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8日至20日,深圳出品舞剧《咏春》正在广州大剧院上演。在全国20多个城市巡演70场之后,《咏春》再次回到了故事主角“叶问”的故乡广东,与广州观众完成了一次期盼已久的双向奔赴。
8月18日上午,《咏春》主演主创在广州大剧院举行见面会 深圳特区报记者 耿超逸摄

《咏春》凭借其引人入胜的故事内核、精彩的视觉呈现,以及“舞武”相融的审美范式,受到观众及业内人士极高赞誉,在羊城再次掀起一股“咏春热”,不少观众表示自己甚至在观影时,被剧情感动到泪流满面。


的确,汇聚了国内顶级名家和深圳优秀主创团队的《咏春》,强强联手、阵容豪华,这无疑是一种品质的保证。
为了更好的呈现《咏春》,一人分饰两角的主演张娅姝表示,为了诠释好剧中五大门派咏春拳、南螳拳、八卦掌、八极拳、太极拳掌门人对决的场面,剧中主演实打实进行了一年多的武术训练。担任“叶问”角色的主演常宏基,也是经常花很多时间,一点点扣人物细节去探寻叶问的内心深处。在他看来,舞剧是为了传递一种在黑暗中寻找光明的力量,于是他在诠释“叶问”这一角色的时候,深深将自己融入其中。


口碑极佳、登过国家大剧院的作品并不少,每年广州大剧院都会提供很多佳作,但这一次,广州观众对《咏春》的期待,明显更高。《咏春》为何如此之火?
正如观众所说,《咏春》根植于岭南文化,剧中的咏春拳是国家级非遗,而岭南大地上的另一项国家级非遗——香云纱,也是《咏春》中的一大特色。不少广州人对咏春拳和香云纱有所耳闻,但将这两种文化元素,融合舞剧之中,又是此前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
原本熟悉的事物,具有了“陌生感”,而且还有十足的美感,《咏春》出拳,真正打到岭南人的心坎里去了。在表达形式上,舞剧《咏春》以舞融武,将“双非遗”元素融入作品的主题、动作范式和审美质感中,以“双线叙事”的手法丰富主题立意。
当更多的人们走进剧场,大家化作纯粹而安静的观者随着2个小时的演出完成视听与心灵的跟随,然后在网络平台记录下《咏春》中的人情之美、舞武之美、舞美之美、文化之美,以印证该剧“后劲实在是太大了”。


在好评如潮,频频“破圈”的背后,舞剧《咏春》展现了以中华武术精神为核心的优秀传统文化,也从中照见了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同源、人缘相亲、民俗相近的历史人文风貌,引发粤港澳大湾区观众共情共鸣以文化“软联通”,促进了“心联通”。深圳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城市,在文化上不断创新,这种对文化的创新绝不是简单的复刻。
舞剧《咏春》根植于深圳这块创作的沃土,让非遗文化展现出了新的生命色彩,让岭南文化在舞台上散发醇香,展现了中国式现代舞剧的“文化追梦故事”。
*以上评论来自小红书、微博、bilibili
编辑 张铃佳 审读 吴剑林 二审 张颖 三审 王越胜