技创新走廊节点,让更多科技成果在河套进行研发和中试、在大湾区实现产业化,辐射带动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

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港澳及区域发展研究所所长张玉阁表示,河套地区的科技创新做得好,也代表着深圳产业的未来发展方向。虽然河套地方很小,但是这个地方能够起到一种杠杆和支点的作用。因此它具有特殊的价值,充分发掘和运用好的话,对于深港两地的科技创新以及经济产业发展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大未来

深港珠联璧合,相向而行,强化产学研创新协同,前途不可限量。

紧密衔接香港园区和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时序,《规划》提出了河套合作区深圳园区明晰的发展目标:

——到2025年,基本建立高效的深港科技创新协同机制,深港科技创新开放合作取得积极成效。皇岗口岸整体完成重建,跨境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实现运转高效的通关查验模式创新。深圳园区监管模式运作成熟,与香港园区基本实现要素流动畅通、创新链条融通、人员交流顺通。建立与香港及国际全面对接的科研管理制度,集聚一批香港及国际优势学科重点实验室集群和卓越研究中心、顶尖企业研发中心,与香港科技合作取得一批重大成果。

——到2035年,与香港园区协同创新的格局全面形成,科技创新国际化程度居于全球领先地位,创新要素跨境自由有序流动,培育一批世界一流的创新载体和顶尖科技企业研发中心,成为世界级的科研枢纽,有力支撑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广深港科技创新走廊建设。

实际上,河套合作区已经展现出了强大的发展潜力。合作区深圳园区正以“一年一个样”的速度,加快推进开发建设、开放创新,深港协同开发、科创合作结出丰硕成果。

空间上,“租、购、改、建”四策并用,10个专业化科创园区、80万平方米科研空间陆续投入使用,建成深港协同创新中心、深港国际科技园、国际量子研究院、国际生物医药产业园一期和二期、河套国创中心等创新载体,率先承载香港及海外高端科研资源。

制度上也不断创新、先行先试。聚焦科技创新的重点难点问题,形成了“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商流和法制、税制、科研体制、园区管理体制”的“五流四制”先行先试政策框架体系研究成果,探索推进深港规则机制“软联通”;出台深港“联合政策包”、科研“政策包”、产业“政策包”、港澳青年创新创业“政策包”,对接国际先进规则,共促大湾区科创发展。

项目上,河套合作区深圳园区高端科创资源快速形成从“零的突破”到“集聚发展”的良好局面,河套六大科创产业集群加速形成,发展能级逐级提升。目前实质推进和落地高端科研项目逾150个,集聚了一大批海内外院士专家和高端科研人才,形成了国家重大科研平台、世界500强研发中心、香港高校科研项目、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项目、深港独角兽企业、港澳青年创业平台等六大科创产业集群,科技创新迸发出勃勃生机。

历史的机遇孕育了希望的田野,崭新的规划擘画了河套的未来。相信随着《规划》的发布与实施,河套将加速迈向世界级科研枢纽,有力支撑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

(原标题《小河套 大战略 大未来——写在〈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深圳园区发展规划〉发布之际》)

编辑 周梦璇 审读 刘春生 二审 高原 三审 周斐斐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彭军 华智超)
免责声明
未经许可或明确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摘编、修改、链接读特客户端内容
推荐阅读
读特热榜
IN视频
鹏友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